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大全集

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大全集

《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大全集》是2011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

聶小晴和泉凌波等編著的《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大全集》分為“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上下兩篇,分別講述了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短暫而絢爛的一生,並以二人詩詞中最動人的語句,揭示了他們悽美悲情的內心世界。《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大全集》中收錄的詩詞均是對二人情感的真實寫照,並附有注釋、賞析等欄目,從多角度將作品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以及所蘊含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來。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華貴的悲哀,抒寫優美的感傷。

一尺華麗,三寸憂傷,拈一朵情花,呷一口墨香,在最美的詩詞里邂逅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

目錄

納蘭容若傳記

納蘭容若傳記

楔子

第一章 誕生誰憐辛苦東陽瘦

第一節 納蘭家世

第二節 “性德”之名的由來

第三節 幼有詞才

第二章 初戀一生一代一雙人

第一節 青梅竹馬

第二節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原型

第三節 宮牆柳,愛別離

第四節 一次衝動的冒險

第三章 知己知君何事淚縱橫

第一節秋水軒唱和

第二節 一見如故

第三節 滔滔天下,知已是誰

第四節我是人間惆悵客

第五節 愛情詞之外的納蘭容若

第六節 世外仙境淥水亭

第七節好友匯聚一堂

第八節 一生至交顧貞觀

第四章 婚姻感卿珍重報流鶯

第一節 妻子盧氏

第二節 妾室顏氏

第三節 心有靈犀的紅顏知己

第五章 仕途不是人間富貴花

第一節 隨駕北巡

第二節 一次秘密的軍事行動

第三節 江南好

第四節 好友曹寅

第六章 情殤一片傷心畫不成

第一節 愛妻亡故

第二節 悼亡詞

第三節 著意佛法

......

試讀章節

第一節

納蘭家世有這樣一種人,他似乎生來就該被我們所鍾愛,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不吝於用最美好的辭彙去描述著他的形象,去讚美他無以倫比的才華。

仔細想來,納蘭容若不正是如此?即使他早已辭世幾百年,我們依舊樂於用這世上無數美好的形容詞,去形容他,去想像著他那短暫的一生。

濁世翩翩佳公子,當是最恰當的描述了。

納蘭容若是滿洲正黃旗人,父親鼎鼎大名,正是康熙年間名噪一時的重臣明珠,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倒是完完全全當得上“權傾朝野”四個字,只可惜這么個長袖善舞的人物,在官場中也免不了經歷榮辱興衰、起起落落,在他晚年的時候,被康熙罷相,一下子從官界的頂峰狠狠摔了下來。

總之這一下摔得夠慘,很多關於他的資料就都因此湮沒不詳了,反正家破人亡那是免不了的。而和他同樣鼎鼎大名,只不過是在另一個範圍有名的兒子納蘭容若,卻因為過世得早,反而避過了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在一夕之間從雲端跌人谷底的悲劇。

在北京的西郊有一塊《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上面記載的,就是這位曾經權傾一時的明珠的仕途經歷,從一開始的雲麾使,逐步升到太子太傅、英武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完全稱得上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飛黃騰達。

這樣一位在官場之中長袖善舞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是庸碌之輩。

根據記載,明珠在平定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是相當關鍵的角色,若非最後跌了那狠狠的一跟頭,未嘗不會繼續風光下去。

和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演的稍微有點不一樣的是,現實中的明珠,與阿濟格的女兒成婚,倒可以說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哥哥,戰功赫赫卻沒什麼政治頭腦,最後落得個被囚禁的下場,兒女們賜死的賜死,貶為庶人的貶為庶人,這樣的姻親關係,對明珠來說,肯定是不能幫助他在官場中步步高升、一路青雲直上的。當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以當時明珠一介卑微的小侍衛來說,能“高攀”上阿濟格的女兒,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只有明珠自己知道了。

反正在以後的歲月里,兩口子還是把日子給過了下去。

在外,明珠在官場中遊刃有餘;在內,覺羅氏把家操持得妥妥噹噹,讓自己的丈夫毫無後顧之憂。

若是以政治婚姻來說,這樣的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美滿。

而就在這樣的“美滿”之下,納蘭容若出生了。

對當時的明珠與覺羅氏來說,他們也完全沒有料到,這個出生於寒冬臘月的孩子,未來將會被讚譽為“清朝第一詞人”吧?明珠與納蘭容若,一對父子,同樣的大名鼎鼎,卻又如此的不同。

一個在官場長袖善舞,一個在詞壇遊刃有餘。

納蘭容若永遠也不明白,父親是怎么在無數人虎視眈眈中一步一步毫不猶豫而又鐵腕地攀爬到頂點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百官之中呼風喚雨。

就像明珠永遠也不可能明白,自己為兒子精心規劃的,已經鋪設好了的那條通往鮮花與榮譽的道路,為什麼兒子卻是如此的不情不願以至於抗拒。

想來想去,只能說,因為他們畢竟是不同的人吧?雖然有著最為親近的血緣關係,但生長環境不同,成長之後自然也就不同。

這也是古往今來,天下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沒有父母敢說自己百分之百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鮮有孩子會嘗試著主動去了解父母。事實上,對孩子來說,尤其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能夠不和父母處處對著幹就已經很好了。

當然,要是假想一下納蘭也跳著腳和父母逆反的畫面,我是想像不出來,但可以確定的是,納蘭容若確確實實選擇了一條與他的父親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把他的才華、他的天分在詩詞上盡情地發揮了出來,淋漓盡致。

第二節“性德"之名的由來1655年1月19日,也就是順治十二年甲午,農曆臘月十二日,納蘭容若生於京師明珠府。

那時候,他父親明珠才二十歲,風華正茂,為這個孩子,取名叫成德。

納蘭成德。

其實納蘭一直都是叫“成德”,只是在他二十多歲時為了避皇太子的名諱,才改名叫“性德”,也只用了一年而已。

但是在人們約定俗成的觀念中,更喜歡叫他“納蘭性德”,以至於本名反倒鮮有人知曉了。

那我們也不妨約定俗成一下,還是用那個人們都十分熟悉的名字來稱呼公子吧!納蘭降生之後,他的父親明珠就為他起名叫“成德”。

“成德”二字,在古代典籍裡面出現的次數不少。

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宋史》中也有言:“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易經》中更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同樣是“成德”兩字,意義卻各有不同,究竟當時明珠是想到了哪一句才會給兒子起名“成德”的,至今無人知曉,只是“成德”成了納蘭的名字,一直沿用了下來。

但不管是哪句,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猜到的,明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當真如“成德”二字一樣,成為一名君子。

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從古到今,從皇侯貴族到販夫走卒。

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會帶給父母新的希望,而名字,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的第一個祝福,也是期望。

納蘭倒是一點兒也沒辜負父親的好意。

如今說起納蘭,用到最多的句子,就是“濁世翩翩佳公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