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屨踵決

曾子居住在衛國,用亂麻作為絮里的袍子已經破破爛爛,滿臉浮腫,手和腳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已經三天沒有生火做飯,十年沒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帶就會斷掉,提一提衣襟臂肘就會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後跟就會裂開。他還拖著散亂的髮帶吟詠《商頌》,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就像用金屬和石料做成的樂器發出的聲響。天子不能把他看作是臣僕,諸侯不能跟他結交成朋友。所以,修養心志的人能夠忘卻形骸,調養身形的人能夠忘卻利祿,得道的人能夠忘卻心機與才智。

基本信息

納屨踵決
拼音:nàjùzhǒngjué

解釋:

納:穿;屨:鞋;踵:腳後跟;決: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後跟。比喻窮困、窘迫。形容衣著襤褸。

釋義:

踵:腳後跟,伢指鞋後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後跟露了出來。極言生活貧困。捉襟見肘形容非常貧窮。

典故:

《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典故說明

“讓王”,意思是禪讓王位。踵:腳後跟,伢指鞋後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後跟露了出來。極言生活貧困。捉襟見肘形容非常貧窮。

書證

《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曾子居衛,縕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語出《莊子•讓王》:"曾子居衛,縕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原文

曾子居衛,縕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譯文

曾子居住在衛國,用亂麻作為絮里的袍子已經破破爛爛,滿臉浮腫,手和腳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已經三天沒有生火做飯,十年沒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帶就會斷掉,提一提衣襟臂肘就會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後跟就會裂開。他還拖著散亂的髮帶吟詠《商頌》,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就像用金屬和石料做成的樂器發出的聲響。天子不能把他看作是臣僕,諸侯不能跟他結交成朋友。所以,修養心志的人能夠忘卻形骸,調養身形的人能夠忘卻利祿,得道的人能夠忘卻心機與才智。
“讓王”,意思是禪讓王位。篇文的主旨在於闡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礙生命的思想。利祿不可取,王位可以讓,全在於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輕物重生”的觀點歷來多有指斥,認為與莊子思想不合,但其間亦有相通之處;且先秦諸子思想也常互相滲透與影響,盡可看作莊子後學所撰。

用法

作定語、狀語;形容貧窮
示例:~,步雪履穿。★唐•王維《送鄭五赴任新都序》
近義詞:捉襟見肘
結構:
緊縮式成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