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骨頂

紅骨頂

中國有2亞種,即指名亞種(Gallinula c.chloropus)和普通亞種(G.c.indica)。在新疆西部和華東各地繁殖。遷徙時在大部地區的水域中均可見到。如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留鳥。肉質鮮嫩,為獵禽之一。紅骨頂肉、卵均可食用,又因其有較靈巧的軀體,亦為觀賞鳥。外形似雞,但腿和趾較長,中趾和爪的長度超過跗蹠的長度;體長平均311(♀)~325(♂)毫米,體重平均241(♀)~288(♂)克。主要以植物嫩芽和種子為食,兼食昆蟲、蠕蟲和軟體動物;秋季也啄食水稻、高粱等穀物。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除澳大利亞及大洋洲外,幾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鳥南遷越冬。

分布狀況

紅骨頂紅骨頂

亞種indica繁殖於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亞種繁殖於華東、華南、西南、海南島、台灣及西藏東南部的中國大部地區。越冬在北緯32°以南。

食性

主要食水生植物及其種子,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蟲。也食高原鰍、麥穗魚等小魚。

經濟意義

紅骨頂肉、卵均可食用,又因其有較靈巧的軀體,亦為觀賞鳥。

紅骨頂紅骨頂

習性

多見於湖泊、池塘及運河。棲水性強,常在水中慢慢遊動,邊在水面浮游植物間翻揀找食。也取食於開闊草地。於陸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翹。不善飛,起飛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長一段距離。

鶴形目秧雞科黑水雞屬的 1種。因前額有一鮮紅色角質額板而得名。又名黑水雞。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區。外形似雞,但腿和趾較長,中趾和爪的長度超過跗蹠的長度;體長平均311(♀)~325(♂)毫米,體重平均241(♀)~288(♂)克。通體灰黑色,翅和尾染以褐色,下腹部有黑白相間的塊狀斑;尾下復羽中央部分為黑色,兩側鮮白;嘴黃綠色;腿、腳和趾灰綠色,趾間無蹼,但各趾側部微具膜緣。雌雄羽色相似。

棲息於蘆葦和水草叢中,在草從間敏捷穿行,受驚時則蟄伏不動,或緊貼水面作短距離飛行。善游泳和潛水。主要以植物嫩芽和種子為食,兼食昆蟲、蠕蟲和軟體動物;秋季也啄食水稻、高粱等穀物。鳴聲洪亮,在蘆葦和蒲草叢中,以彎折的莖葉編成鬆散的盤狀巢。每窩產卵5~6枚。卵土黃或乳白色,上布紫灰色、褐色以及淡棕色疏斑。1年可產2窩。孵化期16~18天。雛鳥為早成性,滿被黑絲狀絨?,出殼後即能離巢隨雙親游泳覓食。遷徙期間常結成大群。

中國有2亞種,即指名亞種(Gallinula c.chloropus)和普通亞種(G.c.indica)。在新疆西部和華東各地繁殖。遷徙時在大部地區的水域中均可見到。如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留鳥。肉質鮮嫩,為獵禽之一。

形態特徵

體長約33公分,全身羽毛呈黑色,嘴紅色,嘴先端為黃色,嘴基連線紅色額板。腳為黃綠色,翼暗褐色,體側有一列白斑,尾下復羽兩側為白色。雛鳥全身烏黑,額頭有鮮明之紅點,由親鳥帶領覓食。

虹膜-紅色;嘴-暗綠色,嘴基紅色;腳-綠色。

叫聲:響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