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醡漿草

紅花醡漿草

紅花酢(cù)漿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40厘米或更長,地下具球形根狀莖,白色透明。它的花與葉對陽光均敏感,白天、晴天開放,夜間及陰雨天閉合,葉、葉柄及花梗均含大量有機酸。其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分布情況

原產於巴西及南非好望角等地區。國內各地有栽培,並逸為野生。

紅花醡漿草紅花醡漿草

紅花酢漿草

【名 稱】: 紅花酢漿草

【別 名】: 花花草、夜合梅、大葉酢漿草、三夾蓮、銅錘草 等

【拉丁名】: Oxalis articulata subsp rubra

【科 名】: 酢漿草科

【屬 名】: 酢漿草屬

產地分布:原產巴西及南非好望角。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10-20cm,地下具球形根狀莖,白色透明。基生葉,葉柄較長,三小葉複葉,小葉倒心形,三角狀排列。花從葉叢中抽生,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稍高出葉叢,花期4-10月。花與葉對陽光均敏感,白天、晴天開放,夜間及陰雨天閉合。葉、葉柄及花梗均含大量有機酸,pH在1左右,口嘗有明顯酸味。蒴果。

同屬常見種:黃花酢漿草(O。corniculata Linn.)

生長習性:喜向陽、溫暖、濕潤的環境,夏季炎熱地區宜遮半蔭,抗旱能力較強,文獻記載耐寒力較差,但據實際觀察,地下部分可耐-8°C低溫,地上部分亦可耐輕霜。華北地區冬季需進溫室栽培,黃河以南可露地越冬,喜陰濕環境,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一般園土均可生長,但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生長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

繁殖培育:1、紅花酢漿草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長,但在肥沃、疏鬆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最快。種植時不能太深。生長期每月施一次有機肥,並及時澆水。生長期需注意澆水,保持濕潤,並施肥2-3次,可保持花繁葉茂。炎熱季節生長緩慢,基本上處於休眠狀態,要注意停止施肥水,置於陰處,保護越夏。冬春季節生長旺盛期應加強肥水管理。

2、球莖繁殖和分株繁殖是主要繁殖方式。紅花酢漿草的連體莖可以分離為母球莖、芽球莖、葉球莖3種。這3種球莖中母球莖具有直接分生球莖的能力,直徑2至2.5厘米,具殘留葉痕,在葉痕處著生有潛伏芽,可先後萌髮長成球莖。芽球莖為母球莖上生長的幼球,球體直徑約為0.5至0.8厘米。葉球莖是由芽球莖生長的長出葉片的帶葉球莖,可開花,約1.2至1.5厘米,當其生長發育後即成為母球莖。據試驗,單球莖的繁殖係數高,平均每個單球莖可獲得球莖15至17個左右。為增加繁殖係數,在分球莖繁殖的基礎上,也可將球莖根據大小切成2至6瓣繁殖。栽培兩年的球莖,每株可繁殖20至30株。母球莖、葉球莖單體露地栽植成活率相差無幾,很快可發新葉,當年即可開花,但以葉球莖的繁殖係數最高。不同時期栽培的紅花酢漿草成活率無太大差異,一般情況下紅花酢漿草繁殖以春秋為主。也可用播種繁殖,春、秋季皆可進行,在25℃以上的高溫上,一周即可出芽,春播當年可生成完好的根莖而開花,秋季播種第二年才能開花。但國內栽培一般少見結實。

3、紅花酢漿草易受紅蜘蛛為害,如防治不及時,可造成葉片發黃、乾枯,花少,影響觀賞價值。因此,該草生長過程中可噴灑40%的氧化樂果1000至1500倍,0.2至0.3度石硫合劑,以及殺蟎劑等。

景觀用途:園林中廣泛種植,既可以布置於花壇、花境,又適於大片栽植作為地被植物和隙地叢植,還是盆栽的良好材料。

紅花酢漿草具有植株低矮、整齊,花多葉繁,花期長,花色艷,復蓋地面迅速,又能抑制雜草生長等諸多優點,很適合在花壇、花徑、疏林地及林緣大片種植,用紅花酢漿草組字或組成模紋圖案效果很好。紅花酢漿草也可盆栽用來布置廣場、室內陽台,同時也是庭院綠化鑲邊的好材料。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長達50厘米,上被疏長毛,節節生根。葉互生,掌狀複葉,葉柄長2.5~5厘米;托葉與葉柄連生,形小;小葉3枚,倒心臟形,長達5~10毫米,無柄。花1至數朵成腋生的傘形花序,花序柄與葉柄等長;苞片線形;萼片5,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10,花絲下部聯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蒴果近圓柱形,長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時裂開將種子彈出。種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於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莖葉含多量草酸鹽。另有謂葉含檸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莖含蘋果酸。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則無效;此植物據云對羊有毒。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能傷害家畜腎臟,使血中非蛋白氮明顯升高。

【性味】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無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澀。"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陽明、太陽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損傷,湯火傷。

①《唐本草》:"主惡瘡瘸瘺搗敷之,殺諸小蟲。""食之解熱渴。"

②《本草圖經》:"治婦人血結不通,淨洗細研,暖酒調服之。"

③《滇南本草》:"治久瀉腸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

④《綱目》:"主小便諸淋,赤白帶下,同地錢、地龍治砂石淋;煎湯洗痔痛脫肛;搗敷湯火蛇蠍傷。"

⑤《生草藥性備要》:"殺螆止痛,散熱消腫,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乾水止癢。"

⑥《醫林纂要》:"補肺瀉肝,除熱氣,去瘀血,斂陰。"

⑦《分類草藥性》:"截瘧塞鼻;酒炒敷魚口。"

⑧《嶺南採藥錄》:"治麻疹,蛇毒,疥瘡。"

⑨《陸川本草》:"消腫止痛,去腐肉。治瘡癰潰爛。"

⑩《貴陽民間藥草》:"清熱,利尿,接骨。治尿結,黃疸。"

⑾《中國藥植圖鑑》:"用紅糖混煎服,治流火(絲蟲病初期)。"

⑿《陝西植藥調查》:"健胃止咳。"

⒀《湖南藥物志》:"治發熱咳嗽,心胃氣痛,瘡瘍腫脹作痛,毒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塗、調敷或煎水漱口。

【選方】①治水瀉:酸漿草三錢沖,加紅糖蒸服。(《雲南中醫驗方》)

②治痢疾:酢漿草研末,每服五錢,開水送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濕熱黃疸:酢漿草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血琳熱淋:酸漿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⑤治尿結尿淋:酸漿草二兩,甜酒二兩。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車前草一握。搗汁入砂糖一錢,調服一盞;不通再服。(《摘元方》)

⑦治小便不通,氣滿悶:酸漿草一握。研取自然汁,與醇酒相半,和服;不飲酒,用甘草三寸,生薑一棗大,銼,同研,用井華水五分盞,濾取汁和服亦得。(《聖濟總錄》酸漿酒)

⑧治赤白帶下:三葉酸草,陰乾為末,空心溫酒服三錢匕。(《千金方》)

⑨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錢至三錢。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⑩治鼻衄:鮮酢漿草杵爛,揉作小丸,塞鼻腔內。(《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吐衄:酢漿草四錢,食鹽數粒。水煎服。(《閩東本草》)

⑿治瘧疾:酢漿草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⒀治齒齦腐爛:鮮酢漿草和食鹽少許,搗爛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處,一日三、五次。(《江西民間草藥》)

⒁治咽喉腫痛:鮮酢漿草一至二兩,食鹽少許。共搗爛,用紗布包好含於口中;或煎湯漱口。並治口腔炎。(《閩東本草》)

⒂治喘咳:鮮酢漿草一兩,加米少許煮服,連服三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⒃治疔瘡:鮮酢漿草,和紅糖少許,搗爛為泥,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⒄治乳癰:酢漿草五錢。水煎服,渣抖爛外敷。(《湖南藥物志》)

⒅治腹部癰腫:鮮酢漿草二兩。放碗內搗出汁,熱甜酒沖,去渣服。(《江西民間草藥》)

⒆治癬瘡作癢:雀兒草擦之,數次即愈。(《永類鈐方》)

⒇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頓服盡,三日重作一劑。(《外台秘要方》)

(21)治跌打新老損傷:一酢漿草根三錢,甜酒煎服。二鮮酢漿草四份,蔥頭二份,生薑一份,酒釀糟五份。同杵爛,炒熱,布包熨之,俟溫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

(22)治創傷青腫:鮮酢漿草二兩。搓傷處;又用鮮草二兩,加紅糖五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23)治湯火傷:鮮酢漿草洗淨搗爛,調麻油敷患處。(《閩東本草》)

(24)小便血淋。用酢漿草搗汁,煎五苓散服下。

(25)牙齒腫痛。用酢漿草一把,洗淨,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搗爛,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處,有效。

【臨床套用】①治療失眠

取酸漿草10斤、松針2斤,加水8000毫升,煎1小時,過濾去渣;另取大棗1斤搗碎,加水2000毫升煎1小時,過濾去渣。將兩液混合,加適量糖及防腐劑備用。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觀察5000餘例,有一定的鎮靜、安眠效果。

②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酢漿草1兩,瘦豬肉1兩燉服。每日1劑,連服1周。治療20餘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藥複方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