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學名Laniarius atrococcineus),又名紅胸黑伯勞,是非洲安哥拉南部至南非的一種鳥類。為納米比亞國鳥。

基本信息

簡介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英文名:Gonolek,學名:Laniariusatrococcineus),主要分布在非洲安哥拉南部至南非。種的拉丁名意思是“黑/紅”,正是指它們羽毛顏色的特徵。其頭部背部褐色,翅膀有白斑,胸腹部為亮紅色,在伯勞類中它也算非常漂亮的一種。它們是非洲另外兩種叢林伯勞(非洲黑伯勞及東非的黑頭黑伯勞)的近親。最先是由‎WilliamJohnBurchell於1811年在瓦爾河及奧蘭治河附近發現。

生物學特徵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極度靈活,但往往會先聞其聲。雄鳥及雌鳥的顏色相同,難以分辨。它們有一些頭部黃色的形態,這個形態以往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幼鳥呈褐色,有斑紋及斑點,也較為淡色。喜歡棲息在乾旱的叢林。

紅胸黑鵙於低海拔地區的寒冷季節會有季節性的遷徙。它們主要吃昆蟲,經常飛到地面捕食螞蟻或吃一些掉下來的水果。

繁殖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

紅胸黑鵙常常建巢於金合歡樹上,通常築成蜘蛛網狀的巢。大部分的建築工作在清晨完成。

產卵的季節是在8月至來年1月。從10至11月達到頂峰。一般產2-3個蛋,由雌雄鳥共同孵化約15天。小鳥大約18-20天后可以離開父母。儘管它們已經獨立,但仍然會回到棲息地與它們的父母一起生活。

分布和棲息地

紅胸黑鵙分布在從安哥拉和尚比亞北部地區的南非,主要在納米比亞、波札那和辛巴威西部。它通常更喜歡乾旱的棲息地,尤其是喀拉哈里thornveld、金合歡稀樹大草原和半乾旱灌木叢,很大程度上缺席沙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