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海底成礦作用

紅海海底成礦作用(submarine mineralization in the Red Sea)是指紅海裂谷下滲的海水溶解海底的硬石膏和岩鹽沉積形成熱滷水並發生成礦作用。紅海裂谷中部,形成一條由階梯斷層造成的2000~2200米深的海淵,有熱滷水分布,如阿特蘭提斯Ⅱ號海淵海水溫度達565℃,鹽度達25776克/千克,海水中鐵、錳、鋅、銅、鈷、鉛和鎳的含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幾百、幾千、乃至幾萬倍。在熱滷水層之下,有相當厚的鐵、銅、鋅、銀等的硫化物,鐵、錳氧化物、氫氧化物及硬石膏等的沉積。紅海裂谷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海底擴張帶,它在裂谷演化的不同階段發育了不同類型的礦床,而最新的礦床還正處在形成階段,素有“天然成礦實驗室”之稱。故研究其成礦作用,對於了解熱水成礦機制極為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