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故事

紅故事

是發生在中國各個歷史時期以正義,英勇,愛國,獻身,激勵等正面故事為題紅故事材的相關文章。如官方網中國紅故事網的一系列文章。

簡介

中國紅故事網堅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學習、研究、宣傳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情感教育、國情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作為主要工作,通過網路、平面等載體大力宣傳和培養青少年在思想上形成熱愛黨,熱愛祖國的高度統一,從而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與凝聚力,更好的傳承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 不知從何而起,革命歌曲叫“紅歌”,有關革命的故事叫“紅故事”。最近,我細細拜讀了這本書。故事中的主人公,無論是革命先驅李大釗、開國領袖毛澤東,還是文武雙全的彭雪楓、巾幗英雄楊開慧,他們的故事都令我感動、令我自豪,給了我堅定地信念和無窮的鬥志!

伴隨著他們歷史一頁頁的翻開,我仿佛也進入了時光隧道,來到了那個動盪的年代。清朝末期,政府無能,社會黑暗,各國列強紛紛對我們的國家進行剝削。這時,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救中國。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對革命心存畏懼,所以他們大肆地打擊我們的革命者,許許多多的革命先驅都犧牲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但是,嚴酷的鎮壓不會消磨革命者的志氣,只會使我們越挫越勇,更加團結一心!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傳奇人物就是陳賡。

陳賡,開國十大將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華陽戰役中,蔣介石兵敗被圍,絕望地拔出佩帶的短劍,欲“殺身成仁”。陳賡奪下蔣的短劍,冒著槍林彈雨背起蔣介石就走。敵人在身後一個勁地追趕他們,但是陳賡一口氣背著蔣介石跑出好幾里路,將敵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陳賡的這一舉動,不但救了蔣介石一命,而且還保全了蔣介石的面子。之後,蔣介石把這件事大書特書,更加器重陳賡了。但陳賡在以後的時間裡逐漸看清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最後他依然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當時已擔任紅軍師長的陳賡被國民黨手下抓捕了。無論蔣介石如何威逼利誘,陳賡的革命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對於陳賡來講,只有解放人民、進行革命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實乃楷模!

紅故事介紹 紅故事介紹

相關故事

故事一:

3歲哥哥跳進石灰池救1歲妹妹被燒傷

在很多人眼裡,3歲孩童還未到懂事年紀,但廣東懷集的小明卻奮不顧身跳進了沸騰的石灰池勇救1歲妹妹!記者昨天上午在珠江醫院燒傷病房見到了這對嚴重燒傷的小兄妹,3歲的小明在妹妹送到醫院搶救時,才被家人發現雙腿流血、皮肉一塊塊脫落,嚴重燒傷。

忍痛回家求救

10月14日下午4時許,肇慶市懷集縣大崗鎮,1歲9個月的小娜和3歲10個月的哥哥小明在離家不到一百米的空地上玩耍。小娜和小明的父親在番禺一印刷廠當印刷工,母親在廣州一製衣廠打工,兄妹倆平日由爺爺奶奶照看。

事發當日,小明與小娜由爺爺帶著在建房子的叔爺家門口玩,爺爺有事離開,便將兄妹倆交給叔爺照看,但叔爺又有急事離開。隨後,小娜發現叔爺家旁用於建房的約2米深的石灰坑正在發酵冒白煙,便跑到坑邊玩耍,一不小心竟掉了下去!未滿4歲的小明見狀,立即跳下坑施救,結果人單力薄的哥哥非但拉不出妹妹,還發現自己雙腿劇痛,他忍住劇痛走了100多米回家求救。

“小明爬上石灰池走到了鄰居家求救,大家一聽急忙跑去救妹妹,竟然沒有留意到小明的雙腿已嚴重燒傷。當家人把妹妹送到懷集當地醫院時,才發現小明的雙腿已皮開肉綻,粘滿石灰的雙腿竟然一塊塊地掉下皮血,鮮血滿腿!

兄妹倆送到醫院時,小娜已昏迷,隨後小明也開始出現嗜睡症狀。因當地醫院醫療條件有限,廣州珠江醫院獲知訊息後連夜派出醫生和救護車,長途驅車7個多小時,於15日清晨將兩兄妹接到珠江醫院,緊急進行搶救。

未照顧好妹妹

3歲哥陷入自責

珠江醫院燒傷科石勝軍副教授介紹,兩個孩子全身燒傷分別約45%、30%,其中小娜全身三度燒傷達20%,小明全身三度燒傷約15%,由於石灰是鹼性物質,創面會持續加深,1歲的妹妹雖然保住了雙腿,但會失去幾個腳趾。

而小明雖然勇救妹妹,但卻陷入了嚴重的自責之中,“我們沒想到3歲的孩子這么成熟,他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妹妹,一直不願開口說話。”石勝軍副教授說。

故事二:

井延英 臨危不懼智取歹徒

井延英,女,漢族,1970年7月生,天津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宿舍管理員。

2010年4月21日6時40分許,一名男子闖進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女生宿舍樓,宿舍管理員井延英跑出來阻攔。當距其只有30厘米時,該男子突然從褲兜里掏出一把手槍死死頂在井延英的後腦勺上,並直抵著井延英朝樓上走去。樓梯上恰好與一個女生打了個照面,井延英不露聲色——“報警,快跑!”看到井延英口型和眼神的傳意,女生快步下樓。

上到4樓,歹徒放下井延英,踹開410宿舍的房門,此時獲得短暫自由的井延英,一想到宿舍里身處險境的女生們,毅然跟著歹徒進了屋。井延英揣摩著歹徒的心理,知道歹徒是因失戀而產生報復社會的行為。井延英對其再三勸說,見歹徒的情緒稍有穩定,就機智配合門外的特警將3名女生和自己脫險。當脫險的井延英看到還有一名女生被歹徒劫持著,她一次不顧個人安危,主動提出重返歹徒劫持人質的410宿舍。通過井延英與歹徒反覆交談做其說服工作,這樣有效的分散了歹徒的注意力和緊張情緒。見時機成熟,井延英順勢用一隻手把歹徒手裡的匕首奪過來,放到桌上用衣服蓋住;井延英一邊抓住該男子握槍的手腕,一邊寬慰他,更主要的是防止他輕舉妄動。此時幾名特警破門而入,將該男子當場控制住,井延英和被劫持女生安然無恙。

故事三:

羅盛教式的優秀大學生劉峰冰面救人

2008年3月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大三學生劉峰和同學何曉波準備去松花江畔放風箏。已是大三的劉峰至今還沒有從冰封的松花江面上走過。由於江面仍結著冰,兩人從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出發,慢慢地從冰面上穿江去松花江北岸。

下午2時左右,就在兩人快到江北時,隱約聽到遠方有人呼救。劉峰轉身發現百米開外的冰面破了一個大窟窿,兩名兒童正在江水中拚命掙扎。

見此情景,他們不顧一切地向事發地點奔跑過去。為了減輕壓力,他倆趴在冰面上搭成人梯,劉峰在後面拽著何曉波,何曉波在前面拽落水兒童。當時落水兒童在冰窟窿里拚命掙扎,冰面隨時有大範圍坍塌的危險。時間就是生命,他們很快拉上來了一個兒童。但另外兒童已凍得失去知覺,頭朝下倒掛在冰窟窿里。為了把那個孩子拉上來,他們就一點一點地往前挪,挪到冰窟窿旁,終於把另外一個小孩拉出冰窟窿。

在聞訊趕來的民眾的幫助下,劉峰和何曉波把兩個落水兒童背到最近的風景管理處管理辦公室,並立即向派出所報警。看到落水少年脫離了危險,劉峰和同學才悄悄地離開。

劉峰他們回來以後,並沒有主動跟別人說起救人的事情。直到兩天后,兩位被救兒童的家長來學校感謝,他倆見義勇為的行為才得以“曝光”。據哈工大航天學院團委副書記李敬偉介紹說:“劉峰是學校的入黨積極分子,曾多次獲得獎學金和獎勵,從大二開始就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科研項目。劉峰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總是伸出援手,為別人排憂解難,從不計個人得失,他在生活中快樂地塑造著自己,也在感染著別的同學。”

為了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倡導他們充滿愛心、淳樸善良的優秀品質,宣揚他們挺身而出、理智救人的科學態度,學習他們生活質樸,為人友善生活態度,4月份,黑龍江省授予劉峰和同學何曉波“黑龍江省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稱號。

老革命家的紅故事

朱德的扁擔

要守住井岡山,粉碎敵人的圍攻,除了修築五大哨口工事、安頓好重傷員修建紅軍醫院外,還有一宗大事就是要準備糧食。可是井岡山“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到萬擔”,糧很少,僅夠民眾自用,部隊要吃糧、儲糧,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紅軍戰士在井岡山鬥爭的那些日子裡,“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隊的一項經常工作。

從井岡山到山下的寧岡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著實難走。尤其是從桃寮到黃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著手走,也累得夠受,肩上挑著擔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運糧,總是起早趕路,摸黑回山。當時,朱軍長已經四十多歲了,但他總是跟大家一同去運糧,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滿滿的。大家看到朱軍長晚上要計畫作戰的大事,白天還要參加勞動,生怕累壞了他,便勸他不要挑糧,可是朱軍長卻風趣地說:“吃飯有我的分,挑糧也有我的分!光吃飯不挑糧,那不成了剝削階級了嗎?”

怎么辦呢?有位紅軍想了一條“妙計”。有一天,隊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糧。天沒亮,大家都起床了。吃過飯,有的挑著籮筐,有的背著麻包,有的提著布袋,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朱軍長也準備動身,便去拿放在牆角里的扁擔。奇怪?扁擔突然失蹤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軍長的扁擔哪去了呢?原來是紅軍戰土們為了讓朱軍長在家裡多休息一會,故意把扁擔藏起來了。誰知大家剛走上黃洋界,朱軍長又挑著籮筐,滿頭大汗地赴上來了。等他坐下來休息時,人們才發現朱軍長又新削了一根扁擔。過幾天扁擔又不見了,朱軍長又削了一根新扁擔。而且,在扁擔的正中,寫上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大字。

從此,朱軍長的扁擔再沒有人“偷”了,朱軍長與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範行動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紅軍戰士還編了首歌謠:“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合力,粉碎敵人圍剿”。每當挑糧爬山累了時。紅軍戰士就用這首歌謠互相鼓勵。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範行動,更激勵了紅軍戰士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萬5千里長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湘贛革命根據地(亦稱湘贛蘇區)紅軍反“圍剿”作戰的處境,也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給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探索戰略轉移的道路,命令紅軍第6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湖南中部發展游擊戰爭,並同紅軍第3軍取得聯繫。1934年8月7日,紅6軍團突圍西移,經兩個多月轉戰,於10月下旬到達黔東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後恢復紅軍第2軍團番號)會師。接著,兩軍向湘西發起攻勢作戰,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亦稱湘鄂川黔蘇區)。

10月初,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這時,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即決定放棄中央蘇區,到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5個軍團以及中央、軍委機關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長征(見彩圖)。紅軍第24師和地方部隊共1.6萬餘人,在項英、陳毅領導下,留在當地堅持鬥爭。

21日晚,中央紅軍以第1軍團為左路前衛,第3軍團為右路前衛,第9軍團掩護左翼,第8軍團掩護右翼,中央和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編成的軍委第1、第2縱隊居中,第5軍團擔任後衛,從江西于都縣城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25日全部渡過了信豐河。此後,中央紅軍繼續以甬道式的隊形攜帶大量笨重的物資器材沿山路西進,行動緩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後通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進至臨武、藍山、嘉禾地域。這時,蔣介石以16個師的兵力專事“追剿”,並令粵軍、桂軍共9個師進行堵截,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宜章至湘江之間廣大地區的國民黨軍兵力薄弱,擔任“追剿”、堵截的國民黨軍,因派系矛盾,動作不一。這種情況,便於紅軍機動作戰。然而,博古等領導人一味退卻的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前出湘桂邊境的西延地區。27日,紅軍一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國民黨軍南北對進,向紅軍發動了全面進攻。紅軍在湘江兩岸經過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接著進至西延地區。至此,中央紅軍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減為3萬餘人。

湘江之戰後,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向黔陽、洪江地區轉移兵力,企圖圍殲紅軍於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時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的與紅2、紅6軍團會合的計畫,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中央紅軍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從而使紅軍避免了覆滅的危險。20日,中央紅軍分兩路西進,連克劍河、台拱(今台江)、鎮遠、施秉等城,於1935年1月7日占領遵義城。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舉行了擴大會議。這次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共產黨。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央紅軍進占遵義後,蔣介石以幾十萬兵力,分路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邊境地區。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北渡長江,進至四川西北部創建新的蘇區。1月19日,中央紅軍從松坎、桐梓、遵義地區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於29日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這時,國民黨軍分路對中央紅軍進行追擊堵截,並加強了長江兩岸的防禦,企圖圍殲紅軍於長江以南、敘永以西、橫江以東地區。中革軍委根據這一情況,決定紅軍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畫,改在雲貴川邊境地區機動作戰。2月11日,紅軍掉頭向東;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在遵義地區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遵義戰役後,國民黨軍改取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企圖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狹小地區。紅軍為尋求新的戰機,向西轉進,於3月16~17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蔣介石急令其“追剿”部隊向川南進擊,企圖圍殲紅軍於古藺地區。在國民黨軍再次向川南地區集中的情況下,中央紅軍突然轉向東北,接著於21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27日,中央紅軍以第9軍團在馬鬃嶺地區鉗制國民黨軍,主力向南急進,31日渡過烏江,逼近貴陽,把“追剿”之國民黨軍甩在烏江以北。4月8日,中央紅軍主力從貴陽、龍里之間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乘隙向雲南急進,27日進抵昆明附近。29日,中央紅軍由尋甸、嵩明地區轉向西北前進,於5月9日從皎平渡渡過金沙江。在烏江北岸單獨活動的紅9軍團,經黔西、水城西進,於5~6日從東川(今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段渡過金沙江,接著與中央紅軍主力會合。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同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紅軍第四方面軍取得了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張國燾,擅自決定放棄川陝革命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紅四方面軍和地方武裝及蘇區機關人員等共8萬餘人,開始長征,於中旬占領了以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為執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蘇區的計畫,於5月15日由會理附近地區繼續北進。在北進的路上,既有冕寧以北大涼山的彝民區,又有天險大渡河。蔣介石以薛岳、劉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圖利用彝漢民族矛盾和大渡河障礙,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20日,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迅速北進,順利地通過彝民區,於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殲滅守軍兩個連,控制了安順場渡口。25日,紅軍第1團第2連的17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冒著守軍的猛烈火力,戰勝大渡河的激流駭浪,乘船強渡成功,擊潰左岸守軍1個營,鞏固了灘頭陣地。但這裡水流湍急,不能架橋,中央紅軍僅靠4隻小船無法在短期內渡過河去,而此時尾追的國民黨軍已經迫近,情況十分緊急。為迅速渡過大渡河,中革軍委決定,以紅軍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兩路夾河而進,搶占瀘定橋。沿右岸前進的先頭部隊紅4團,多次擊潰川軍的攔阻,兼程急進,於29日晨奪占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的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由川軍第38團主力防守。在紅軍到達之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鐵索鏈懸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經過緊張的準備,紅4團於當日16時發起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在該團的火力掩護下,由第2連的22名勇士組成的突擊隊,在連長廖大珠率領下,冒著守軍密集的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東橋頭攻擊,勝利占領大橋,並沖入瀘定城內。紅軍後續部隊緊跟過河,殲滅守軍大部,占領瀘定城。接著與由左岸北上的部隊會合,至6月2日,中央紅軍全部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至此,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的企圖徹底破產。

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之後,繼續北進,占領天全,並乘勝突破了川軍蘆山、寶興防線。接著,中央紅軍以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翻越了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夾金山,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進。這時紅四方面軍正由岷江地區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占懋功,一部進到達維。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北進達維途中,同紅四方面軍一部會師。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到達懋功地區。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餘萬人。

早在1934年冬,在國民黨軍集中40多個團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圍攻的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指示,紅軍第25軍2900餘人於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2月,紅25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區。此後,紅25軍在鄂豫陝邊地區開展游擊戰爭,至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石塔寺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開闢了鄂豫陝邊蘇區。7月上旬在袁家溝口殲國民黨軍1個旅,接著北出終南山,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紅25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北上,於16日從西安以南豐裕口出發,經戶縣、周至縣境西進,進入甘肅,攻占兩當。轉而北進,於 9月16日在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的永坪鎮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接著,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

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後,中共中央根據全國形勢和當面情況,提出了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而張國燾卻主張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東部)等偏僻地區退卻。為統一戰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會議,決定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據此,中革軍委制定了奪取松潘的戰役計畫。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21日,中革軍委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部為紅軍的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徐向前(兼),政治委員陳昌浩(兼),參謀長葉劍英。另將中央紅軍的第1、第3、第5、第9軍團依次改為第1、第3、第5、第32軍。由於張國燾的阻撓,延誤了紅軍北上的時間,松潘戰役計畫未能實施。8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恢復紅軍第一方面軍番號,周恩來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為了繼續貫徹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中革軍委決定進取甘肅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率領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軍組成的左路軍,從卓克基地區出發,向阿壩地區開進;21日,前敵總指揮部率領由第1、第3、第4、第30軍組成的右路軍,從毛兒蓋地區出發,向班佑、巴西開進。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紅軍指戰員歷經艱辛,通過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無常的茫茫草地,左路軍先頭縱隊於20日到達阿壩地區。右路軍於8月27日到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29~31日,右路軍第30軍和第4軍一部,採取攻點打援的戰法,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49師約5000人,打開了紅軍向甘南前進的門戶。

在紅軍右路軍向班佑、巴西前進的途中,中共中央電令張國燾,要左路軍迅速出墨窪、班佑,與右路軍併力東進。紅軍右路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後,毛澤東、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張國燾建議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但張國燾製造藉口,不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並命令已進到墨窪附近的部隊返回阿壩。接著,張國燾提出紅軍主力南下川康邊天全、蘆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計畫,對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接著,他又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中共中央。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機智地報告了毛澤東。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於 9月10日率領紅一方面軍第1、第3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於16日逼近川甘邊界的要隘臘子口。17日拂曉,紅軍一舉奪取了天險臘子口,18日占領哈達鋪,勝利進入甘南。接著,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的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1年、縱橫11個省、行程2萬5千里的長征勝利結束。11月初,紅軍陝甘支隊在甘泉附近地區同紅15軍團會師。會師後,中共中央再次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轄第 1軍團(陝甘支隊編成)、第15軍團。11月21~24日,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針,1935年9月命令左路軍和右路軍之第 4、第30軍分別由阿壩、包座地區南下,企圖在川康邊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蘇區。10月8~20日,南下紅軍發動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擊潰川軍6個旅。24日,又發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11月13~19日,紅軍在名山東北百丈地區同川軍十幾個旅激戰7晝夜,雖殲滅川軍1.5萬餘人,但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2月,紅軍被迫向西轉移,4月進入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軍由南下時的8萬餘人減為4萬餘人,張國燾南下行動遭到失敗。在中共中央勸導和督促下,經過朱德、劉伯承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鬥爭,張國燾被迫於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

1935年9月,國民黨軍集中130多個團的兵力,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方針,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亦稱湘鄂川黔蘇區)和紅軍發動了新的“圍剿”。在國民黨重兵的進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紅軍轉到外線尋求新的機動,開闢新蘇區。11月19日,紅2、紅6軍團共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地區出發,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開始長征。紅軍經4個月轉戰,於1936年3月30日進到貴州西南的盤縣、亦資孔地區。這時,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電令紅2、紅6軍團北渡金沙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師。紅2、紅6軍團遂於31日離開盤縣地區,分兩路向西急進。4月25~28日,分別從雲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過金沙江,向北前進,連續翻越了幾座大雪山,於7月2日到達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5日,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奉中革軍委電令,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

7月初,紅二、紅四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共同北進,廣大指戰員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難,通過了茫茫數百里的草地,擊潰了國民黨軍的攔截,於9月初勝利進入甘南,控制了漳縣、洮州、渭源、通渭、成縣、徽縣、兩當、康縣8座縣城及廣大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由寧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區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見彩圖)。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轉戰14個省,衝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經受了艱難險阻的考驗,終於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為開展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

藏族老紅軍天寶

介紹

1935年8月,紅四方面軍第一次過草地。隊伍里,有一個叫桑吉悅希的小伙子。他就是後來被毛澤東取名為天寶的人。

這個膽子頗大的少年,沒有和父母親商量,就自作主張,穿上一套不太合身的半新不舊的軍裝,加入紅軍。他懂一點藏文,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批藏族戰士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批藏族黨員之一。

過草地之前,除了為紅軍籌集糧草,打土豪,分田地,桑吉悅希還是一個“野菜宣傳員”。他經常拿著各種野菜,四處建議:這個可以吃,那個不能吃。

有時,他會去當翻譯和嚮導。但他只懂一點漢話,實際上自己還得要別人幫著翻譯。他過去沒有出過遠門,不熟悉路,也當不了嚮導,只是跟著老同志們走。

多年後,他向女兒天波講述過草地的艱難:大隊人馬連夜行軍,他經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一邊走,就一邊拉著前邊戰友的腰帶,後面的人又拉著他的……一隊人馬走得搖搖晃晃。但這片茫茫草原,他和戰友們硬是用兩條腿丈量了出來。

路上,桑吉悅希還嘗試著在背包上寫漢字。後面的人看著他學,他則看著前面的學。“他的這點漢文,就是在長征路上開始學的。”休息的時候還要考試,考不及格,要挨批評的。

直到長征勝利後的1937年,桑吉悅希才有了漢語名字———天寶。這可是毛主席給他取的。

紅軍到達陝北後,在定邊縣創辦中共中央黨校,其中專門成立了一個少數民族班,大部分是經過長征的彝族、藏族、羌族同志,桑吉悅希被任命為班長。

據資料記載,那時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經常來黨校講課。少數民族班的大多數同志文化低,不少人連漢話也說不好,學校就專門給他們開“小灶”,找文化高的學員給他們輔導。

一次,毛主席講完課後,問桑吉悅希叫什麼名字。得到回答後,主席又問:“桑吉悅希是什麼意思?聽說藏族的名字都很有講究。”桑吉悅希解釋說:“桑吉”是佛祖的意思,“悅希”是寶貝的意思。主席興致很好,想了想說:“長征時我到過你們的家鄉,那裡的藏胞對長征的勝利是有貢獻的。漢族有句古話,叫物華天寶,也就是和你那個‘桑吉’差不多。我給你取個名字,就叫天寶吧!”

“天寶”這個名字就在中央黨校和延安傳開了。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蕩”,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民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民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

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民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衝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