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和燕路,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園區總面積68公頃。園內山巒疊嶂,綠化覆蓋率達85%,展示著世界各地珍稀動物216種 2600餘只。紅山森林動物園以獨特的森林景觀、豐富的動物資源、多彩的主題活動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動物園之一,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訪客五百萬餘人次。 立足“教育公眾,貢獻社會”,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在做好園內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基礎上,同時肩負著江蘇地區野生動物的收容救護工作,積極發揮著本土野生動物綜合保護的重要職能。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紅山森林動物園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眾教育項目,致力於培養公眾對自然、對生命的同理心、愛心和感恩之情,提升大眾保護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動力,已成為展示江蘇省、南京市生態文明的重要視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紅山森林動物園大門 紅山森林動物園大門

1954年1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前身玄武湖動物園在位於玄武湖公園的菱州建成,同年5月18日,該園正式對外開放,其時共有動物78種、634頭(只)。

1955年至1963年,動物園進行了持續的擴建,先後建成猴山、水族館、小獸舍、鱷魚池、猛獸館、鳴禽館、雉雞館、熊山、熊貓館、駱駝園、和平亭等館舍。

1980年至1989年,動物園又建成長頸鹿館、袋鼠館、斑馬館、山魈館、猩猩館等,其中以四方八鹿為造型的長頸鹿館曾獲建築設計獎。

199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把位於玄武湖公園菱州的玄武湖動物園與紅山公園合併新建紅山動物園列為規劃項目。

1994年,南京市成立紅山動物園籌建小組,開始紅山動物園詳規編制工作。

1995年,紅山森林動物園籌建處在紅山公園掛牌,開始動物園基礎設施建設。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

1996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動物館舍開始施工建設。

1998年8月,動物園整體建設完工。

1998年8月15日至9月18日,原玄武湖動物園進行了為時一個月的大搬遷。同時,動物園又新進了河馬、金絲猴、白䴉、天鵝等珍稀動物品種,將動物展出規模擴展為200多種,3000多頭(只)。

1998年9月1日,玄武湖動物園正式閉園,搬遷至紅山森林動物園現址。

1998年9月28日,搬遷原玄武湖動物園所有動物合併而成紅山森林動物園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4年5月1日,動物園耗資300萬復建了動物園內的“大壯觀閣”。

2015年7月,南京市規劃局計畫對紅山動物園進行擴建,紅山動物園將由原來的50.45公頃擴大到74.82公頃,面積增加了24.37公頃,此外,還要改造北大門,新建南大門,增加商業綜合體,並新增澳洲區、非洲區等動物館。

自然環境

動物園遊覽圖 動物園遊覽圖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是南京陸地面積較大的公園,也是展示六朝遺風的專類園。園內有按六朝石刻複製的仿古石雕,分三列對稱陳設,最前面一對是石獸辟邪,高3米;第二列是一對神道墓闕,又稱華表,高6米;第三列是神道碑,有一個占地面積3.6公頃的野生動物放養區。

園內有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諸山峰,最高海拔81.8米。園內植物從蕨類植物到高大喬木共有400多種,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其中雪松、銀杏、白玉蘭、香樟、水杉、紅楓等構成了山地園林風景,園內有較大面積由山地匯水而形成的水面,略施人工修葺,是水禽棲息的良好場所。

動物資源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匯聚著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和珍稀品種近300種4000餘頭(只),有從德國引進的白虎、加拿大引進的環尾狐猴、從日本引進的山魈、從南非引進的黑猩猩、南美的變色蟒、從南極引進的企鵝等,有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黑葉猴、丹頂鶴、東北虎、小熊貓、河麂、綠孔雀、揚子鱷等,展示著世界各地珍稀動物280多種,3000隻(頭)各類動物。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有亞洲象、長頸鹿、斑馬、袋鼠、白虎、美洲豹、猩猩等世界珍稀動物,還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東北虎、揚子鱷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鳥類是紅山森林動物園內最早放養的野生動物,主要品種有灰喜鵲、蘭喜鵲、山斑鳩、黑斑鳩、白頭翁、鸚鵡等20多種。

哺乳類

食肉動物

美洲虎猞猁
金錢豹黑豹非洲獅
非洲獵犬東北虎白虎
參考資料:

食草動物

黇鹿馬鹿駱駝白黇鹿
河麂河馬長頸鹿袋鼠
梅花鹿亞洲象羊駝斑馬
參考資料:

靈長動物

豚尾猴阿拉伯狒狒山魈黑猩猩長臂猿
猩猩節尾狐猴黑葉猴松鼠猴金絲猴
參考資料:

其他珍稀動物

小熊貓馬來熊黑熊大熊貓
參考資料:

鳥類

鴛鴦小五彩鸚鵡大白鳳頭鸚鵡紅腹角雉白鶴
丹頂鶴銀鷗相思鳥喜鵲太平鳥
絲光椋鳥鷯哥藍孔雀金翅灰鶴
畫眉紅腹錦雞黑鷳黑頸長尾雉白天鵝
白馬雞白鷺白䴉白鸛白額雁
八哥鴕鳥禿鷲四川鸚鵡三日月
綠孔雀琉璃金剛藍馬雞葵花鸚鵡金剛鸚鵡
火烈鳥灰鸚鵡虎皮鸚鵡黑天鵝黑鸛
褐馬雞緋紅金剛鸚鵡戴冕鶴白鷳白孔雀
參考資料:

兩棲爬行類

黃金蟒樹蛙參考資料:

動物展區

大熊貓館

大熊貓館 大熊貓館

大熊貓館於2008年4月建成,坐落在大紅山腳下,面積約3000平方米左右。該館坐北朝南,運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依山而建,保持了原有的植被,與周圍森林環境融為一體。在設計上該館充分體現了節能環保概念,採用上下層自然通風,內展廳採用通透的陽光頂,充分利用自然光,並配備中央空調系統,保證熊貓可以舒適度夏。室外設有運動場,鋪植草坪,並模擬原生態環境設定水池及長流水以保證其飲水清潔,並搭建棲台棲架供熊貓玩耍。2012年,我園對該館進行升級改造,主要從場館外觀生態化、內外館舍設施豐富度和面向遊客的科普教育設施等幾方面進行最佳化改造,進一步傳遞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息,以體現保護動物、關愛自然的理念。

猩猩館

猩猩館 猩猩館

猩猩館建成於1998年8月,建築面積310平方米。2002年擴建黑猩猩館150平方米,並對原紅猩猩場館進行改建。擴建改造後的猩猩館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動物場館之一。2012年,針對該館設施陳舊,功能簡單,籠舍條件差,對飼養員操作存在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等,遂召集相關部門人員討論籠舍整改提升方案,並委託專業設計研究院進行深化設計。建成後的猩猩館大大提升了飼養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增加了動物內展廳,提升了展出效果。2015年增建北側場館,現整體占地面積1293㎡。

細尾獴館

細尾獴館 細尾獴館

細尾獴館原為鬥獸場,1998年8月建成,面積300平方米。2000年後改為跑馬場。2013年改造為獴館,面積500平方米,建有仿石生態籠舍,模擬野外環境運動場,並增加參觀隧道,讓遊客以獨特的視角觀賞動物。

亞洲象館

亞洲象館 亞洲象館

大象館於1997年8月建成,主體建築高達6米,面積1540平方米,1999年整改圍欄和運動場。2009年整改閘門,運動場地面等。2012年,我園進行大象館的丰容改造項目,總投資為220萬元,由香港金鳥基金會提供全程設計指導,國際知名家電品牌博世家電提供1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通過對大象館的丰容改造,全新的大象館落成後呈現雲南本土文化風格,為2頭亞洲象“路麥”和“麥哥”營造來自家鄉的生活環境。其中室內部分增加安全保定籠、沙池以增加大象醫療訓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室外新增的泥坑、噴淋、遮蔭系統、行為展示牆和鏡面丰容等丰容設施。這亦是我園繼澳洲區生態改造後,再次與國際知名環境丰容團隊合作,繼續提高園內動物福利的舉措。

澳洲區

澳洲區於2009年10月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該展區由香港金鳥基金會金龍博士主持概念設計,由南京楓林園林綠化公司承建。採用進入時木棧道參觀方式,展現動物原始生態環境元素,構建人、動物、環境和諧融合的展覽模式。區內設有紅土區域、草地、水溪。展區建有水循環系統,一方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對廢水進行處理並重新利用。

澳洲區 澳洲區

狼谷

狼谷 狼谷

狼館原為小獸館,1998年8月建成,共三組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1999年後曾多次整改圍欄、閘門和水池等。2010年將小獸館改造為狼館,面積1000餘平方米,建有躍層式參觀棧道約350米。

猴山

猴山 猴山

猴山於1998年8月建成,面積約1200平方米。2001年修整部分池壁,種樹遮陽;2007年7月13日,由南京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設計建造的猴山木建構落成並投入使用;2009年,修整假山、護坡、為池壁粉飾作畫,增設活動設施等;2013年,由於該場館基礎設施簡單,參觀線路單一,科普、趣味性不足及飼養操作不便等諸多問題,對其進行大規模改造,項目主要有:增加進入下沉式參觀通道,滿足遊客近距離參觀的需求,增設 玻璃隔斷、護欄、外立面出新、生態水循環系統、丰容設施、管理觀察用房,以及園林景觀提升等。場內展出動物為獼猴。

小熊貓館

小熊貓館 小熊貓館

小熊貓

英文名:Red panda
學名:Ailurus fulgens

小熊貓,又名紅熊貓、紅貓熊、小貓熊、九節狼等,是一種瀕危的哺乳類動物,分布在中國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等國。屬於食肉目、浣熊科。法國的博物學者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的弟弟動物學者弗列德利克·居維葉(Frédéric Cuvier)看到小熊貓的標本相當感動,因此以希臘文中的“火焰色的貓(Ailurus fulgens)”作為其學名。

小熊貓長約50-64厘米(不包括尾巴;其尾巴粗,可長達47厘米),頭圓,四肢粗短;體重約4至6公斤,身體軀幹毛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紋不像大熊貓那樣明顯,尾有九個黃白相間的環紋;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狀,可作為第6手指抓握物品,和大熊貓相同。

犀鳥館

2011年在小紅山新建而成,建築面積760平方米,展出動物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南美紅䴉和非洲冠鶴。

犀鳥館 犀鳥館

鶴園

鶴園 鶴園

鶴園與1999年建成,面積600餘平方米。2006年將原網罩改為不鏽鋼網棚。該園採用不鏽鋼網架構,配以豐富的植物,動物表現自然,參觀視覺通透。展出動物有丹頂鶴、白鸛、白䴉、銀鷗等。

靈長館

靈長館 靈長館

靈長館1、4館於1998年8月建成,面積440平方米。2003年擴建長臂猿籠舍230平方米。主要展出動物為長臂猿、黑葉猴、環尾狐猴、山魈等。

靈長2、3館於1998年8月建成,面積292平方米。2010年在該館北側擴建籠舍,面積3000平方米,其中玻璃參觀面400米。動物籠舍以木屋為主,面積約300平方米,輔以水電設施、飼養管理通道、仿木參觀棧道、園林綠化布置等配套項目。展出動物有黑白疣猴、赤猴、熊猴、黑帽懸猴等。

熊谷

熊谷 熊谷

1998年8月建成,面積800餘平方米。99年後多次對圍欄、閘門、護欄進行更新,增加多處丰容設施。展出動物為亞洲黑熊和馬來熊。

獅虎生態園

獅虎生態園 獅虎生態園

1998年8月建成,玻璃參觀面,面積約900平方米。後經多次整改假山圍牆、閘門,增設遮陽平台、電網等。展出動物現為非洲獅。

長頸鹿館

長頸鹿館 長頸鹿館

1998年8月建成,面積1450平方米。2000年增建遮蔭棚,整改大門、圍欄等。2002年整改供暖系統。

園區導遊

園區導遊圖如下:

導遊圖 導遊圖

園區活動

2011年4月17日上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中心廣場舉辦了第29屆愛鳥周現場活動 。

2014年10月25日上午,由市農業委員會和市旅遊委員會共同主辦,市農林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市林業站和市紅山森林動物園聯合承辦的“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在紅山動物園中心廣場舉行 。

2015年4月18日上午,第33屆江蘇省愛鳥周啟動儀式在紅山森林動物園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南京市農業委員會、南京市旅遊委員會主辦,南京市農林綜合執法總隊、江蘇省動物學會、江蘇觀鳥會、南京市林業站、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共同承辦,南京市紅山國小協辦,主題為“關注候鳥保護,守護綠色家園” 。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紅山森林動物園全年無休,每日開放迎接遊客參觀。我們的開放時間如下所示:

開園時間: 07:30

最後入園時間: 16:30

閉園時間: 18:00

票務信息

票務實時票務信息請以園區門口售票處為準:

成人票:40元學生(兒童):20元

小貼士:

•全日制本科及專科學生須憑加蓋本學期學籍註冊章的本人學生證購買

•1.4米(含)以下兒童免費入園

•60周歲(含)以上老人、現役軍人、殘障人士等憑本人有效證件免費入園

園區服務

講解服務說明 講解服務說明

交通指南

到園交通

捷運:

南京捷運1號線到“紅山動物園站”下,步行5分鐘可至北大門。

南京捷運1號線、南京捷運3號線到“南京站”下,向東北步行10-15分鐘可至瀋陽村大門。

公交:

22路、24路、40路、66路、74路、203路、209路、501路“紅山森林動物園”站下,沿紅山路向南步行130米到十字街,再向西步行150米可至東大門。

8路、30路、54路、64路、72路、76路、77路、“東井亭”站下,步行5分鐘可至北大門。

36路、141路、206路、207路、208路“南京站(北廣場東)”站下,向東北步行5-10分鐘可至瀋陽村大門。

園內交通

電瓶車成人票20元,優惠票10元,可坐4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