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療法

我們所說的紅外線,其實指的是遠紅外線。 (2) 將遠紅外技術套用於治療人體疾病,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認識紅外線

紅外線是一種光波,也稱電磁波,它是不可見光,肉眼看不到。其波長範圍從0.76~1000um不等。由於它位於可見光紅光的外側,故而稱之為紅外線。在紅外線中,波長較短的為近紅外線,而遠紅外線是紅外線中波長最長的一段。根據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劃分的標準不盡相同,在實際套用中,通常將波長在2.5微米以上的紅外線稱為遠紅外線。我們所說的紅外線,其實指的是遠紅外線。

1、紅外線的理論基礎及其發現

1672年,人們發現了太陽光(俗稱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複合而成,隨後牛頓做出了單色光在性質上比白光更簡單的著名結論。我們可以利用分光稜鏡把太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單色光,這也是很多光電實驗中合成白光的原理。
1800年,德國人弗里得里克·威廉·赫胥爾爵士(1738
-1822年)從熱的觀點來研究各色光時,發現了紅外線。赫胥爾在研究各種色光的熱量時,有意地把暗室唯一的窗戶用木板擋住,並在木板上鑿開了一個矩形的孔,孔內裝一個分光稜鏡。當太陽光通過這個稜鏡時,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帶。為了和環境溫度比較,他在彩色光帶的附近放幾支用來比較的溫度計,以測量周圍環境的溫度。在實驗中,他偶爾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在光帶紅光外的溫度計比室內其他溫度計的指示值都要高。經過多次反覆實驗,這個所謂含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赫胥爾宣布,太陽發出的光線中除可見光外,還有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熱光線”,這種看不見的“熱光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因而叫做紅外線。紅外線的發現,標誌著人類認識自然的又一個飛躍。

2、紅外線的套用

自遠紅外線被發現以來的200多年間,人們不斷地對其進行探索,研究開發利用。這期間已經開發了工業遠紅外高效熱源、建築節能材料、醫學理療器械,紅外保健服裝,生活紅外線熱爐儀感測裝置及紅外農業等產品和技術。遠紅外線已經得到人們的接受和認可。然而在醫療領域,對遠紅外線的使用和重視程度還遠遠未能達到人們對其的認識程度.

紅外線的特點

(1) 放射性
遠紅外線所放射的光不需要藉助空氣可直接傳導給物體,它和太陽光穿過宇宙中的真空領域達到地球的放射性質一樣,具有放射性。
(2) 強穿透性
具有強烈的穿透能力,能夠深入皮下組織,從內部溫暖身體,給予細胞活力。遠紅外線穿透組織深度從0.2mm----5cm都有可能。
(3) 吸收與共鳴性
遠紅外線是一種光波與電磁波,它在穿透的同時也具有吸收性質,能夠吸收光線。遠紅外線的正常吸收與放射,會使生命體本身的各分子產生共振共鳴運動。遠紅外線吸收與共振共鳴特性促進了生命體內水分子的活化性。

紅外線對人體的作用

1、活化水份子,激活水分子的振動能級

人體約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達80%。若血氣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結成惰性水(即四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不能通過細胞膜。遠紅外線能使水分子產生共振,變成獨立水分子(即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在共振作用下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提高機體的含氧量,有利於機能的恢復和平衡,進而能提高抗病能力,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促進和改善血液循環

對大循環的調節:獨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細胞之間,透過共鳴共振,轉化為熱能,令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血管擴張。另外,遠紅外作用於皮膚後,大部分能量被皮膚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轉化為熱能,使皮膚溫度升高,刺激了皮內熱感應器,通過丘腦反射使血管平滑肌鬆弛,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引起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張力降低,使小動脈,毛細動脈及毛細靜脈擴張,促進血流加快,從而帶動人體大循環的加快。
對微循環的調節:微循環是體內的“物質交換”系統,分布在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組織系統,擔負著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對營養的吸收和排泄體內代謝產物及毒素的重任,還維持著體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組織液)之間的動態平衡和血液與組織液之間的生理物質交換。由於血流加快,使大量遠紅外能量被帶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作用到微循環系統,調節了微循環血管的收縮功能。一方面使纖細的管徑變粗,加強了血液流動,另一方面使瘀滯擴張的血管變滯流為線流,這就是遠紅外對微循環血管的雙向調節。

3、促進新陳代謝

微循環系統若得到改善,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便可迅速排出體外,使體內外的物質交換處於平穩狀態。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擔,平衡身體的酸鹼度,消除疲勞預防疾病。這些廢物包括引致癌症的重金屬:引致疲勞及老化的乳酸、游離脂肪酸和皮下脂肪;引致高血壓的鈾離子,以及引致疼痛的尿酸等。

4、消炎消腫鎮痛的作用

遠紅外的熱效應,使皮膚溫度增加,交感神經能力減低,使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循環改善,增強了組織營養,促進滲出物吸收,活躍了組織代謝,提高了細胞供氧量,加強了細胞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發展並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復和炎症水腫的消退,減輕了神經末梢的刺激,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紅外線技術的套用

隨著對紅外線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已經形成了紅外線技術這個專門的學科領域。紅外線在實際中的套用相當廣泛,包括軍事、農業、氣象、通信、建築、攝影、醫療保健、美容等。本節我們將著重介紹紅外線技術在美容領域的套用。
紅外線技術在美容領域的套用
經研究發現,人能夠發射紅外線,也能夠吸收紅外線,人體對於紅外線的輻射具有選擇性吸收的特點。遠紅外線用於生物體的遠紅外輻射的最佳波長為8~15um。由於遠紅外線具有穿透性強、對人體組織產生熱效應等特點,它對人體具有恆溫、疏經活血、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保健功效。因此,人們製造出各種用於美容保健的儀器,如遠紅外線浴房、紅外線美容美髮儀等,用於活化細胞、加速血液循環、增強組織再生能力,還具有殺菌和除臭的作用。

1.紅外線活膚

(1) 特點
紅外線照射皮膚後,由於身體的有機分子和遠紅外線的振動是一致的,兩者振動頻率一致,產生吸收共鳴,接著增大振幅產生熱量,原子振動增大,吸收共鳴轉換成熱反應後皮下深層溫度上升,微血管同時擴張,血流加快,淤血等代謝障礙物會逐漸消除,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及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消除皮膚組織的廢物、淡化色斑等,最終達到活膚美膚的目的。
(2) 針對的皮膚損美問題
膚色晦暗無光、強直、缺乏生機等。

2.紅外線瘦身

(1) 特點
皮膚被紅外線加熱後,血管及淋巴管擴張,從而可鎮靜皮膚末端神經,增加汗腺活力,讓身體排出大量廢物和毒素,最終達到瘦身的目的。
(2)針對的皮膚損美問題
皮下脂肪厚重、橘皮組織等。

3.紅外線治療皮膚問題

(1) 特點
由於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在實際套用中,紅外線可殺死引起皮膚炎症的病毒或病菌,促進上皮生長,加速傷口癒合。用遠紅外線照射傷口,不但增加發炎期的生長因子分泌,也直接刺激增生期與整合期的膠原蛋白堆積,藉此加速傷口的複合.
(2) 針對的皮膚損美問題
在皮膚科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感染、慢性潰瘍等。

遠紅外線技術在瘢痕治療中的套用

將遠紅外技術套用於治療人體疾病,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這項技術已被人們稱為醫學上的六大現代科學技術之一。用遠紅外來治療瘢痕治療,國內尚無報導,作者近幾年做了一些基礎工作,在減輕術後粘連,軟化瘢痕,減輕瘢痕攣縮方面有推廣價值,現將此原理和方法介紹如下。
(1)作用原理
據日本學者研究報導,波長段6~14微米的遠紅外線可深入人體4~5cm的深度。而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報導遠紅外線能夠滲透至人體內部15cm的深度。遠紅外用在瘢痕治療中,歸納起來,有下述兩方面作用。
1.1遠紅外線熱生物效應原理:人體表面接受遠紅外線熱輻射後,由表及里熱傳導滲透。產生溫熱效應,使人體微血管擴張.自律性加強,血液循環加快,加速了細胞與血液的物質交換。促進人體組織滲出物的吸收與消散,從而促進了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人體組織的再生能力,具有顯著的消炎、消腫、軟化瘢痕,減輕瘢痕攣縮的功效。
1.2 在溫熱效應作用下,汗毛孔的開放及皮下微循環的擴張.降低了皮膚對藥物的屏障作用,改變了皮膚通透性,促進了瘢痕外用藥物的吸收,促進了瘢痕治療的效果。
(2) 適應症
適用於1年以上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瘢痕增生已停止進入穩定期,特別對燒燙傷引起的瘢痕效果好。
新鮮瘢痕要避免接觸遠紅外線,否則會促進其增生。
(3)常用的遠紅外治療器
TDP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紅外線燈)
(4)使用方法
1調節支臂及照射頭至所需的治療位置及角度,待機預熱5分鐘即可進行照射治療。若需定時治療,可將定時器鏇鈕按順時針方向鏇至所需要定時位置(20~60min)。
照射時可直接照射病灶區,照射部位皮膚應裸露,治療頭與被治療部位不得有遮隔物。距離約30--50厘米,皮膚感覺溫度40攝氏度治療效果最好。或以患者自感舒適為宜,溫度過低療效差,溫度太高易灼傷皮膚。對嬰幼兒使用時,皮膚溫度酌減。治療中應經常詢問患者感覺和觀察局部反應,隨時調整燈距,防止燙傷。一般局部被照區皮膚呈桃紅色均勻紅斑,如出現紅紫斑塊系過熱所致。告訴患者在治療時不要移動體位,以免接觸療機或燈頭引起燙傷。頭部治療時,應戴護目鏡或用治療巾,將眼部蓋好,避免輻射眼睛,以免引起白內障。
視增生的輕重,照射時間通常每次約20~60分鐘,每天1次,7~10天為一個療程,也可根據增生程度和面積調整照射時間,患者應覺得微溫,而發紅反應在治療結束後5~lOmin消失。
3 治療板有效工作時間為1500小時,超過1500小時療效將下降(此時治療板顏色變淺呈灰色),應更換新治療板以保證其療效。

注意事項

1 高燒、開放性肺結核,嚴重動脈硬化,有出血傾向者應禁用;高血壓患者不得照射頭部,懷疑有惡性腫瘤的部位應慎用遠紅外線治療
2 使用時嚴禁觸摸照射頭網罩內的治療板和其它機件,以免被燙傷或引起觸電事故。
3照射面部時,應戴上有色眼鏡或眼罩,保護雙眼,以免發生眼球乾澀現象。
4 請勿讓兒童和神志不清者操作使用或接近加熱頭。
5 治療器應在規定環境條件下使用,勿使其在過高或過低溫度和潮濕環境下使用,也勿在刺激性化學品及腐蝕性氣體環境中使用。保持其在清潔環境中使用。
6 治療器在使用時,不可劇烈轉動、搖晃和強烈震動。調節支臂伸縮及轉動時不得超過技術指標規定的範圍。
7 治療器在較長時間不使用時,應使其置於乾燥、清潔和無腐蝕性氣體環境中保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