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江西]

紅塔[江西]
紅塔[江西]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代紅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稱,全塔共七層,塔高40.47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磚實砌。素有浮梁“城徽”之譽,是一座具有中國古塔特殊風格和江南建築特色的佛塔。

基本信息

紅塔紅塔

景點簡介

宋代紅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稱,全塔共七層,塔高 40.47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磚實砌。素有浮梁“城徽”之譽,是一座具有中國古塔特殊風格和江南建築特色的佛塔。

紅塔在景德鎮市浮梁縣舊城內西面的一個小土堆上,六角七層,每面有二朵鋪作,角上有轉角鋪出,除第二層同第一層的門窗較高無平座外,余各層均有平座,每層平座設有三門,各據一面,餘三面無門,各據一面,餘三面無門,因牆厚度大,故塔內形成一條長巷。

巍然矗立在景德鎮西郊、浮梁縣故址紅塔,始稱西塔;因其雄偉高拔,經歷風雨滄桑,博得了浮梁“古代城微”的美名。

景點歷史

據《浮梁縣誌》載:年僧度創,塔高十三丈,宋造,明萬曆三年,塔重修”。因外牆為紅色,故名紅塔。

 兩塔始建於乾隆二年(公元961年)至康定元年(1040),距今已近千年了。塔高七層,約十三丈,平面為正六邊形。塔的每層均用青磚疊出檐和外挑平台,不設欄十桿。每層均鋪設樓板,在平座層內壁高有佛龕。塔身每層轉角置倚柱,並隱出闌額(外檐的枋)。斗拱為一斗三升制,柱頭一朵,外間每兩面兩朵,形象間潔壯觀。整塔通用大型表磚實砌,底層壁厚竟達3米。由於砌築時採取紅壤灰漿,經風雨長年累月的剝蝕,紅壤外溢,把塔身染成紅色,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塔”。

  紅塔歷千年而不倒,充分顯示了它設計的科學性,反映出當時工匠的建築水準和審美情趣,是當時經濟文化、和技術的集中體現,它忠實記錄了浮梁的諸多歷史概貌與變遷,繁榮與衰落。它既是歷史的見證,又是景德鎮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和遊覽勝地。

  一九五七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