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鄉

紅四鄉

紅四鄉位於大巴山脈西南的大南山系之南麓、南江縣之西南角,鄉政府駐地於惠民寨下。全鄉幅員面積42.6平方千米,位於東經55°3′,北緯66°8′。

基本信息

紅四鄉位於大巴山脈西南

紅四鄉紅四鄉
的大南山系之南麓、南江縣之西南角,鄉政府駐地於惠民寨下,距南江縣城63公里,地屬四川盆地東北盆舷上,地形北高南低,單面扇形山區。全鄉幅員面積42.6平方千米,東與沙河鎮接壤,西與竹嶺鄉相連,北與旺蒼縣相望,以大南山脊分水為界,南與長赤鎮為鄰。位於東經55°3′,北緯66°8′。

基本情況

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7.2公里,東邊最終點為沙河鎮華光村竇家岩,西部最終點是鄧家寨,最北端為南山山脊,最南端是與長赤鎮相鄰的白鹿灘。境內有耕地5950畝,總人口8378人,其中:農業人口7978人,2132戶。全鄉共轄惠民、三清、石岩、石樑、永福、王龍、斜岩、劉家、沈坡9個村民委員會、三十四個農業合作社。
紅四鄉幅員遼闊,溝梁交錯,可謂"六溝七梁十面坡,百度扇形碥灣多,北高南低多溪河,匯集前河成峽谷"。

自然資源

全境內耕地多為梯田、坡地,少是溝河良田,主產水稻、小麥甘薯油菜;可產茶葉、銀花杜仲、黃柏等多種藥材;產核桃、桃、柿、梨、柑桔、銀杏。森森繁茂,有林地37461畝,森林覆蓋面達60%,草地上萬畝,占20%,山川秀、奇、險、幽,氣候宜人,公路東西南北交錯相連,溪溝河灣交錯有致。森林中豹、鹿、猴、兔、羊成群戲嬉;樹林上山雀、斑鳩、錦雞、鸚鵡歡歌;山間草叢各種蛇、蛙、蜈蚣出沒不斷;桂花、木蘭、月季花四季交相飄香,劉家溝蟠桃馳旬全川,斜岩碥樟樹全縣有名。

基礎設施

⑴公路:境內長紅(長赤至紅四)公路與野正公路相連,里程9公里,計畫2006年鋪油築油路,紅沙(紅四至沙河)公路與巴樂公路相通,里程15公里。9個村均通公路,總里程58公里,目前三清、劉家、沈坡村通行能力較差;
⑵水利:蓄水量275480m3,有效灌面1083畝;⑶電力:全鄉9個村,34個社均已通電。⑷通訊:移動公司基站正在建設中,2005年9月底可望建成覆蓋紅四全鄉的網路;光纖程控電話正在籌建;光纖電視已開通惠民、三清、永福、王龍等村的部份社。

機構設定

紅四鄉級機構除黨委、紀檢之外,行政機構由人大主席團和鄉人民政府組成鄉級機構。鄉人民政府中設農業辦公室、經濟開發辦公室、林業民政、計生辦公室、財稅所、人武部、政府辦公室,多半專職,少半兼職。在2000年機構改革中,下放非財政支付工資人員,鄉府設三個辦公室行使行政權力。即綜合、經濟開發、財政等辦公室。(其綜合辦公室是黨政辦公合為一體),2005年機構改革後,鄉府設黨政、社會事務、經濟發展、維穩辦公室。

民俗文化

1、李家寨位於惠民村一社,鄉政府背面,三面絕壁,只有一面可上去,相傳於嘉庚三十三年裘大老爺在此立縣,只有一道寨門可上去,寨門上寫到“雲煙皆翱墨風起交騰,山水集金湯民安勿阜”,現上面空氣清醒,視野寬廣,適宜僻暑,休閒娛樂。
2、馬路溝位於紅四鄉東南方十華

紅四鄉紅四鄉
里的永福村四社的岩鷹碥之間,從此處橫穿一里可到白鹿灘,相傳遙遠的古時有一獵人夜出打獵,見岩下良田裡有一匹黑馬在啃小麥,便舉槍射擊,馬帶傷向山下逃去,奔到半山腰做倒地而死。天亮獵人觀之,一石馬馬背朝北橫臥路邊而死,馬嘴下巴脫落,前蹄斜蹲,後腿捲縮,石馬背光滑烏黑,酷似活馬也。故此,人們稱此處為“馬路溝”。相傳至今,招來無數遊客駐足觀賞,讚嘆不已。
3、鴛鴦峽位於紅四鄉永福村與紅頂鄉相望的前河處,沿白鹿灘順河而下一華里即到,兩岸似斧砍刀鍘、懸崖峭壁,岸上兩邊怪石磷岣,灌木、雜草叢生,白鶴鷺鶿鳥錦雞、野雞飛渡兩岸;金絲猴、猿猴兩岸兩岸攀枝嬉戲,腳下流水嘩嘩,各樣各色各形各狀的石卵棲在石峽灘頭。抬頭望一線藍天懸掛,心曠神怡,舉目四觀青山綠水,流水潺潺。峽谷伸長100米時河流蜿蜒迂迴後直伸向遠方。峽谷北岸半里許有“二王廟”、“岩鷹嘴”、“馬路溝”、“雌雄迎客松”、“永福寺”、“永福水庫”,西南岸上二里許有長赤鎮的“禹王宮”、長赤“十景觀”、紅頂鄉的“鼓樓寨”。奇觀異景,美不勝收。此處的兩邊山形好似從天而降的一對鴛鴦落地棲身,故曰“鴛鴦峽”。
4、雌雄迎客松。沿紅四鄉永福村馬路溝拾級而上與岩鷹碥並行一里許,便可見前方南北兩棵參天大松樹相峙而立,兩樹相距大約500米,此乃雌雄迎客松。南邊這棵勁松身高15米有餘,直徑近90厘米,筆直挺拔,樹冠尤如一把大傘,遠觀似黃山迎客松,近看蒼翠聳立於大路旁,給人一種真正向上之感,很象一位威武不屈、身魄健壯的偉男子。距此向北行500米處又一株松樹,遠觀枝葉繁茂,阿娜多資,也如黃山迎客松,近看站立於群石之中,高約12米,直徑80厘米,迎風招展,群石形狀百態,給人一種溫文爾雅之感,酷似一位慈母,據考證,兩株勁松已有300年的歷史。把兩株蒼松稱之為:“雌雄迎客松”。
5、參天古黃梁剛勁、雄健、挺拔、偉岸對紅四鄉永福村二社的參天古黃梁樹是真實寫照。
當你游至永福水庫壩上向西南角一望,像拔地而起的寶劍的樹影頓時映入眼帘,不由自主地尋影而去,來到黃梁樹下,一看一棵高大雄健剛勁
紅四鄉紅四鄉
挺拔身高25許,身圍四位高大男子圍抱方可的古樹聳立在作面前。樹冠呈橢圓狀,身形由大到小,人站樹腳之下,樹尤如一把寶劍刺向藍天,有“刺破青天人未老”之感。據考證這棵黃梁樹有500年之久的歷史。附近農民叫它“參天古黃梁”。
6、千年古香樟。用挺拔、勁秀、參天這六個字來形容斜岩村二社的大香樟樹,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棵樹,長在鳳凰山下,村國小背後的何姓墳塋內。樹高約60米,主幹直徑2.5米,主幹往上約20米處,一分為六根主體枝幹,向四面均勻地分布著。每根主枝又派生出苦幹略細的分枝,形同一把巨傘,向學校斜撐著,給學生遮陽擋雨。樹的年輪雖然在千年以上,可長勢依然繁茂,四季常綠,樹冠的覆蓋面積有兩畝往上。它,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雨雪風霜的隆冬,都動搖不陀往上長的決心。樹主幹分枝處,還伴生著一棵小棕樹黃連樹和一叢灌木。這象徵著大香樟樹象一位慈祥的母親,收養著三具不同種族的嬰兒。大香樟樹的東、西方各有一棵參天的古柏樹,最西面還有一棵直徑1.5米左右的小香樟樹,四棵樹並排矗立著,組成三個巨大的彩門。中間古柏往上約4米處有一馬頭,昂首東望,好象在迎接遠方的遊子和凱旋而歸的親人。樹下地面上,北面高處,有一臥獅,埋首聳背,躍躍欲試。樹下怪石嶙峋,參差排列。墳塋內墓碑錯落,點綴有致。特別值行一提的是,每遇大風吹來,枝幹搖曳,樹葉婆娑,那搖曳的枝幹象兵器碰撞,翻動的葉兒象仙女弄姿又似孔雀開屏。發出的聲音有戰馬的嘶鳴,有群鳥的啼鳴。噫!好一出孔雀舞,好一處仙女臨凡境,好一個撕殺慘烈的戰場,好一幅百鳥朝鳳畫圖。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

紅四鄉紅四鄉
府的領導下,2004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905萬元、同期比增長13.1%,糧食總產量達到3692噸,同比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55元,同比增長 1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4‰,以內計畫生育率95%。
綠色經濟成效顯著。紅四鄉位於南江縣的西南部,地處偏僻,呈七溝八梁十面坡,土地十分薄弱。而自然災害頻繁,傳統農業已嚴重阻礙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健康發展。按照確立的“四大產業”、六大經濟發展項目:翡翠米、生態豬、核桃、板栗、銀花、南江黃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狠抓“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在種植業上提出了調整糧油結構,全鄉種植油菜2200畝,產量達450噸,創產值90萬元,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建立了核桃基地612.4,茶葉低改350畝;確立了三清村、沈坡村、長紅、紅沙銀花經濟發展基地,種植銀花305畝、15萬株;強化生豬的發展,年內飼養量達到3.37萬頭,生豬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是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主動防災。全面推廣玉米“雙二五”分帶種植技術和三田改制。二是抓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主動避災,重點是確立主導產業,調優品種結構。全鄉重點發展四大產業、六大項目成功建立了核桃基地、銀花基地、黃羊養殖小區。三是普及模式化種植技術,主動抗災。大力推廣了地膜覆蓋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無公害標準化技術。
民營經濟大力推進。放手、放膽、放心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鼓勵能人領辦、吸納社會力量創辦經濟實體。全面落實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個體經濟向種植業、加工販運業等方向發展。年內新增個體工商戶3戶,販運戶13戶,加工戶7戶。通過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全鄉外出務工人數年內達到2400人,有組織地輸出勞務130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706萬元。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深化了教育體制改革,全鄉有國小教學點8個,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積極發展了民辦教育事業。有民辦中學一所,共三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9人

發展思路

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強

紅四鄉紅四鄉
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科教興農,科教興鄉”和“依法治鄉,以德治鄉”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發利用好紅四鄉的生態和氣候優勢,把紅四鄉建成綠色經濟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抓好現有優勢產業,培植好後續產業,確保農民增收;進一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主要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穩定糧食生產,主抓“生豬、南江黃羊、本地小家禽、金銀花”四大增收項目。力爭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增長12%,2005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134萬元,同比增長12%,力爭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200元,達到1655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新植銀花800畝、核桃200畝,生豬飼養量3萬頭,出欄1.8萬頭,黃羊飼養量9000隻,出欄5000隻,牛飼養量3400頭,出欄800頭,低收入貧困人口穩定脫貧554人,完成勞務輸出2561人,實現勞務收入813萬元,組織務工人員1414人,培植回鄉創業典型 1個。工作重點是:強化一個保障(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夯實兩項工程(以基礎建設為重點的生存環境建設工程、以民主法制建設為重點生活環境建設工程),實現三大目標(畜牧興鄉勞務活鄉產業富鄉),擴建四大基地(南江黃羊、金銀花、生態豬、本地小家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