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藍尾喜鵲

紅嘴藍尾喜鵲

紅嘴藍尾喜鵲是雀形目,鴉科,藍鵲屬。俗名長尾山鴉和長尾山鵲。體長約68厘米的動物、。

簡介

雀形目,鴉科,藍鵲屬。俗名長尾山鴉和長尾山鵲。體長約68厘米。頭黑而頂冠白。與黃嘴藍鵲的區別在嘴猩紅,腳紅色。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側尾羽黑色而端白。虹膜紅色;嘴紅色;腳紅色。發出粗啞刺耳的聯絡叫聲和一系列其他叫聲及哨音, 很會模仿它鳥的叫聲

外形特徵

紅嘴藍尾喜鵲 紅嘴藍尾喜鵲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至後頸、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全為黑色,頂至後頸各羽具白色、藍白色或紫灰色羽端,且從頭頂往後此端斑越來越擴大,形成一個從頭頂至後頸,有時甚至到上背中央的大型塊斑。背、肩、腰紫藍灰色或灰藍沾褐,尾上覆羽淡紫藍色或淡藍灰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尾長、呈凸狀。中央尾羽藍灰色具白色端斑,其餘尾羽紫藍色或藍灰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兩翅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基部紫藍色,末端白色,次級飛羽內外翈均具白色端斑,外翈羽緣紫藍色。下體喉、胸黑色,其餘下體白色、有時沾藍或沾黃色。 虹膜橘紅色,嘴和腳紅色。

大小量度:體重♂150-200g,♀147-210g;體長♂510-634mm,♀524-655mm;嘴峰♂30-40mm,♀31-37mm;翅♂180-204mm,♀175-208mm;尾♂350-454mm,♀370-474mm;跗蹠♂40-49mm,♀40-47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山區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次生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也見於竹林、林緣疏林和村旁、地邊樹上。海拔高度從山腳平原、低山丘陵到3500m左右的高原山地。

生活習性

紅嘴藍尾喜鵲 紅嘴藍尾喜鵲

習性:常成對或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性活潑而嘈雜,常在枝間跳上跳下或在樹間飛來飛去,飛翔時多呈滑翔姿勢,從山上滑到山下,從樹上滑到樹下,或從一棵樹滑向另一棵樹。滑翔時兩翅平伸,尾羽展開,有時在一陣滑翔之後又伴隨著鼓翼飛翔,特別是在受驚時常吃力地鼓動著兩翼向山上逃竄。叫聲尖銳,似‘zha-zha-’聲。

食性: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玉米、小麥等農作物,食性較雜。動物性食物常見種類有叩頭蟲、金龜甲、蝗蟲、蚱蜢、蒼蠅、螽斯、蟋蟀、甲蟲、鱗翅目幼蟲和其他昆蟲,也吃蜘蛛、蝸牛、蠕蟲、螢火蟲、蛙、蜥蜴、雛鳥、鳥卵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各種樹木和灌木果實與種子,偶爾吃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國內分布於遼寧西部、北京、河北、山西、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長江流域,一直到東南沿海、香港和海南島等地。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

繁殖方式

紅嘴藍尾喜鵲 紅嘴藍尾喜鵲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樹木側枝上,也在高大的竹林上築巢。巢呈碗狀,主要由枯枝、枯草、鬚根、苔蘚等材料構成,距地高2-8m。巢的大小為外徑17-24cm,內徑10-17cm,高8-14cm,深4-7cm。通常外層為粗的枯草、藤條、細樹根等材料,內墊以細草莖和鬚根。每窩產卵3-6枚,多為4-5枚。卵為卵圓形,土黃色、淡褐色或綠褐色,被有紫色、紅褐色或深褐色斑。卵的大小為31-36mm×23-24mm,平均32.7mm×23.5mm,重7-8g,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