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甘迺迪航天中心

1969年7月20日,從這裡發射的阿波羅2號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兩名美國太空人首次在月球上漫步,邁出了人類“一大步”。 1986年“挑戰者”號、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兩次失敗譜寫了世界載人航天史上的災難章篇。 2005年7月26日,“發現”號太空梭的成功升空,使肯亞航天中心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位於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卡拉維納爾地區,建於1962年,原稱為“美國國防部大西洋飛彈區和美國航天航空局佛羅里達發射中心”,占地560平方千米。為紀念美國第35任總約翰·甘迺迪在其就職期間對航天事業的支持和關注,1963年感恩節,即甘迺迪遇刺不足一周后,繼任總統詹森宣布以甘迺迪姓名命名之,是美國最大的航天發射器發射場,共有1萬3千多名工作人員。航天中心主要用於發射小軌道傾角的太空飛行器。曾發射過“雙子星座”號飛船、“陳波羅”號飛船。1980年以來以發射太空梭而馳名全球。“哥倫比亞”號、“奮進”號、“挑戰者”號、“發現”號都從這裡飛向太空。甘迺迪航天中心共有14個發射區,其中多數區已停止使用或拆除,仍在使用的是1966年建成的高達525英尺的39號A、B兩個發射台。39號發射台可以說是功勳卓著。1969年7月20日,從這裡發射的阿波羅2號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兩名美國太空人首次在月球上漫步,邁出了人類“一大步”。12年後即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此點火升高,成功地完成了它的處女航。甘迺迪航天中心有著輝煌的成就,但也經歷過悲慘的事件。1986年“挑戰者”號、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兩次失敗譜寫了世界載人航天史上的災難章篇。與甘迺迪航天中心一湖之隔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由於它的緯度較低,向東發射火箭時可利用地球自轉的加速度,有助於衛星入軌。在上世紀50年代,這裡就已建起戰略飛彈試驗的基地。1958年美國在此發射了重量為13.6千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主要為美國國防部發射用於軍事目的的太空飛行器以及美國航天航空局的不載人飛行器。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身亡,美國地名委員會為紀念他,曾將源於西班牙語“葦塘”之意的卡納維拉爾角改為甘迺迪角。但這一改名遭到該州西班牙裔籍的公眾強烈反對,1973年美國地名委員會不得不恢復卡納維拉爾角這一名稱。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參觀場所,1991年建成了一座光滑如鏡的太空鏡紀念碑,上面刻有24名在執行任務時遇難的美國太空人的姓名。航天史上的悲劇並未使人類征服宇宙的決心退卻。2005年7月26日,“發現”號太空梭的成功升空,使肯亞航天中心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