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渻木雞

紀渻木雞比喻一個人的修養超過了一般人的境界。 出處:《莊子·達生》。

注音

jì shěng mù jī

典源

《莊子·達生》:“紀渻(xhěng)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同‘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猶應響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釋義

紀子為王年養的鬥雞開始驕悍,後來象木頭所制,並認為鬥雞象木頭一樣不動不驚、神識安逸,才算養到家。其他鬥雞見到它都會嚇跑。後遂以“紀渻木雞、木雞、呆如木雞”等稱修養到家,亦用寫呆笨發愣。

示例

【紀渻木雞】黃庭堅《養鬥雞》詩:“崢嶸已介季氏甲,更以黃金飾兩戈。雖有英心甘斗死,其如紀渻木雞何?”
【木雞】張祜《送韋正安貫赴制舉》詩:“木雞言備德,金馬正求賢。”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黃庭堅《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呆如木雞】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呆如木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