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所謂“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指業務規模較大、業務複雜程度較高、一旦發生風險事件將給地區或全球金融體系帶來衝擊的金融機構。根據二十國集團坎城峰會通過的協定,這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將被要求額外增加資本金,金融穩定理事會將在每年11月對名單進行審查和更新。此 外,由於金融產品創新一方面在金融機構之間創造出遠比過去複雜 的債權債務鏈條,直接加強了金融機構之間、金融市場之間、金融 機構和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間接推動了以金融業務 國際化、金融市場國際化、資本流動國際化為主要表現的金融國際 化趨勢,加之在場外交易市場中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公眾對其他金 融機構信用的心理預期作用,將致使局部的金融風險更易轉化為全 局性的金融風險,從而削弱了金融體系抵禦局部風險的能力,整個 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隨之降低。

名單

國際金融監督和諮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4日在法國坎城發布全球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以下是首批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

美國

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紐約梅隆銀行(BankofNewYorkMellon)

花旗銀行(Citibank)

高盛集團(GoldmanSachs)

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

摩根史坦利(MorganStanley)

道富銀行(StateStreet)

富國銀行(WellsFargo)

英國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BankofScotland)

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Bank)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滙豐控股(HSBC)

法國

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

農業信貸銀行(CreditAgricole)

人民銀行(BanquePopulaire)

興業銀行(SocieteGenerale)

德國

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義大利:

裕信銀行(UniCredit)

瑞士

瑞士銀行(UBS)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Suisse)

比利時:

德夏銀行(Dexia)

荷蘭

荷蘭國際集團(ING)

西班牙

桑坦德銀行(BancoSantander)

瑞典

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日本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UFJ)

瑞穗金融集團(MizuhoFinancial)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umitomoMitsuiBanking)

中國

中國銀行(BankofChina)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的巨觀效應

目前,學者們比較多地集中於微觀經濟面的分析,並取得共識。 一是增加投資人和發行人在市場進行避險、投機和套利的工具選擇 範圍;二是降低交易成本及增加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三是減少信息不 對稱和代理成本問題。但是,在金融創新的巨觀效應討論中,分歧較 大。例如Peter Tufanoc等(1995)結合案例論證了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 的福利改善;潘愛華(2006)分析研究了金融創新在巨觀層面的作 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金融創新的推動作用不能過於樂 觀;陳子季(2000) 在理論層面上對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深化、金融創 新活動中貨幣供求機制的變化以及金融創新與金融體系穩定性問 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認為金融創新是“雙刃劍”既促進了金融發 展,又為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困難,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潛在危 機。 一、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1.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定價 金融產品創新的湧現,也許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危機的出現,進 而增加整個金融系統風險,但這主要取決於金融創新內在的各種風 險是否得到合理定價,也就是說,從事新型金融業務,是否能產生足夠 的利潤額來彌補來自市場、信用及其它方面的風險。因為影響金融 市場的因素不斷增加,金融創新工具定價比傳統金融工具定價要困 難的多。創新工具出現之後,若市場競爭激烈、金融機構會降低定 價,這種定價可能低於合理考慮了風險成本之後的價格。許多西方 經濟學家相信,隨著創新工具市場的成熟,創新工具風險真實地表現 了自己之後,工具的定價將會趨於合理。但在從不合理到合理的轉 變過程中,可能已有不少金融機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並因此引起金 融體系的不穩定引起金融危機。 2.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效應 由於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效應以及系統重要性金 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強關聯性,造成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金融 產品創新降低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 效應,主要是由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特點和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 的交易方式的改變所決定的。首先,金融產品創新工具“以小博 大”的槓桿性可能給交易者帶來高收入,也可能帶來巨額損失;其 次,金融產品創新工具具有虛擬性,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虛擬性所 產生的市場後果是,金融產品創新市場的規模大大超過原生市場的 規模,造成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的脫離。另外,金融產品創新所帶 來的交易方式的改變也會使金融機構面臨一些經營風險。最後是投 機所造成的風險增加。當代金融產品創新為投機活動創造出了大批 先進手段,這些投機手段的使用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積累和傳染。此 外,由於金融產品創新一方面在金融機構之間創造出遠比過去複雜 的債權債務鏈條,直接加強了金融機構之間、金融市場之間、金融 機構和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間接推動了以金融業務 國際化、金融市場國際化、資本流動國際化為主要表現的金融國際 化趨勢,加之在場外交易市場中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公眾對其他金 融機構信用的心理預期作用,將致使局部的金融風險更易轉化為全 局性的金融風險,從而削弱了金融體系抵禦局部風險的能力,整個 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隨之降低。這就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傳染效應。 二、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高端行業發展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會促進高端行業的發展, 例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由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所具有的特性,傳統的財政投入 和銀行信貸等資金支持方式難以適應其發展的需要。具有“以小博 大”特徵的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廣泛使用使得風險投資者能以較小 的風險資本進行投資,這刺激了風險投資者的投資欲望,推動了高 科技創業投資的進一步發展。此外,金融產品創新對高科技創業投 資的作用,還表現為:使風險企業家取得原來得不到的新的外部資 金來源;為風險企業家提供廉價的投資資源;使風險企業家的流動 資金融通更加順利;使風險企業家能夠更好地承擔投資或融資決策 風險;為風險企業家提供了穩定生產成本的條件,企業可以通過金 融市場參與、規避生產要素價格方面的風險;金融衍生市場的運作 可為風險企業提供具有預見性的較為準確的價格信息,從而有利於 企業的生產決策、銷售決策以及企業管理的其他方面;金融衍生市 場的出現使價格信息更為靈敏,易於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會加快現代服務行業的發 展。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法律諮詢、電影文化產業等等。加快 高端服務行業的發展,有利於更好的解決目前不斷惡化的高校就業 環境。發展新興的高端服務行業,拓展現代服務業的行業領域, 對於吸納這些高素質的待業群體,改善社會資源利用環境,最大限 度的發揮我們龐大的教育資源的智力優勢,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的發 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經濟發展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創新帶動經濟發展。以IS-LM 模型來分析金融創新對巨觀經濟的影響。 例如,期貨和期權市場的建立,有助於價格波動的減緩和風 險的降低,促進企業的投資(如上圖)。企業投資的增加會使IS曲 線向右移動,由IS移至IS`,這將導致均衡利率的上升和均衡產出的 增加,利率由i0增加到i`,產出由y0增加到Y`;同時,各種金融資 產的替代性會增加,導致貨幣需求對債券收益率的變動更加敏感, LM曲線趨於平緩,呈LM`狀。顯然,這些將導致產出的增加和利率 的降低。在新的均衡點E``處,產出為y``,利率為i``。雖然由於貨幣 需求利率彈性的增大,貨幣政策的效應減弱,但是財政政策的效應 會有所增強。金融創新改變了投資者對於利率變動的反應方式。無 論通過何種渠道,利率上升會導致實際投資下降的趨向不會變。但 是有沒有金融創新,結果是有差別的金融創新使投資者獲得資金的 渠道增加了,為投資者增加了資金的可獲得性。因此,同樣在利率 上升的情況下,因為金融創新的影響,實際投資的下降可能就沒有 那么多。因而實際投資對利率的敏感性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而減 弱。可見,金融創新與經濟成長的關聯性較強,金融創新的豐富應 該使經濟運行更加有效。 金融創新通過拓寬金融功能,便利社會的投融資,促進經濟 增長;通過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金融制度 等方面的創新作用於經濟成長。沒有金融創新,其經濟的內在動力 就無法被調動起來。理性、適度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夠動態調整金 融產品結構,並最佳化金融體系結構,進而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 增長。但是,非理性的過度金融產品創新則會導致金融體系內部結 構失調,並波及實體經濟,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我國微觀金融創新 主體缺乏創新動力、基礎性條件薄弱,金融創新呈現區域性,滯後 經濟發展,這些都限制了我國金融創新對經濟成長的推動能力。因 此,一方面,市場需要更多的金融產品創新以擴大金融服務的種 類,減少某種產品或交易的擁擠問題;另一方面,必須對金融機構 的市場參與行為進行規範和監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