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蘇(原變種)

莖高50-150厘米,多分枝,四棱形,具淺槽,疏被向下短硬毛,有時上部被星狀短柔毛,常帶紫紅色。 輪傘花序通常4-8花,多數,生於主莖及分枝上;苞片線狀鑽形,較堅硬,長8-14毫米,寬1-2毫米,常呈紫紅色,被星狀微柔毛、近無毛或邊緣被具節緣毛。 花萼管狀,長約10毫米,寬約3.5毫米,外面被星狀微柔毛,有時脈上疏被具節剛毛,齒先端具長約1.5毫米的小刺尖,齒間形成二個不十分明顯的小齒,邊緣被叢毛。

基本信息

多年生草本;根粗厚,鬚根肉質,長至30厘米,粗至1厘米。莖高50-150厘米,多分枝,四棱形,具淺槽,疏被向下短硬毛,有時上部被星狀短柔毛,常帶紫紅色。葉近圓形、圓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2-12厘米,寬2.5-12厘米,先端急尖,稀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為具胼胝尖的鋸齒狀牙齒,或為不整齊的圓齒,上面橄欖綠色,疏被疏柔毛及星狀疏柔毛,下面較淡,毛被同葉上面,但有時較密,葉柄長1-12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短硬毛;苞葉通常為卵形,長1-3.5厘米,寬0.6-2厘米,邊緣為粗鋸齒狀牙齒,毛被同莖葉,葉柄長2-3毫米。輪傘花序通常4-8花,多數,生於主莖及分枝上;苞片線狀鑽形,較堅硬,長8-14毫米,寬1-2毫米,常呈紫紅色,被星狀微柔毛、近無毛或邊緣被具節緣毛。花萼管狀,長約10毫米,寬約3.5毫米,外面被星狀微柔毛,有時脈上疏被具節剛毛,齒先端具長約1.5毫米的小刺尖,齒間形成二個不十分明顯的小齒,邊緣被叢毛。花冠通常粉紅色,下唇較深色,常具紅色斑點,長約1.7厘米,冠筒長約1厘米,外面除背部上方被短柔毛外餘部無毛,內面近基部1/3具斜向間斷的小疏柔毛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7毫米,外面被絹狀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自內面被髯毛,下唇長約5毫米,寬約6毫米,外面除邊緣無毛外密被絹狀柔毛,內面無毛,3圓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內藏,花絲無毛,無附屬器。小堅果無毛。花期6-9月,果期9月。
產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川,湖北,貴州及廣東;生於疏林下或草坡上,海拔2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北部。
葉形、齒形及毛被均變異極大,但花萼多密生星狀毛,稀無毛,花冠多粉紅色,紫紅色,稀白色。
民間用根入藥,性苦辛、微溫,有消腫、生肌、續筋、接骨之功,兼補肝、腎,強腰膝,又有安胎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