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麥蛾

粟麥蛾

粟麥蛾,昆蟲名,為鱗翅目。分布華北、華東。主要危害粟(穀子)、黍、稷。幼蟲由穀子等受害作物幼苗基部蛀入,先在蛀孔內橫穿取食,後向上鑽蛀食莖髓,幼苗出現枯心,蛀孔較粟灰螟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約5mm,黃褐色,前翅緣毛長,內緣毛細長,外緣毛粗、短。前翅具卵圓形黑斑2個,一個居中,另1個靠上部內側。兩翅摺疊時排列成楔形。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約8mm,乳黃色,前胸背板上具1黑色“鉗形”斑,腹末節臀板上有黑色圓斑2個。胸部、腹部各節間形成的褐色環紋明顯。

發生規律

1年生2代多,第一代幼蟲於5月中旬在谷田出現,5月下旬進入為害盛期,6月上旬未開始化蛹,6月中旬羽化為第一代粟麥蛾。第二代幼蟲於6月下旬至7月下旬出現,繼續為害夏谷、糜、黍等。

防治方法

(1)噴2%樂果粉劑,每667㎡1.5~2kg。
(2)其他方法參見粟灰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