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粒疹

粟粒疹

發現出生的寶寶面頰和鼻子上長有一些小白點,由於出汗過多而無法排泄,使汗腺開口處的皮膚發生了急性炎症,俗稱痱子。粟粒疹沒什麼大礙,而且很常見,大約40%的新生兒都會長粟粒疹,最常出現在寶寶臉頰上部、鼻子或下巴上。有的寶寶只有幾個,有的寶寶則可能有很多粟粒疹。 其實這些粟粒疹既不疼,也不會感染,不用治療,會在兩三周后自行消失。

基本信息

簡介

由於出汗過多而無法排泄,使汗腺開口處的皮膚發生了急性炎症,俗稱痱子.

簡述

新生兒粟粒疹

俗稱痱子,新生兒常見,由於高溫悶熱時,角質層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汗水積累造成的。

臨床表現

常在生後第一周出現,分布在面部、頭部及間擦部位。臨床常見四種典型痱子:①白痱(晶形粟粒疹):針頭大小的透明水皰,周圍無紅暈,易破。一般無自覺症狀。1-2天內吸收,留有細小脫屑。②紅痱(紅色粟粒疹)好發於腋窩、肘窩、額、軀幹等處。皮損成批出現,表現為密集排列的針頭大小丘疹、丘皰疹,周圍圍繞以紅暈,伴有灼熱和刺癢感。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③膿痱(膿皰性粟粒疹)多由紅痱發展而來,好發於皮膚褶皺處及頭頸部。皮損為密集的丘疹,頂端有枕頭大小淺在膿皰。細菌培養為陰性。④深痱(深部粟粒疹):好發於頸部、軀幹等部位。皮損為密集的、與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皰疹,出汗時皮損增大。一般無癢感。(字幕+圖片)

診斷及治療

診斷依據臨床症狀。Wright塗片鏡檢臨床少用,水泡內容物見稀疏的鱗狀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

應注意患兒通風散熱,衣著寬鬆透氣,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可選擇外用藥物,以清涼、收斂、止癢為原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