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糕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食品。元宵節除元宵[食品]、麵條外,還有吃粘糕的。粘糕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之一,但製作粘糕一般比較麻煩費時。在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粱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基本信息

簡介

粘糕粘糕
年糕是中國漢族的一種非常傳統的美食,一般在農曆新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做一些年糕來吃,一般是用糯米做成的,年糕一般分為紅、黃、白三色,寓意著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

來歷

粘糕粘糕
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每到嚴冬季節,就下山傷害百姓的生命,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來到後找不到人吃,飢不擇食,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飢,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系高氏所制,目的是餵“年”度關,人們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為年糕(諧音)了。

製作方法

用具有親水性的糖、糖醇糖酯中一種或幾種混合物與醇類調製成乳化液,然後將此乳化液均勻覆蓋在粘米、粳米粉或沉粉上,做成適當的形狀,在130~400℃的溫度下蒸熟,即成為彈性好,粘度適家的粘糕。
使用的醇類以乙醇丙三醇為宜,含水醇比不含水的更好。
加熱處理時,如果採用過熱水蒸氣,溫度最好控制在150~200℃,如果高溫加熱,溫度則應控制在220~350℃。澱粉成形物在加壓加熱α化後,要立即減至常壓,這樣才能使粘糕保持極好的蜂窩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