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工藝品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 我國傳統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下,引進了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藝上又借鑑了琺瑯彩的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創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種。 由於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了“粉化”。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900度溫度烘烤而成。我國傳統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下,引進了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藝上又借鑑了琺瑯彩的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創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種。這種白色彩料,俗稱“玻璃白”。由於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了“粉化”。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並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在表現技法上,從平填已進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風格上,其布局和筆法,都具有傳統的中國畫的特徵。
從裝飾的藝術效果來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樸實而又富麗堂皇的特點。凡繪畫中所能表現的一切,無論工筆或寫意,用粉彩幾乎都能表現。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人物、花鳥、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淺和陰陽向背之分,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了淡雅、精細、填色和洗染、燒成等工藝步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