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5

米格35

米格-35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35,英語:Mikoyan MiG-35,北約代號“支點-F”),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術基礎上的發展機型,該機各方面性能大幅提升,在俄羅斯的分級中,被列為4.5代戰鬥機。現除了俄羅斯本國採購外也在努力在為該機尋找海外市場。米格-35戰鬥機由俄羅斯米格設計局研製,是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術基礎上的發展機型。是一種屬於第4.5代的多用途戰鬥機,整體性能較老式的米格-29K和米格-29M有了顯著的提升。憑藉最新型的機載設備和先進的武器系統,米格-35已具備了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包括與國外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對抗並奪取制空權;攔截現役和在研的空襲兵器;全天候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和水面目標進行防區外打擊;使用光電和無線電技術設備進行航空偵察;參加編隊行動並作為空中指揮機對空中編隊進行指揮。

基本信息

簡介

外界一直認為俄羅斯所謂的米格一35是一種米格一29的放大型,已容納更多的燃油電子設備,並獲得更大的武器掛載能力。但是現在真正的米格一35(至少是米格飛機製造集團自己官方承認的)公開後,我們確實看到了一架“放大了的米格一29”。它擁有“放大了”的機頭雷達錐以容納新型的相控陣雷達;“放大了”的背脊以容納更多的燃油;“放大了”的襟翼以獲得更好的起降特性;隨之“放大了”的翼面積以獲得更多的載重量;甚至還有“放大了”的海狸尾形機尾整流錐以改善氣動特性。但是飛機的外形並沒有放大,只是一架“末梢腫大”的米格-29。

技術參數

米格35米格35
目前,米格-35仍處於發展過程中,下面是列出的初步信息,可能會發生改變。

1、一般特徵
乘員人數:1或2。
長度:19米。
身高:6米。
翼展:15米。
空重:11000千克。載重:17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9700千克。
動力裝置:2×克里莫夫的RD-33mk加力發動機,8900kgf載荷/個。

2、性能

最大速度: 2.25馬赫( 2400公里/小時,1491英里/小時)在海拔零米處
航程: 2000千米
作戰半徑:1000千米
升限:17500米。
爬升率:330米/秒
俄羅斯米格飛機公司(RSK-MiG)計畫用其"米格-35"戰鬥機競標印度正在規劃中的126架中程多用途戰鬥機採購計畫。
"米格-35"是在"米格-29M"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進多用途戰術戰鬥機,採用先進的雷達、航電設備和武器系統以及帶有推力矢量噴管的先進發動機。米格公司準備競標印度購機計畫的候選機"米格-35"將以"米格-29OVT"為基本型。
"米格-29M"有好幾種改型,在'MAKS-2005'航展上,米格公司推出的"米格-29M"第六種改型,也是最後一次改型——推力方向可改變的"米格-29OVT"試驗機(其推力矢量噴管是三維可轉動的)成為本次航展上亮點之一。其實"米格-29OVT"早在1991年開始研製,但2003年才安裝可改變方向的推力矢量噴管,並在2003年8月實現了首飛,迄今為止該機已完成50多次飛行試驗。

3、武器裝備1x30毫米GSh-30-1機炮,備彈150發;
9個武器外掛,可攜帶R-27、R-60、R-73、R-77、電視和雷射制導航空地面飛彈和炸彈、其中包括1中線塔;最高可載重1.4萬磅炸彈。

米格的由來

米高揚公司,原稱米高揚-格列維奇公司,是俄羅斯主要的飛機設計與製造商,由阿爾喬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古列維奇建立,以生產米格飛機而聞名。
2006年,俄羅斯政府宣布米高揚、蘇霍伊伊柳辛、伊爾庫特和圖波列夫合併成立新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
1905年,米高揚出生在阿爾明尼亞的一個貧苦農民家裡,童年時代當過放羊娃,青少年時代,他曾在提比里西和頓河羅斯托夫求學。1925年,米高揚進入莫斯科“迪納莫”工廠當車工,不久應徵入伍。1931年,米高揚離開連隊進入布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在學院學習時,米高揚和三位同學設計了一種小型體育運動飛機“十月號”。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時速為130公里。“十月號”採用了襟翼、前線縫翼、阻力板等,用來改善起飛著陸性能。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術。“十月號”曾獲準投產並在社會上贏得了聲譽,使這位未來的著名設計師初露鋒芒。畢業後,米高揚到一家航空工廠當軍代表,該廠設計室是當時蘇聯唯一的殲擊機研製中心,負責人是著名設計師波里卡爾波夫。1937年,米高揚調到這裡工作,正式開始了飛機設計生涯。不久,米高揚一躍而成為這個設計室的第二把手。
在這個設計室里有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名叫格列維奇。米高揚和格列維奇一見如故。後來,這兩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合作了幾十年。他們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揚血氣方剛,精力充沛;格列維奇老成持重,沉著穩健。這是一對理想的夥伴。兩人姓氏的字頭合起來便是“米格”他們設計的飛機就是世界聞名的“米格”飛機。

四、技術解析

1、米格-35技術特色

米格-35在設計上是非常聰明的,體現了舊蘇聯風格一貫的“另闢蹊徑的巧妙”。通過對飛機各個部分的放大來實現更高的性能,但是不放大機身本身以減少開發新機體以及隨之所需要開發的一系列新成品而帶來的成本激增。這種方式比單純的放大機身要聰明的多,不但基本獲得了超級戰鬥機所擁有的各項超級性能,而且成本也相對便宜,是中小開發中國家保衛領空和提升空軍綜合作戰水平的上乘選擇。
頗為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公開稱“米格-35具有一定隱身能力”,其機體採用了大量吸收雷達波材料,遠程雷達很難發現它。對於這個宣傳,外界應該不感到意外。俄羅斯有大量外型普通而常規的飛機具備其所宣傳的“隱身能力”。如果排除令一般人匪夷所思的等離子隱身技術的話,這個宣傳十分令人匪夷所思。不過也令人十分理解。在F-35準備投入國際市場的今天,如果你不說自己的產品擁有隱身能力,那么顯然你的產品落後了。但是是否能夠將所謂“採用了降低RCS技術”的飛機就稱為隱身飛機,這一點是應該明確的。

2、米格-35前座艙採用了一平三下布局

米格-35另一個宣傳點就是採用了先進的機載航空電子系統。新飛機不僅配備了“智慧型化座艙”,原先的機械儀錶板也被更為先進的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取代。對於這一點雖然在外觀上使飛機摩登了許多,但是只能代表末端顯示技術的進步而不是整機航空電子水平的進步。飛機的航電到底提高到了什麼程度目前還不明確。不過至少有一點是可喜的:人們終於在米格機的座艙儀錶盤中央看

不到那條白帶了,憑這一點還是可以判斷該機飛控系統是有所提高的。比蘇聯時代要強了。此外飛機還裝備了能夠探測“隱身”目標的相控陣雷達。另外,其火控系統中還整合了經過改進的光學定位系統,可在關閉機載雷達的情況下對空中目標實施遠距離探測,雖然這並不是什麼新技術。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展出的米格-35裝備了TVC,但是裝備TVC的米格-29 OVT已經經過了多次成果的試飛和表演。相信其裝上也不是很困難。只不過缺乏成熟的控制軟體,僅僅安裝一個機械的作動機構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至於其他方面的改進則是“新支點”系列(Mig-29)基本都具有的改進項目,例如去掉了進氣道上方的百葉窗式輔助進氣門,在進氣口安放可收放式隔柵,防止吸入異物。進氣道下唇口位置可調節,能增大起飛時的空氣流量。機身後部位置延長以保持其靜穩態性。廣泛採用雷達吸波塗敷材料噴塗。機翼前緣進行了銳化,增加了副翼翼展;加厚的翼尖有前後向的雷達警告接收機。當然毫無疑問機載電子設備也採用了“開放式設計”,使它既能掛載俄式武器,也能掛載外國生產的武器,這樣使那些喜歡這個平台卻又喜歡其他武器的買家對其高看一眼。3、米格一29戰機與米格一35戰機對比

作為俄羅斯新世紀向國際軍機市場主推的新型飛機,與俄空軍現役的老式米格-29戰機相比,米格-35戰機裝備了性能更好、更為省油的發動機和空中加油系統,作戰航程有了明顯增加。同時新型戰機增加了外掛架數量,增加了攜帶炸彈的載重,並且具有更好的飛行機動性

衍生型

米格35-單座型
米格35D-雙座型(為區分967號雙座米格35與961號單座米格35外界給予以上命名)

印度淘汰米格35一代名機的絕唱?

曾經在世界戰鬥機歷史上叱吒風雲的米格戰機隨著米格-35戰機在印度MMRCA戰機競標中出局,將逐漸淡出人類戰機舞台?米格-35戰機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是否將作為米格最後的絕唱?
2011年11月初英國《每日電訊報》曾援引印度政府高官訊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歐洲戰機將戰勝競爭對手贏得這項巨額契約。這位訊息人士說:“儘管仍然存在一系列戰略和金融爭議成分,但是從純粹的技術角度來看,歐洲戰機處於領先地位。”英國媒體指出,這已經不是印度人首次確認歐洲戰機展示出了更好的性能。早在2011年1月份,印度駐羅馬大使就曾宣布,歐洲戰機在當時進行的試驗中處於領先地位。當然,這些報導並不足以說明印度人已經準確好了明確自己的選擇,只是表明來自歐洲戰機方面的遊說活動日益活躍,畢竟對歐洲來說,在印度上百億美元的戰機招標中勝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印度宣稱,在印度預算總額100億美元的126架殲擊機採購招標項目中,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鬥機獲勝,取得大約120億美元的巨額訂單。這也就意味著米格35徹底失敗,或許這次競標會成為它的絕唱,使得俄羅斯軍工業再次遭到打擊,崛起希望渺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