籜龍

籜龍

籜龍,漢語辭彙,出自唐盧仝的《寄男抱孫》一詩,為竹筍的異名。

【注音】tuò lóng ㄊㄨㄛˋ ㄌㄨㄙˊ

【釋義】竹筍的異名。

【出處】唐 盧仝 《寄男抱孫》詩:“籜龍正稱寃,莫殺入汝口。” 唐 陸游 《幽居初夏》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宋 蘇轍 《喜雨》詩:“時向林間數新竹,籜龍騰上欲迎秋。” 明 李東陽 《謝原博惠筍迭前韻》:“池鳳羽毛應比秀,籜龍鱗甲漫成堆。” 清 龔自珍 《鵲樓仙》詞:“籜龍昨夜叫秋空,似怨道天寒如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