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策裝

簡策裝

竹木簡的裝幀形式。造紙術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書大多寫在一根根長條形竹片或木片上,稱為竹簡或木簡。為便於閱讀和收藏,用繩將簡按順序編連起來,後人稱這種裝幀形式為簡策裝。

簡策裝簡策裝

簡策裝

(ordinary binding),策裝是將刻寫了文字的竹片或木板連線成策的裝幀方式。

來源

竹木簡的裝幀形式。造紙術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書大多寫在一根根長條形竹片或木片上,稱為竹簡或木簡。為便於閱讀和收藏,用繩將簡按順序編連起來,後人稱這種裝幀形式為簡策裝。
簡策裝的方法是用麻繩、絲繩或皮繩在簡的上下端無字處編連,類似竹帘子的編法。編完一篇內容為一件,稱為策,也稱簡策。“策”與“冊”義相同。用絲繩編的叫“絲編”,用皮繩編的叫“韋編”。編簡成策之後,從尾簡朝前捲起,裝入布套,閱讀時展開即卷首
簡策是我國最早的裝訂形式,商周時通行,到了晉代,隨著紙的套用和紙本書的出現,簡策書籍逐漸為紙本書所代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