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漚肥技術

簡易漚肥技術是指將人糞尿、不能食用的爛葉子、動物糞便、雜草、秸稈、廢物垃圾等有機廢物混合堆積、糊泥密封,然後在自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使堆料中的有機物腐熟,達到土壤可接受的穩定程度,成為一種含氮豐富的腐殖質,這一過程基本不進行或者很少進行人為控制。這種簡單的不使用機械設備的堆肥方法稱為簡易堆肥,又稱漚肥。我國農民自古就有成熟的積肥制肥工藝,這在我國《汜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書》等古代著作中都有記載。

基本信息

目錄

1.釋義

2.簡易漚肥方法

3.影響因素

4.無害化處理

釋義

簡易漚肥技術一般介於好氧堆肥與厭氧發酵之間(沒有強制通風裝置)。初期為好氧,主要是利用需氧性微生物的活動,快速分解有機物,並產生大量的熱能使堆內的溫度不斷上升,一般可達到50~70℃,並可維持一定時間,從而將堆料的病菌、蠕蟲卵、蠅蛆等殺死,達到無害化的目的;但隨著有機垃圾降解的進行,逐步轉為厭氧性微生物為主要微生物來降解有機物,在這一階段,一般分解較緩慢,產生的熱量少。(

簡易漚肥方法

1.污水坑漚肥法

就是所謂的“壓綠肥”。具體是將垃圾、人糞尿(或牲畜糞)、綠肥、灰肥和草皮等混合,放人污水坑中漚制。在保持坑內濕潤的同時,又需防積水,如有積水,最好每隔十天左右翻坑倒肥一次,這樣既能提高漚肥的速度,又能殺滅蚊卵而防止蚊蟲孳生。同時,漚肥時可加入0.5%~1%的生石灰,以加速寄生蟲卵的死亡和綠肥的腐熟。

2.平地漚肥法

選擇乾燥結實的地面剷平夯實,周圍開排水溝,一般長2~2.5m,寬1.5~2m,挖縱向通氣溝兩條,橫溝三條,溝的深寬各15cm左右,溝上鋪一層樹枝或荊條,在交叉處豎立六根木棍或粗竹竿,然後將秸稈(麥稈、玉米稈和稻草)等切碎至長度1寸左右,並用水浸濕,混合雜草、樹葉、生活垃圾等,在底層鋪30~40cm,再加人一定量的牛馬糞,適量加灑一層水糞尿和水,使堆料水分保持在50%~60%,這樣逐層上堆,直到堆高1.5~2m時為止,堆成梯形,上窄下寬。堆成後用濕泥密封,2~3d泥封稍乾後,將木棍或竹竿拔出,形成通風道。如堆內條件適宜,3~5d溫度即可上升到50℃以上,在向陽的地方堆料15d左右即可腐熟。此方法適用於氣溫較高的夏季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

3.半坑式漚肥法

首先在平地挖坑,坑的大小依據堆料的數量而定,一般多採用挖深3尺,長、寬各6尺的方形或圓形坑。挖出的土堆在四周築成土圍牆,同時在坑底和四面坑壁中間挖一條十字形通氣溝,一直沿坑壁通至地面上開口。

堆肥時先用秸稈或樹枝架於溝上。在十字溝交叉處豎立木棍或秸稈,然後將配好的堆料填入坑內。配料方法為秸稈(麥稈、玉米稈和稻草)等切碎至長度1寸左右,並用水浸濕,混合雜草、樹葉、生活垃圾等,再加入約上述混合料一半量的牛馬糞,適量加灑一層水糞尿。每堆一層,加水一次,總加水約45%~55%,以不流出為度,以利於有機物的分解腐熟和微生物的活動。堆滿後,不宜踏實,只在頂上再糊一層1~2寸厚的黏泥或稀泥,2~3d後將中間插的木棍或秸稈拔出,形成通氣道。

此方法在南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在北方適宜於春、夏、秋三季,堆溫上升快而穩定,堆內濕度均勻,腐熟時間一般約20d左右。腐熟後的堆料顏色呈現黑色或棕色,沒有臭味,質地鬆軟,一捏成團,一搓就碎,可作肥料使用。

此方法在南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在北方適宜於春、夏、秋三季,堆溫上升快而穩定,堆內濕度均勻,腐熟時間一般約20d左右。腐熟後的堆料顏色呈現黑色或棕色,沒有臭味,質地鬆軟,~捏成團,一搓就碎,可作肥料使用。

影響因素

簡易漚肥技術的影響因素主要跟堆體中的有機成分含量、微生物量、濕度、pH值、通風狀況及保溫措施等因素有關,具體如下所述。

1.原料有機成分含量

漚肥過程是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有機物是微生物的主要養料,是漚肥的原料,所以堆料中的有機物質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證漚肥過程的進行,通常要求占25%以上,碳、氮應有適當的比例(約為25:1)。據廣州、北京、河北等地的經驗,漚肥原料中人糞尿以20%~40%為宜。

2.微生物量

漚肥是多種微生物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高溫纖維分解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加速漚肥的腐熟,可加入一些富含高溫纖維分解菌的騾、馬糞或已經腐熟的堆肥土,其加入量視堆料而定,一般為堆體的10%~20%。

3.含水率

漚肥原料要求具有一定含水率,含水率需根據原料質量、性質、季節而定,一般以0%~50%為適宜。水分過少將影響微生物繁殖,過多則造成厭氧環境,不利於發酵。南方雨水多,新鮮草料、樹葉等材料中含水量大,水分不宜多加,而北方卻不同,加水量應大些。

4.pH值

漚肥過程微生物一般適於在中性和弱鹼性的環境中生長繁殖,為減少漚肥中產生有機酸的影響,可適當加入爐灰、石灰或草木灰調節,但鹽鹼地區不宜加石灰。

5.空氣供給

漚肥中需氧菌的活動需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但通氣量太大會造成水分蒸發過快,不利於保溫、保濕和保肥。一般在溫度上升期通風量要大些,溫度下降期應限制通風量;冬季為了保溫,通風量要小些。

6.封泥

堆體表面封泥對保溫、保肥、防蠅和減少臭味都有很大作用。泥的厚度一般以5~6cm為宜,冬季可適當加大厚度。

無害化處理

部分有機垃圾中含有病原體和細菌等,為使漚肥符合衛生學性質要求,可通過人為加入藥劑,殺滅漚肥中的病原菌和蟲卵。具體做法有以下三種:

(1)加生石灰法 每擔糞(約50kg)加生石灰0.5kg,攪勻後,2~3d便可達到無害化。但糞肥應在加生石灰3~5d後就施用,否則,會因加鹼引起氨揮發,導致肥效降低。

(2)加農藥處理法 每lOOkg糞便加“敵百蟲”或“西維因”粉劑0.5kg,經混勻後,1d便可殺滅90%的鉤蟲卵和大部分蛔蟲卵。

(3)加尿素法每lOOkg糞便加lkg尿素,經2~4d後,就能殺滅大部分蟲卵。這種肥施用時,要先兌水,稀釋後再用,稀釋比例一般按尿素與水之比為1:100為宜,否則濃度太大易損害農作物或園林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