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鷺

篦鷺

篦鷺,屬於鸛形目、䴉科,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色的嘴長直而上下扁平,前端為黃色,並且擴大形成鏟狀或匙狀,很像一把琵琶。

基本資料
中文名:白琵鷺
中文目名:鸛形目
中文科名:䴉科
中文屬名:琵鷺屬
中文俗名:琵琶嘴鷺、琵琶鷺
拉丁學名:Platalea leucorodia
英文名:Eurasian spoonbill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指名亞種(P.L leucorodia Linnaeus,1758)。
分 布: 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保護情況:屬於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大型涉禽。白琵鷺體長為70—95厘米,體重2千克左右。黑色的嘴長直而上下扁平,前端為黃色,並且擴大形成鏟狀或匙狀,很像一把琵琶,十分有趣。虹膜為暗黃色。黑色的腳也比較長。夏季全身的羽毛均為白色,後枕部具有長的橙黃色髮絲狀冠羽,顏色為澄黃色,前頸下部具橙黃色頸環,額部和上喉部裸露無羽,顏色為橙黃色。冬季的羽毛和夏羽相似,全身也是白色,但後枕部沒有羽冠,前頸部也沒有橙黃色的頸環。 
生活習性
白琵鷺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岸邊及其淺水處;也棲息於水淹平原、蘆葦沼澤濕地、沿海沼澤、海岸紅樹林、河谷沖積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類生境,很少出現在河底多石頭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濕地。常成群活動。偶爾亦見有單只活動的。休息時常在水邊成一字形散開。長時間站立不動,受驚後則飛往他處。性機警畏人,飛翔時兩翅鼓動較快,平均每分鐘鼓動達186次左右。飛翔時常排成稀疏的單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飛行。既能鼓翼飛翔,也能利用熱氣流進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結合進行,在一陣鼓翼飛翔之後接著是滑翔。飛行時兩腳伸向後方,頭頸向前伸直。主要以蝦、蟹、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蛙、蝌蚪、蜥蜴、小魚等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也常在晚上覓食。還結成小群,偶爾也見有單獨覓食的。多在不深於30厘米的水邊淺水處覓食,在海邊常在潮間帶和河入海口處覓食。繁殖季節有時飛到離營巢地10—20公里的地方覓食,甚至有的到離營巢地35—40公里遠的地方去覓食。覓食不是通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食物,而是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嘴通常張開5厘米,嘴尖直接觸到水底,當碰到獵獲物時;即可捉住。有時甚至將嘴放到一邊,拖著嘴迅速奔跑覓食。
在我國北方繁殖的種群均為夏候鳥,春季於4月初至4月末從南方越冬地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至10月末南遷。遷徙時常呈40—50隻的小群,排成一縱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佇列飛行。通常鼓翼飛翔,偶爾也滑翔。多在白天遷飛,傍晚停落覓食。在我國南方繁殖的種群主要為留鳥,不遷徙。繁殖期為5—7月,此時常發出象小豬“哼哼”一樣的叫聲,以及興奮時用長嘴上下敲擊所發出的“嗒嗒”聲。成群營巢,由幾隻到近百隻組成。有時也與鷺類、琵鷺類和其他水禽組成混合群體營巢。通常營巢在有厚密蘆葦、蒲草等挺水植物和附近有灌叢或樹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區。營巢於乾旱的蘆葦叢中或樹上和灌叢上,有時也置巢於地上。多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區營巢,但在亞美尼亞也發現有在近2000米的高原湖泊營巢。營巢位置和覓食地之間的距離通常不遠於10—20公里。巢彼此挨得很近,一般1—2米,有時甚至彼此緊挨在一起。巢較簡陋而龐大。通常用蘆葦和蘆葦葉構成,有時也用部分枯的樹枝,內放草莖和草葉。營巢位置可多年使用。雌雄親鳥共同參與營巢。每窩產卵通常3—4枚,偶爾有少至2枚和多至5到6枚的。卵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顏色為白色,具有細小的紅褐色斑點。通常間隔2—3天產一枚卵。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但直到卵產齊為止,通常都僅晚上孵卵。孵卵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孵化期為24—25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撫育,餵食時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嘴中取食。45—54天左右雛鳥即可飛翔,但此時並不離開親鳥,而是在親鳥帶領下逐漸開始自己覓食,親鳥在開始時也餵食,但以後逐漸減少,直至停止餵食。 
分布現狀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一般不常見。夏季或許繁殖於新疆西北部天山至東北各省。冬季南遷經中國中部至雲南、東南沿海省份、台灣及澎湖列島。冬季有過千隻成群於鄱陽湖(江西)越冬的記錄。
白琵鷺在國外,繁殖於歐洲、印度、斯里蘭卡和非洲北部海岸;越冬於馬里、蘇丹、波斯灣、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部等地。全世界共分化為3個亞種,我國僅有指名亞種,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灣、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香港、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其中繁殖於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甘肅、西藏等北部地區;越冬於長江下游、江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等東南沿海及其鄰近島嶼。
目前世界上白琵鷺的種群數量約有31000—34500隻,但各地的種群數量普遍不高,多數國家都只有很少幾百對繁殖種群,並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在一些國家,如羅馬尼亞,則已經完全消失。據1990年和1992年冬天在亞洲的調查,1990年冬季種群數量為8005隻,其中我國有763隻,1992年冬季種群數量為10366隻,其中我國為892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