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篆法百講

篆刻篆法百講

童話與其說是給孩子們看的,不如說是成人撿回某種丟失的東,這是一冊真正送給成人的童話,我希望能夠用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理解,給人們在緊張之餘以某種淡淡的慰藉。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篆刻篆法百講

童話與其說是給孩子們看的,不如說是成人撿回某種丟失的東西。

這是一冊真正送給成人的童話。我希望能夠用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理解,給人們在緊張之餘以某種淡淡的慰藉。

目錄

總序李剛田

緒論篆刻篆法概述

漫說篆法正誤

二說篆法正誤

三說篆法正誤

四說篆法正誤

五說篆法正誤

六說篆法正誤

七說篆法正誤

八說篆法正誤

九說篆法正誤

簡化字入印之一

簡化字入印之二

簡化字入印之三

金石文字入印

楚簡帛書入印

九疊篆

元朱文印的篆法

甲骨文入印

行草書入印

漢印篆法

玉印篆法

有序與無序

楷書入印之一

楷書入印之二

鳥蟲篆印的篆法

獨字印的篆法

白文與朱文

來自民俗的啟示

選篆與用篆之一

選篆與用篆之二

和諧之美

不均衡中的勢態美

艷麗流動的美

天然稚拙之境

形質與情性

紋飾之美

對比之美

錯落之美

龜鶴花英之類

簡古之美

裝飾之美

古調新彈的美

攲側之美

畫龍點睛之筆

篆法呼應之一

篆法呼應之二

融會貫通之一

融會貫通之二

篆法的自然虛實

篆法方圓之一

篆法方圓之二

輕重變化的節奏

縱橫對比之勢

移位挪讓之法

篆刻中的時序之美

印面上的懸念

計白以當黑

刀法與篆法

吳昌碩的篆法

黃士陵的篆法

齊白石的篆法

……

書摘

楚簡帛書入印

“印從書出”的理念確定之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從書法中發現可轉化人印的素材,又如何轉化使之成為篆刻藝術的語言。相對來說,金石文字與篆刻血脈相通,鑄或鑿在金石載體上的文字,一般都比較莊重認真,這與璽印形式有共同之處。金石文字的載體材質與印章相近似,其線條的藝術質感略同,與篆刻的血緣關係較為密切,所以金石文字轉化入印相對來說容易一些。而手寫體的文字,如戰國楚簡帛書、秦漢簡牘文字、“二王”行草書、唐宋諸家行楷書等,入印就非常難。一是手寫體的自由感與以靜態為主的方寸印面之間有著難以協調的矛盾,二是手寫體的線條質感與篆刻線條相去甚遠。但儘管其難,篆刻家們仍然樂此不疲,一旦將手寫體的書法之美成功地轉換入印,就會開闢出一個新天地,創造出傳承篆刻樣式中所無的新貌,所以努力嘗試把手寫體的文字轉換入印,對篆刻家還是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的,尤其是在今天所謂的“展廳時代”,作品形式不斷變化出新之時,這種嘗試就更顯示出其價值。

然而這種藝術創作的試驗也並非都是成功的。我們看清人張燕昌所作“翼”、“之”(圖1)兩面印,作者在邊款中說是觀宋人飛白書石刻而作。試圖把飛白書引入印面,就像把松柏樹與楊柳樹嫁接一樣困難,二者有著不同的基因,相互有著排異性。今天看來,張燕昌的這種嘗試只不過是一種求新的遊戲,並未真正進入篆刻創作之中,女篆刻家談月色把宋徽宗的瘦金書拿來人印,刻成“業淨山房”(圖2),但怎么看只是把紙上的書法原封不動變成石上的書法,並沒有篆刻味。

元朱文印的篆法

一、整齊

排列整齊是元朱文印常用章法之一,它不要求篆法大幅度的屈伸,只求平正,進而使通篇妥帖,達到端莊美。

二、錯落

元朱文印文的章法錯落有致,字形大小不一,可以使全印達到對比中的平衡。無論哪一種章法,都要通過調整字形上的變化,使全印歸於穩定。

(筆畫較少可緊湊,似在一字亦有疏朗)

三、緊湊

元朱文印中通過使用緊湊的章法有三種:一是拉進字距使通篇團結如一;二是壓緊每一字,使整體產生綿密感;三是合理屈伸,左顧右盼,印面如網狀。

使用緊湊的章法,最忌緊而滯,強拉硬湊而悶塞,機械填充印面而凌亂。

(網狀,字字連線)

四、疏朗

疏朗的章法與緊湊的章法是對立的,印面大塊留白,一目了然,得其清爽之妙。方法有省略篆法,拉開字距等,常予人以松而不散的視覺效果。

五、停勻

無論印面是平均排布,還是作揖讓,都整體勻落,沒有以奇造勢。即使留白的處理也是均勻分布,取其穩妥、均衡。

六、對稱

對稱是指物象左右相對,不偏不倚,自然界許多事物都是對稱的。

在篆刻的章法中,對稱也是常用的布局手法之一。處理對稱的章法,主要通過調整篆法來達到左右均衡,對立統一。無論疏朗的布局,還是緊密的布局,這一點是一致的。

七、呼應

章法上的呼應、結構上的呼應、直曲的呼應、留白的呼應、部首的呼應以及刀法與後期修飾的呼應,不一而足。最常用的呼應方法應該是疏密關係上的呼應。運用巧妙每使印面產生靈動跌宕而富於節奏感的藝術效果(對應呼應:疏對疏,密對密)。使用對角疏密呼應的方法時,最忌疏處省略過度,不合篆法,密處過分盤曲,以致悶塞。

八、挪讓

章法上的挪讓與錯落近似又不同。在挪讓的章法使用中,省略與伸縮、迴避與逼迫等手段運用要合度,過分挪讓,過猶不及。

(與印出書出相同,結篆於印時要注意印化,不可將書法篆書直於石上,不然顯得做作,也背離了篆刻的審美路線)

九、伸縮

通過篆字本身的縮短與拉長來表現布局之奇。

常用手法為文字主體縮緊,延伸豎筆畫(疏與密強烈對比,緊處密不透風,寬處疏可跑馬)。在篆法上把可延伸的筆畫誇張,使之更長。利用可延伸的長豎線占有更大的留白空間,疏密交錯之間,若如老將布陣,即得伸縮之理。

十、穿插

元朱文印中章法的穿插,即通過篆字本身的局部筆畫伸長到另一字中,屬巧思一路,若運用得當,則可效果別致。雖然穿插之印作在釋讀時不會一目了然,可在欣賞趣味上是別具一格的。

十一、盤曲

盤曲即曲折環繞,明 蔣一葵《長安客話 國子監松》:宣聖高廟內松亦前無所植,枝幹盤曲,人呼為虬松。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盤曲中自蘊力度,而非軟弱的環繞。在章法中,盤曲局部可使印面均衡,也可使印面靈動活潑。

(運用盤曲時,應審時度勢,恰到好處為妙,最忌不顧篆法,搞的做作,令人眼花繚亂)

十二、增減

增即添設,損即減除。增損在元朱文印章法中起到了調節疏密的作用。在增與減的處理上,準確利用篆書字形的異體古文等,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境地。

十三、留白

留白處即空白處,在元朱文印的章法布局中,常使用留白的處理手段來調節印面虛實。巧妙的運用留白之法,可以使印面疏朗而富於空間感,疏密之中自存宛幽之情。

(運用留白章法可用粘邊增加穩定性、筆畫連線增加拉力,用中豎上挺增加顧盼,這樣就可能達到堂皇居中而無斷層之感,效果奇絕。)

十四、離合

貌離神合也是印面布局的慣用章法手段,字與字之間故意拉開距離,達到通透和疏密的對比效果,離而能合全賴印邊的輔助和字與字之間的顧盼(正所謂離則字間,合則印邊散而不渙,筆斷而意連)。

十五、顧盼

章法上的顧盼和呼應近似而不同,呼應是某一點對某一點,而顧盼則是對於全篇的,上下左右照顧周全。其實印面的協調全在於顧盼關係的處理,也就是多角度的呼應,如對角呼應、參差等。

十六、借字

在使用借字調整章法時,人們慣以符號“=”來借前一字,又以“=”借用偏旁和局部。這樣做一是避免相同字在篆法上的雷同,二是減少用字空間使全印疏朗(此用較多)。借字在章法上往往起到意外收斂,章法上的借字要根據印問情況而定,不必勉強。

十七、粘連

通過字與字、字與邊的粘連,使全印增加了凝聚力和穩固感,有時因巧妙的粘連處理還會產生特別的效果,粘連往往使印面渾然一體,強調完整性。

粘連可以解決文字排布帶來的章法上的難題,但不可強為搭配,為粘連而粘連。不必要或位置不恰當的粘連反而會使印面悶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