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嘆紂

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作犀玉之杯。 對此,紂王的叔父箕子嘆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製的食器盛東西,並且要做犀玉之杯了。 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

原文

紂初立,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於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高台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遠方珍怪之物,輿馬宮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幾,造鹿台,為瓊室玉門,狗馬奇物充牛刃其中,酒池肉林,宮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注釋

①象著:象牙筷子。
②土簋:陶土做的食器。
③藜藿:野菜,指粗劣的食物。
④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⑤茅茨: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
⑥卒:死亡,滅亡。
翻譯
殷紂王剛即位,生活便開始奢侈起來,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對此,紂王的叔父箕子嘆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製的食器盛東西,並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會再吃羹藜等野菜製成的食物、穿質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鋪頂的房屋之下了,則要求身披錦衣九重、腳踩高台廣室。懷有這樣的要求,整個天下也滿足不了他了!遠方的珍怪之物,輿馬宮室等等都逐漸齊備,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滅亡!”  沒過多久,紂王便開始建造鹿台,瓊室玉門,豪華富麗,狗馬奇物充滿其中,還有酒池肉林,宮中街市,供他窮奢極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人物介紹

把有才或者悟道之人稱為“子”,不知是從哪裡開始的,反正後來的都喜歡這樣,即便他是老子或孫子。據有關專家考證後,得出的結論是很讓人意外的,大約是從箕子開始,才賦予“子”這個字來代表知識分子系列並且可以著書立說的人,所以箕子又被稱為“中華文化第一子”。
箕子何許人也?在習慣於現行書本教材灌輸的新新新...人類那裡,顯然並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即便是可見的典籍中要認真分析起來,也把他老先生遺忘了。說到皇親國戚的榮華富貴身份的顯赫,箕子級別很高了,遠遠不是“官二代”之流能夠比擬的,他是殷商時期第三十代君主文丁的兒子,只不過是他的兄長帝乙成為一國之君而已,後來他的侄子就很有名氣(雖然更多的是罵名),即紂王。同時,箕子並未因商朝被周朝所滅就如同延續到現在的那些被人津津樂道的某些故事那樣,一定要招兵買馬報仇雪恨恢復故國,他選擇了遠赴當時的海邊去發展事業,據尚書大傳說:“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走之前,據稱周武王知道他的本事,向他請教治國安邦之道,箕子第一次系統拋出了洪範九疇的理論。內容包括:五行學說,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又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極。這樣看來,似乎這么多年泱泱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都在裡邊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