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蛇尾

筐蛇尾

筐蛇尾重11磅(約合5公斤),它們以海底淤泥中的有機物碎屑為食,也可憑藉其複雜精細的臂狀物去捕捉磷蝦等浮遊動物。 筐蛇尾,它不但再生能力驚人,就連5條腕的每一條也能分成2條小腕,而這些小腕又再分成許許多多更小的腕足,看起來就像許多條蛇盤繞在一起。

基本信息

生活習性

筐蛇尾 筐蛇尾
筐蛇尾 筐蛇尾

白天,這些筐蛇尾被當作像一團蛇髮女妖樣的死珊瑚,但在夜晚,它們舒展開來,形成一個倒扣著的籃子樣的東西,伸展著許許多多的小腕足去捕捉經過的小生物。晚上,當它們聚集進食時,它們就像一大群捕魚的船隊,而它們四下張開的腕足就像漁民們撒下的網。蛇尾通常選擇躲在隙縫間、洞穴或岩石底下,等待白天的結束。因此,人們很難真正發覺蛇尾在不同的棲息地中,數量到底多到何種程度。根據一項在加勒比海所進行的調查,每一平方公尺的面積平均有40隻蛇尾,同樣的面積在沙質海底的數量甚至更多達1000隻以上!不過棲息在沙質海底的蛇尾在白天時候全都會躲進沙中;此外,它們的體型也十分嬌小,直徑僅僅不到一公分。即使是較大體型的蛇尾,它們大部份時候也都是群體一起出現,例如經常出現在德國附近海域的脆蛇尾(Ophiothrix fragilis)。基本上,只要隨便翻開海中任何一塊較大石塊,我們總是可以找到好幾隻相同品種的蛇尾躲在底下;這些蛇尾會因為受到干擾,急忙地尋找另一個隱密處躲藏起來。

蛇尾綱

圖中是在印尼蘇拉威西發現的未定種筐蛇尾 圖中是在印尼蘇拉威西發現的未定種筐蛇尾

蛇尾綱(Ophiuroidea)又稱海蛇尾綱,是現存棘皮動物中最大的一個綱,約有2000種及200化石種,淺海及深海均有分布,深海軟質海底很豐富。體扁平,星狀,體盤小,5個腕細長,二者分界明顯。腕內中央有一系列腕椎骨(vertebra),骨間有可動關節,肌肉發達。腕只能作水平屈曲運動,很靈活,上常被有明顯的鱗片,無步帶溝。管足退化,呈觸手狀,無運動功能。每一腕節由4塊腕板組成,上下左右各一,側腕板上有腕棘,側腕板間有2列觸手孔,自此伸出觸手。消化管退化,食道短,連於囊狀的胃,無腸,無肛門。以藻類、有孔蟲、有機碎屑為食,也食多毛類、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多數雌雄異體;少數雌雄同體,胎生。個體發育中經蛇尾幼體。可分為蔓蛇尾目(Euryalae)和蛇尾目(Ophiurae)。

分布

蜷縮成一團的球型筐蛇尾 蜷縮成一團的球型筐蛇尾

根據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專家稱,這種生物在水下甚至可以生長至6564英尺(約2公里),但大多數在50-500英尺之間(約15米至151米)。筐蛇尾十分罕見,大都生長於太平洋沿岸,從白令海峽到加利福尼亞州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