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1980年)

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1980年)

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本屆競賽項目除增加1項現代冬季兩項10公里個人賽外,其餘均與上屆相同,大會共設6個大項38個小項的比賽。比賽戰幕於開幕前一天就已拉開。賽區比較分散:滑冰、冰球在奧林匹克中心冰場,滑雪在懷特菲斯山,跳雪在英特維爾雪場,現代冬季兩項和雪橇在霍文伯格山。 國際奧委會共有37個成員國/地區參加了本屆冬奧會比賽,運動員總人數為1072人,女運動員233人,男運動員839人。其中,中國、哥斯大黎加和賽普勒斯是第一次參加。大會共招募到6703名志願服務者。

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1980年)

申辦與籌備:

美國普萊西德湖在與加拿大溫哥華競選1980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權時,由於溫哥華在投票前臨陣退出爭辦而最終成為唯一申辦者,成為繼聖莫里茨、因斯布魯克之後第三個兩次承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自1932年冬季奧運會在這裡召開以後,普萊西德湖這個人口不多(1932年不足2千人,1980年為2700人左右)的山間小鎮,成為美國冬季運動活躍的場所之一。但是40多年過去了,原有的設施已很難適應將近半個世紀後再度承辦奧運會的需要。因此,當冬奧會決定再度在這裡舉行後,美國冬季奧運會組委會從1977年就開始大興土木。他們新建了一座奧林匹克村,改建了奧林匹克中心滑冰運動場,修造了兩個跳雪台以及雪橇滑道等。
大會組委會雖然作了不少努力,但仍碰上了很多難題。這個小鎮固然有承辦運動會的經驗,但1932年冬奧會無論從參加人數(17國307人)還是競賽規模(17個單項)都是無法與本屆相提並論的。本屆大會期間,從世界各地湧來包括運動員在內的客人就達5萬人之多。如何解決交通運輸和避免堵塞現象,曾使大會組織者煞費苦心。主辦者雖然做了許多努力,但仍就出了一些紕漏 。如本屆第一個項目30公里滑雪比賽結束後,負責授獎的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姆扎利所乘的車輛竟被堵在路上,結果不得不臨時請基拉寧主席替代。
雪的問題也使組委會大傷腦筋。這年冬季,普萊西德湖雪量頗少,大會只好搞人造雪。但老天好象故意為難似的,人工雪剛造好,在開幕前一天來了一場暴風雪。因為人造雪和天然雪很難融為一體,組委會又不得不組織大量人力清掃。
在組委會積極努力下,一個個難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大會於2月13日至24日順利舉行。

基本情況:

本屆競賽項目除增加1項現代冬季兩項10公里個人賽外,其餘均與上屆相同,大會共設6個大項38個小項的比賽。比賽戰幕於開幕前一天就已拉開。賽區比較分散:滑冰、冰球在奧林匹克中心冰場,滑雪在懷特菲斯山,跳雪在英特維爾雪場,現代冬季兩項和雪橇在霍文伯格山。
國際奧委會共有37個成員國/地區參加了本屆冬奧會比賽,運動員總人數為1072人,女運動員233人,男運動員839人。其中,中國、哥斯達黎加和賽普勒斯是第一次參加。大會共招募到6703名志願服務者。

火炬傳遞與開幕式:

普萊西德湖奧林匹克之火是當年1月30日在奧林匹亞林中點燃的,於開幕前一天傳到主辦地。這次點燃運動場火炬與以往不同,點火人不是本國知名運動員或社會名流,而是一位年已45歲並有5個孩子的普萊西德湖的普通市民查爾斯·摩根·克爾博士。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美國21歲的速滑選手埃里克·海登。而代表比賽官員宣誓的是速度滑冰裁判員泰里·麥克德莫特。
2月13日當地時間2時半,運動會正式開幕。雖然天氣寒冷,但看台上仍擠滿了兩萬多名衣著絢麗的觀眾。在本屆組委會主席伯納德·費爾、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先後講話後,東道主美國總統的代表副總統蒙代爾宣布大會開幕。隨後是隆重的入場儀式。

競賽情況:

本屆奧運會強手如林,成績卓著,僅男女速度滑凍的9個項目就有63人108次打破奧運會紀錄並重寫1項世界紀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的頭號新聞人物是美國男子速滑運動員海登。1976年,這個當時年僅17歲的少年就已出現在因斯布魯克奧運會冰場上,但一無所獲。不過此後不久,他鋒芒畢露,多次創世界紀錄和獲世界冠軍,成為冰壇無與匹敵的人物。2月14日,他在500米賽中,以38秒03刷新奧運會紀錄,擊敗世界紀錄(37秒)保持者蘇聯的葉·庫利科夫,奪得他的第一枚金牌。兩天后在5000米比賽中,他又戰勝了另一世界紀錄(6分56秒9)保持者,挪威的凱·斯滕斯耶梅特,奪下第二枚金牌,成績是7分02秒29,也是奧運會新紀錄。隨後他在1000、1500、10000米項目中接連奪冠,並以14分28秒13的成績創造了10000米世界新紀錄。海登囊括了全部5個速滑項目的金牌,這在奧運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他因此被授予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傑出運動員的光榮稱號。
海登的妹妹貝恩·海登也是冰壇風雲人物,賽前也大有"捨我其誰"之心。但她沒有哥哥那樣幸運,未能一奪金獎。女子全部4項冠軍為荷蘭、民主德國、挪威、蘇聯均分。著名選手蘇聯的娜·特魯謝娃和挪威的布·埃·延森分獲了1000、3000米冠軍。但另兩名奪標者卻頗出人意外。由花樣滑冰改練速滑不久的民主德國18歲的卡林·恩克獲得了500米金牌,冰壇默默無聞的荷蘭28歲的女護士安妮·博爾金克,則成了1500米的問鼎者。
蘇聯花樣滑冰運動員伊琳娜·羅德尼娜在男女雙人滑中再次奪冠,這是她從1972年開始,第三次獲冬季奧運會金牌。她的舞伴仍是上屆的合作者,她的丈夫亞歷山大·扎伊采夫。羅德尼娜是70年代後期世界最著名的花樣滑冰運動員。除奧運會外,她還10次獲世界冠軍稱號,後6次也是與自己的丈夫合作。男女單人滑金牌分別為英國羅·卡曾斯和民主德國安·珀奇獲得。在冰上舞蹈賽中,上屆第四名的蘇聯選手納·利尼丘克和根·卡爾波諾索夫躍居冠軍。
蘇聯的尼古拉·齊米亞托夫在男子越野滑雪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他在30公里、50公里和接力賽中三奪金牌,成為冬季奧運會上第一個取得如此成就的滑雪選手。女子項目則是民主德國的芭芭拉·佩措爾德成績突出,她在10公里和接力項目中獲兩枚金牌。滑雪賽中另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民主德國27歲的烏爾里希·韋林,他在北歐兩項全能比賽中取勝,是第一個在這項比賽中連續三次奪冠的選手。奧地利兩名滑雪手也大爆冷門。20歲的替補隊員萊昂哈德·斯托克,在速降比賽中意外取勝;他的同齡隊友安東·伊瑙爾帶傷上陣,在70米跳台跳雪中也獨占鰲頭。
男女高山滑雪成績出眾的是瑞典和奧地利。瑞典名手英格馬爾·斯滕馬克和列支敦斯登女將漢尼·文策爾分別在男女大小迴轉障礙滑中奪標,各獲兩枚金牌。23歲的漢尼在上屆曾得1枚銅牌,這次她與弟弟安德列亞斯一道參賽,除上述兩枚金牌外,姐弟倆還分別在速降和大迴轉賽中各得銀牌1枚。列支敦斯登是一個只有兩萬多人口的小國,這次獲兩枚金牌、兩枚銀牌,名列本屆第六。如果按人口平均算,當居各國之首。
民主德國在雪橇賽中仍占有較大優勢,獲全部5項中的4項冠軍。蘇聯在現代冬季兩項中重現了上屆成就,獲20公里個人(安·阿利亞比耶夫)和接力團體冠軍。新設的10公里個人賽,金牌為民主德國弗·烏爾里希獲得。
冰球是本屆比賽時間最長、最緊張激烈的項目。戰幕於大會開幕前一天拉開,到閉幕日才告結束。其中蘇、美之爭使賽場氣氛達到高潮。蘇聯自1956年參加奧運會冰球賽以來,曾5次奪魁,美國隊於1960年也曾獲一次冠軍。這次一個想蟬聯冠軍,一個則力圖東山再起。這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冰球隊在比分三度落後的不利形勢下頑強奮戰,結果以4:3反敗為勝。訊息傳開,轟動了整個美國,美國總統親自打電話向運動員表示祝賀,並邀請他們去白宮作客。2月24日美國對芬蘭再以4:2取勝,實現了他們東山再起的宿願,打破了蘇聯自1964年來壟斷冰球冠軍的局面。
本屆蘇聯成績仍繼續領先,獲金牌10枚,銀、銅牌各6枚;居第二位的民主德國隊金牌比蘇聯少1枚,而銀、銅牌卻比後者各多1枚;東道主美國列第三,金、銀、銅牌分別為6、4、2枚。

中國情況:

中國奧委會是1979年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後首次出席冬季奧運會,共派出28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滑冰、滑雪、現代冬季兩項的18個單項比賽。首次參賽的我國男女選手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無一人進入前六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