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於2017年在天津市舉行。天津在2011年8月16日成功取得第十三屆全運會的主辦權,中央政府取消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壟斷舉辦權後,繼江蘇、山東與遼寧後的第4個主辦全運會的省市。2016年7月3日下午,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發布及官網上線舉行新聞發布會。

申辦過程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是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於取消全國運動會由北京、上海、廣東輪流舉辦限制的函》,第三度以投票方式選出主辦省份或城市。其投票方式參照國際奧委會選出主辦奧運會主辦國的方式,由全國體育協會、各省市體育局局長等組成的成員會進行投票,只要其中一輪得票最高的省份或城市取得過半數得票,則能直接取得主辦權,而得票最低的則出局。如得票最高的一方得票未過一半,則再淘汰得票最低的一方。直到餘下兩個候選省份及城市時,則以得票最高的一方贏得主辦權。此次申辦大會中,天津、陝西、湖北、湖南和四川分別有意主辦十三運會。其中,天津提出的申辦口號是“天津,為你添金”。四川省的申辦口號是“同心抗震,四川感謝您”。湖北省的申報口號為“全運湖北,體育支點”。湖南省的申辦口號是“湖南,還體育一個快樂”。在陳述過程中,天津市打破由省市體育局局長做陳述的慣例,改由天津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進行陳述發言。

投票過程

2011年8月16日,第十三屆運動會在北京舉行。第一輪投票,天津獲得32票,陝西省15票,湖南省3票,湖北省12票,而天津的最大競爭對手四川省只獲得10票,湖南被淘汰。第二輪,天津的票數上升到34票,陝西省16票,湖北省3票,四川省10票,這一輪湖北被淘汰。最終,天津在第三輪投票中,獲得全部80張票中的45張票,提前一輪超過半數取得主辦權。投票結果和主辦權,最終將由國務院予以審核和確認。
第十三屆全運會申辦投票結果

投票結果 第一輪 第二輪 第三輪
天津 32 34 45
陝西 10 19 17
湖北 12 3 -
湖南 3 - -

體育場館

天津奧體中心體育場天津奧體中心體育場
天津在獲得第十三屆全會舉辦權以前,已經擁有6萬人的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1萬人的天津體育中心、4千人的天津奧林匹克中心水上中心、可分別容納1萬人、6千人、3千人的網球中心、3千人的腳踏車館、800人的射擊館等60多個標準的比賽場館和60多個訓練場館。到2013年,天津具備承辦2017年全運會能力的場館將超過90%。屆時,天津舉辦第十三屆全運會時絕大部分將使用北京奧運會、2013年東亞運動會時期建設的體育場館,不再新建大型場館。並在申辦時做出承諾,90%以上的比賽項目將集中在中心城區,使參賽運動員從住地到比賽場館的路程時間不超過20分鐘。

申辦爭奪

2011年1月14日上午10時30分,陝西省常務副省長婁勤儉帶著3700多萬三秦人民的重託,將精心編制的《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申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的報告》正式遞交給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這是繼天津、湖南、四川之後第四個遞交申辦第十三屆全運會報告的省份。與此同時,陝西省正式推出了主題口號:“古都聖地,盛世全運”。 【相關新聞】
張藝謀閆妮賈平凹田亮等助力陝西申辦全運會
陝西省申辦全運會堅持舉省一致 將建設奧體中心
陝西省分管副省長鄭小明在申辦工作匯報中提到,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申辦工作,趙樂際書記和趙正永省長對申辦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成立了以常務副省長婁勤儉為組長的申辦領導小組,相繼出台了《加快西部體育強省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意見》等檔案,並把體育相關重大項目全部納入“十二五”規劃中,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持承辦全國十三運會。據了解,按照陝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全省GDP將達到2萬億元,將為承辦全運會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劉鵬指出,陝西在申辦報告中提出的三個申辦理念非常好。即,一不片面追求金牌數量,只為大家搭建和諧交流的平台;二不搞豪華包裝、過度建設,堅持弘揚延安精神、節儉節約辦全運;三堅持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協調互動,用全運會推動全民健身,實現體育利民、惠民。
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蔡家東說,全國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申辦工作與以往不同,將提前6年時間以投票的方式確認,主要是為了便於承辦省份更早的統籌規劃,以發揮一屆綜合性運動會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作用和價值。為此,國家體育總局專門出台了有關全運會申辦辦法和程式的檔案。
據悉,陝西省申辦第十三屆全運會領導小組還正式推出了主題口號和“助申形象大使”。主題口號是“古都聖地,盛世全運”,其內涵是“十三朝古都彰顯中華文明、十三年聖地鑄就延安精神、十三億人民聚力西部發展、十三運盛會健康歡樂惠民”。這一主題口號重點表達了3700多萬三秦兒女熱切盼望全運會回歸中華體育的故鄉、回歸紅色體育的熱土、讓中華體育精神在古老的黃土地上再次綻放出時代光芒的熱切期盼。十三位“助申形象大使”分別是:田亮、趙季平、鄭南寧、閆妮、張錦秋、張藝謀、賈平凹、方紅衛、牛玉琴、張朝陽、王立彬、巨曉林、毛光榮。
當第十一屆全運會即將於10月中旬在山東濟南盛裝開幕的時候,經省政府同意,該省決定以長株潭三市名義

1.浙江省(杭州主辦)

浙江省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並稱中國四小龍。然而,浙江是四小龍中唯一一個沒有舉辦過全國運動會的省份,與其經濟地位不符。浙江省在申辦第11屆全運會中輸給了山東,第12屆全運會中輸給了遼寧。中國官方可能會優先考慮浙江省。

2.湖南省(長沙、洙州、湘潭主辦)

當第十一屆全運會即將於10月中旬在山東濟南盛裝開幕的時候,經省政府同意,該省決定以長株潭三市名義。申辦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申辦工作目前已正式啟動。雖然從提出申辦到成功申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湖南人,又一次以昂揚的銳氣、拼搏的韌勁、澎湃的氣魄,為積極謀劃又一個體育夢,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 其實,這是一個“富民強省”之夢,它的成功申辦必將助推全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兩型社會”建設插上翱翔翅膀
如果成功申辦全運會,該省不但在全國豎起一座中部崛起的新標桿,還將為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插上翱翔的翅膀,進而推動該省在中部的率先崛起。
豎起中部崛起新標桿
省體育局局長李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省作為中部地區競技體育水平較高的省份,申辦第十三屆全運會具有較大優勢。
該省運動成績在最近4屆全運會中穩居中部地區前茅,並湧現出陸莉、熊倪、李小鵬、劉璇、龔智超、楊霞和龍清泉等7位奧運冠軍,以及唐九紅、李敬、凌潔等41位世界冠軍。2003年在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城運會影響深遠,為該省積累了豐富的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經驗,並留下賀龍體育場、省游泳跳水中心、省人民體育場等可觀體育“遺產”。目前,長沙、株洲、益陽都擁有國際標準的體育中心和比賽場館,湘潭市奧體中心正在興建中,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長株潭眾多高校也擁有比較完善的體育場館。李舜介紹,長株潭現有的體育場館可以滿足全運會舉辦所需場館的70%,為該省申辦、舉辦全運會提供了場館硬體保障。如果申辦成功,該省只需在長株潭中心地帶新建一個體育中心(包括一個大型體育場和一座萬人體育館)和腳踏車、馬術等少數場館。
李舜表示,目前全運會已從京、滬、粵輪流舉辦過渡到由蘇、魯、遼等沿海發達省市舉辦,現在很有可能向由內陸省份舉辦的方向發展。在我國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中,湖南積極申辦全運會,無疑有希望率先打破過去舉辦地域的格局,這對於全面推廣全運會,促進我國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2008年該省經濟總量跨過萬億元大關,GDP增速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該省抓住機遇“彎道超車”,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長12.8%,增速躍居全國第5位,領跑中部地區,這為該省申辦、舉辦第十三屆全運會奠定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如果申辦成功,湖南無疑將在全國豎起一座中部崛起的新標桿。在“湖南引擎”的帶動下,中部地區將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環渤海等經濟圈之後,成為又一個新的中國經濟發展“龍頭”。
營造“兩型社會”新極點
經濟興則國運昌,國運昌則體育強。在全力“彎道超車”,全面建設“富民強省”的時候,該省申辦第十三屆全運會恰逢其時。
全運會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是一項具有巨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效應的盛典,對主辦地區的經濟成長有顯著的拉動效應。據省體育局提供的數據,即將開幕的十一運會,成為濟南市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1400多億元的城建大手筆,改變了濟南的城市面貌,還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
申辦第十三屆全運會,將極大地促進該省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籌備和舉辦全運會,將為“兩型社會”建設插上翱翔的翅膀。
法國經濟學家佩魯認為,經濟成長的勢頭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行業,這些部門和行業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形成經濟的發展極。如果獲得全運會舉辦權,該省將加速提升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功能,長株潭完全能夠成為中部崛起的發展極。
全運會“綠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與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相吻合,並將賦予它全新內涵,從而推動長株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生態環境的日趨改善和城鄉統籌的協調發展,使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打造長株潭新城市
全運會的申辦、籌辦,將加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據省體育局提供的數據,在籌備十運會的幾年裡,南京市先後投入1000多億元用於新城區的建設、老城的保護改造、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現代化水平提前了10年;長沙市在籌備五城會期間,投入城市建設235億元,五城會的投資效應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專家估計,五城會加快長沙的城市建設步伐至少提前了15年。
該省申辦、舉辦全運會,將進一步強化長株潭城市群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加快三市交通同網、環境同治、生態同建、能源同體、信息同享,促進三市的“融城”進程,推動經濟資源在區域內無障礙流通,打造一個全新的長株潭城市群。
目前長沙捷運2號線戶外勘探工作全部結束,一期工程即將動工建設。在捷運建設中,廣州1號線開通用了12年,上海1號線用了16年。在十運會的推動下,南京捷運2號線只用了4年半。如果全運會申辦成功,長沙捷運建設和長株潭三市城際軌道對接將提速,並將極大地推動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長株潭的重點污染源將得到有效治理、空氣品質大大提升、人均公共綠地迅速擴大。如詩如畫的湘江風光帶將成為長株潭的“生態圈”,湘江流域將呈現“東方萊茵河”的醉人美景,高新產業、生態宜居將成為長株潭城市群的生動註腳。
撬動“3+5”的新支點
李舜介紹,廣東省舉辦九運會首次引進“分賽區”概念,江蘇省舉辦十運會設立28個分賽區,山東省則在十一運會設立17個分賽區。分賽區的設立,將全運會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輻射到更遠。
如果把全運會的舉辦城市看作“中心”,把區域內的其他城市看作“外圍”,那么長株潭無疑是該省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極。以長株潭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覆蓋了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從而形成“3+5”泛長株潭城市群,加快了中心城市與周圍城市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全運會分賽場的設定,將進一步加強這種輻射效應,成為該省撬動“3+5”城市群發展的新支點。2003年該省承辦全國五城會,除了長沙主賽場外,還有株洲、湘潭、婁底、張家界等8個分賽場,城運會對湖南的輻射是全省性的。全運會的輻射效應將更為深遠,從籌辦到舉辦的四五年間,每年數百億的投入,城際主幹道的拉伸,高速公路網的擴張,城市建設的提速,體育場館的擴建,以及對第三產業的拉動,將給所有的分賽區特別是“3+5”城市群裝上新的發展“引擎”。
推動湖南體育騰飛
全運會是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備戰奧運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和體育人才儲備狀況的一次大檢閱。舉辦全運會,將極大地促進該省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推動競技體育快速發展
全運會如果成功申辦,這將為湖南競技體育帶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有利於該省實現由體育大省向體育強省跨越的奮鬥目標。
省體育局局長李舜表示,該省將以全運會的舉辦為契機,進一步提高運動項目設定的科學性和廣泛性,以舉重、體操、羽毛球等傳統精品項目為基礎,打造游泳、皮划艇、賽艇、射擊、摔跤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項目;同時,作為東道主,該省將組建湖南全運史上規模最大的體育代表團,大膽啟用有潛質的年輕運動員,加大省內外、國內外交流力度,提高整體競爭力,實現湖南競技體育的真正騰飛。
李舜認為,要持續快速發展競技體育,該省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練員、裁判員隊伍。全運會高水平的競技比賽,將激勵該省教練員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與執教水平。全運會的舉辦,也為該省裁判員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實踐鍛鍊機會。
將為湖南留下寶貴遺產
申辦、舉辦全運會,將為湖南留下寶貴體育遺產,全省人民將充分參與、分享全運會的成果,全民健身將獲得縱深發展。
李舜表示,全運會將直接推動該省體育場館的建設、改造和完善。籌辦五城會期間,該省投入近20億元新建了一批體育場館,是籌辦五城會前體育場館總投資額的近10倍。隨著一批現代化體育設施的建成,全省體育設施的布局、數量和質量將有跨越式的發展,為社區居民和高校、中國小學生開展訓練和健身活動提供保障。
全運會的申辦、舉辦還將吸引人民民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擴大體育的影響,使人民民眾在加深對體育認識的同時,身心也受到體育精神的薰陶,逐漸接受現代體育所表達的理念和價值觀,成為一名忠實的體育實踐者。李舜說:“全運會將在該省的各個社區,甚至廣大農村掀起經久不衰的全民健身高潮,全省體育人口也將從目前的近30%上升到40%以上。”
極大豐富湖湘文化內涵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湖湘文化匯納百川,融合百家,經一代代傳承和發展,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內涵。申辦、舉辦全運會,將極大地豐富湖湘文化。
李舜表示,通過開展全運會會徽、歌曲、吉祥物等徵集活動,發行全運會紀念郵票,組織火炬傳遞和編排全運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等系列活動,將極大地豐富和繁榮湖南文化市場,樹立起湖南文化大省的良好形象。
同時,湖湘文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全運會盛典中發揚愛國情操、增進愛國主義情感是一致的。湖湘文化海納百川的融合精神體現了奧林匹克文化的開放性。湖湘文化“百折不撓”的高貴品格融匯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追求。全運會所詮釋的體育精神,永遠激勵著運動員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對手,這無疑是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思想的體現和發展。湖湘文化在全運會文化的影響和激勵下,必將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其所展現的文化內涵,也將更加豐富全運會文化。
讓我們眺望未來,共同不懈追求,去努力實現這個湖南人的體育夢。
擦亮湖南新名片
從空中俯瞰,湘江如飄帶,青山似翠屏,兩岸繁華的城市群落,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這是湘江中間最密集繁華的城市群長沙、株洲、湘潭,也是湖南最繁華的旅遊中心。
2008年,該省實現旅遊總收入851.75億元,位居全國第12位。申辦、舉辦全運會,將為湖南旅遊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在它的巨大推動下,該省將加速向旅遊產業強省跨越。
引發湖南旅遊“井噴”
旅遊產業已經同汽車工業、石油工業一起,構成當代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2007年,省委、省政府將旅遊產業確定為該省的支柱產業。據省旅遊局提供的數據,湖南旅遊2009年的目標是過千億元,從2010年起,通過5年努力,力爭“實現總量翻番,躋身全國十強”,實現該省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產業強省的跨越。
圍繞著運動會進行的旅遊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旅遊新形式,將觀看體育比賽和旅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體育和旅遊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作為超大型“人文旅遊品牌”,全運會對遊客的吸引力超過當前國內任何大型活動。記者在省旅遊局採訪中了解到,十運會對南京旅遊經濟的推動作用巨大而深遠,賽會期間南京日均人流量超過30萬人次,接待海內外遊客3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近20億元。
全運會的成功申辦,同樣會引發湖南旅遊的“井噴”,有效促進湖南入境遊客的持續猛增。
提升旅遊品牌形象
在全運會籌備期間,舉辦城市將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巨大的聚焦效應,成為舉辦省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最佳傳播載體,能夠迅速提升當地的旅遊品牌形象。
湖南旅遊資源豐富,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清新秀麗的古城鳳凰等著名景區早已名揚天下。但是,省內還有很多旅遊資源尚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況。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傳播和推廣,再好的旅遊資源也只能是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圈子內不為眾人知。
申辦全運會,將為湖南旅遊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機遇。全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將賦予湖南旅遊品牌形象更加豐富的內涵,使得湖南旅遊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改善湖南旅遊環境
全運會申辦、籌辦所帶來的巨大投資規模效應,將極大地改善舉辦城市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與旅遊業相配套的交通、食宿、購物、娛樂等行業將得以快速發展。
旅遊環境是旅遊發展的基礎,申辦、舉辦全運會將極大地改善舉辦城市的交通和生態旅遊環境。在“兩型社會”建設中,人和自然和諧相融的生態環境將成為湖南一張最亮麗的名片,也為湖南旅遊業的大跨越奠定良好基礎。
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發展的根本,全運會的舉辦將為該省留下寶貴的旅遊資源。眾多新穎獨特、氣勢恢宏的體育場館將成為該省旅遊的重要人文景觀,形成以體育文化為主題的新旅遊區。
全運會的申辦、籌辦對湖南旅遊的影響,不僅僅是旅遊總人數和總收入的增長,還包括對旅遊觀念、產業結構、市場運作機制、國際化程度等各個方面的提升。這種提升是歷史性的,跨越式的,它將把湖南旅遊推上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3.四川省(成都主辦)

因5·12汶川地震主動放棄申辦第十二屆全運會的四川省,決定申辦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四川省體育局局長朱玲昨日在全省體育局長工作會議上,首次向社會及媒體公布了這個訊息。
經過慎重考慮,今年初,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申請承辦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朱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展示四川災後重建的新成就,展示四川人民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新形象,為建設體育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4.湖北省(武漢主辦)

湖北一直致力於主辦全運會。

會運標識

會徽

2016年7月3日下午,記者從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發布及官網上線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正式亮相。
全運會會徽全運會會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