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

第二代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

“獵鷹HTV-2號”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第二代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可攜帶5噸重的物資,以超過音速5倍的速度在2小時內可抵達世界任何地方。

簡介

第二代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FalconHypersonicTechnologyVehicle2,HTV-2)),是美國於2010年4月在太平洋上空試飛的一種最新超音速無人駕駛飛行器。這種黑色的楔型飛行器可攜帶5噸重的物資,以超過音速5倍的速度在2小時內飛行近1.7萬公里,幾乎可以抵達世界任何地方,是目前飛得最快的飛行器。

計畫發展

HTV-2高超音速無人機HTV-2高超音速無人機

美蘇等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高超音速飛行技術研究,因冷戰結束而歸於沉寂。從90年代起,美國便提出了“全球快速打擊計畫”。按照這個計畫,美軍將實現在1小時內用常規武器打擊地球上的任何目標。

而“獵鷹HTV-2號”計畫始於2003年,這種飛機已經在計算機模型和風洞中完成測試,但研究人員只能模擬到15倍音速的最高速度,因此實際測試是決定這種飛機能否保持高速飛行的唯一方法。

飛行試驗

2008年,DARPA提出了一項開發一種類似戰鬥機的HTV-3的計畫。按照計畫,這種飛機具有其它超音速飛機“無與倫比的性能”,速度可達到音速的6倍,將於2012年投入使用。然而由於2009年美國國會削減了財政預算,這個項目被迫擱淺,DARPA只好轉為開發HTV-2。

2010年4月,“獵鷹HTV-2號”進行了首次發射,但並不完美。技術數據顯示,“獵鷹”的起飛和與火箭分離都很順利,但進入飛行試驗9分鐘後,遙測站與“獵鷹”失去聯繫。美國防部稱,當時由於系統偵測到飛行模式出現異常,因此強制導引飛機墜入海中。

2011年8月11日,一枚“牛頭怪IV型”火箭搭載“獵鷹”HTV-2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發射任務看起來完美無瑕,但在太空邊緣與火箭分離後,“獵鷹”飛機在獨自飛行並返回地球時失去聯繫。這是“獵鷹”飛機的第二次測試,也是第二次“失蹤”。

實驗調查

第二次飛行失敗以後,美國一家獨立工程審查委員會(ERB)經過歷時7個月的數據收集分析,完成了HTV-2飛行異常調查報告。ERB的調查結果驗證了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並發現新的關於飛行器熱材料性能的信息。
ERB斷定,HTV-2過早終止飛行“最可能的原因是飛行器外殼功能意外退化,使多個部位干擾日益嚴重,最終激活飛行安全系統。”

當飛行器以每小時13000公里的速度飛行時,外殼高溫材料受到超預期的外力作用而脫落,由此在飛行器周圍產生強大的脈衝衝擊波,導致飛行器突然墜毀。而飛行器在2010年首飛時獲得的空氣動力穩定控制經驗成功納入第二次飛行,使飛行器成功克服了幾個衝擊波引起的翻滾。然而,持續嚴重的衝擊波最終戰勝了飛行器的恢復能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