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民醫院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始建於1897年(清光緒23年),是浙南地區最早的西醫院。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7月,溫州第三次淪陷前夕,白累德醫院奉命疏散。

基本信息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始建於1897年(清光緒23年),是浙南地區最早的西醫院。經歷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已發展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先後被授予省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急救中心網路醫院、省示範文明醫院、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市交通事故急救綠色通道指定醫療單位。2002年至2003年,醫院先後和溫州市醫藥科學研究所、溫州市腫瘤醫院、溫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資產重組合併,成為市屬醫療單位首家“三院一所”格局的醫療集團,經最佳化整合,醫院現在腫瘤的診斷、治療、科研、預防等方面位居浙南前沿,是溫州市腫瘤診治臨床科室最全的醫院,具有各學科配置齊全、人才雄厚、設備先進等優勢。
住院部
業績煌煌耀史冊,前程熙熙再著春。作為跨越了三個世紀的百年名院,抓住機遇,大膽改革,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措施:開設全程就醫“一卡通”服務,設定“彩色地標識別系統”,推出“午間方便門診”,以及“服務評價器”,儘可能給患者以更多的人文關懷,為患者創造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
醫院在努力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在加強硬體設施的建設,目前正在興建的21層新綜合病房大樓建築面積達38000多平方米,將使這所名醫薈萃的醫院把自己長期積累的雄厚技術力量,更多更好地奉獻給人民的健康事業。[1]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口腔科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英國基督教傳教士蘇慧廉因醫事漸增,請建築師定理來溫,在楊柳巷(現墨池國小內)興建以建築師為名的定理醫院。霍厚福任院長,時有工作人員20多人,此為浙南地區首家西醫醫院,亦即本院的初始前身。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霍厚福離任,鮑埋茂醫師接任院長,以帶徒形式先後接納戚文梁、章夢三、鄭叔鳴等10人入院工讀,首開培育浙南國人西醫隊伍之先河。有鑒院務發展甚快,定理先生又向創立寧波華美醫院的老友白累德請助,大簡巷(即醫院現址)另建可設床位150張的新醫院。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月30日,新建醫院落成,定理醫院隨即併入。因白累
發熱門診
德先生捐資占總投資的三分之二,故以“白累德紀念醫院”名世,後簡稱白累德醫院。
1914年(民國三年),院長鮑理茂退休歸國,其後3年,循道公會曾聘Augus、Bury兩位英國醫師代理院長的職務。
1917年(民國六年),英國醫師施德福接任院長,施氏任職歷時32上,業績卓著。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白累德醫院在兵營巷購地,籌劃擴建院舍。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7月11日至8月15日,溫州第二次淪陷,白累德醫院遷至永嘉楓林。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7月,溫州第三次淪陷前夕,白累德醫院奉命疏散。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6月,溫州光復,醫院同仁公推鄭濟時醫師負責籌措,於當年8月1日恢復業務。
1949年8月底,院長施德福行即離任回國,於“施公里”召集醫院11名醫護骨幹開會,提請他們選出院長,續辦白累德醫院。經推選,汪起霞任院長,陳梅豪、鄭求是任副院長。
1953年1
學習培訓
月10日,市人民政府接辦白累德醫院,醫院性質改為全民衛生事業單位,名稱保留,市政府駐院代表為林榮澄。
1954年10月6日,根據省衛生廳關於統一調整全省醫院名稱的決定,白累德醫院改稱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此年按衛生廳規定增設了中醫科。
1955年5月,醫院向北延伸征地15畝,截斷橫貫東西的小簡巷、兵營巷。
1957年7月,經市衛生局同意,舉辦學制兩年的初級護士助訓班,負責人傅大鈞。
1958年下半年,組建保健科,擴大預防工作,同時組建針灸科和理療室。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1965年9月,經市衛生局批准舉辦護士班,由溫州地區中等專業學校招生委員會統一招生50名,預定學制兩年半,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辦。
1968年5月,本院建立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革委會),設成員2人,取代原領導班子。
1970年10月,溫州地、市革委會以戰備和貫徹“6.26”指示為由,將全院人員、設備等,分別下放到永嘉縣岩頭、永臨和文成縣西坑,建立3個地段醫院,原院舍由市第三人民醫院使用。
1973年4月,地、市革委會決定撤銷上述地段醫院,遷回市區原址,市局領導確定由傅大鈞主持院務工作,於5月3日恢復業務。市第三人民醫院同時遷出。
2012年6月27日,溫州市二醫正式更名為溫州市中心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