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生肖兔票

第三輪生肖兔票

2011年兔票第一輪生肖郵票:一版“猴”票換一套房 第一輪生肖郵票自1980年開始發行,於1991年結束。 第二輪生肖郵票設計原則是:一套兩枚,一圖一文,一明一暗,兩平兩立,篆隸草楷三年一換。

2011年兔票

中國郵政定於2011年1月5日發行《辛卯年》特種郵票1套1枚,面值1.20元。中國郵政將發行《辛卯年》特種郵票,即生肖“兔票”,這是中國郵政推出的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第八枚。我國從1980年開始發行生肖郵票,至今已發行到第三輪,加上發行的“兔票”,共有32套44枚。

2011年兔票2011年兔票

生肖郵票的成長曆程

第一輪生肖郵票:一版“猴”票換一套房 “猴”票問世之初,敞開供應,後來漲到一毛錢一枚。再後來八毛、一塊,再再後來就是成百成百上漲,到2010年初就漲到四五千元一枚,而現在已破萬元大關。一整版(80枚)超過110萬元,難怪人們說一版“猴”票換一套房。
幾十年來,不管郵市如何變幻,不管集郵人群如何更替,“猴”票一直成為郵市風向標、郵人之間衡量集郵水準的一把尺子。
第一輪“猴”票價值率如此之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發行量少。官方公布是500萬枚(實際不到430萬)。據北京郵票廠負責人回憶,因為“猴”票是影雕套印,技術不太好把握,加之油墨質量不穩定,整版印好疊加到另一個整版後,很快發現下面版面未乾圖案就會反貼到上版背面。於是一種奇怪現象出現,北京郵票廠大院裡一片紅色海洋晾曬“猴”大版。如此這般,郵票殘廢了不少。二是龍頭效應。《庚申年》猴票是新中國生肖系列郵票的第一枚,集郵後來人會溯源而追之。三是存世量少。
第一輪生肖郵票自1980年開始發行,於1991年結束。下面從幾個方面來系統、全面地了解一下第一輪生肖郵票。
發行時間:1980年2月15日(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按理說,年三十發行生肖郵票是再好不過了。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年三十,郵局同志要放假過年,給廣大集郵愛好者首日實寄帶來不便。再說,集郵愛好者也要回家團圓。於是從第二年開始,改為每年1月5日發行生肖郵票,延續至今。生肖郵票在一般年份都是該年首套郵票,圖個好彩,1月5日距新春佳節還有一段時間,便於郵人從容地去製作、寄發各類相關郵品。
整體設計:第一輪12枚生肖郵票擺在一起,大家就會發現一個規律,就是郵票背景一彩一白,也就是說上年郵票底色為彩,下年就為白。規律性交替給郵人帶來欣喜,但也給郵票設計者出了一些難題。如1987年1月5日發行的《丁卯年》兔票,由於當年郵票底色必須為白,白兔遇到白底,的確麻煩。無奈之下,設計時除了文字以外最大限度地不用黑顏色,在拙樸的輪廓外施以淺淡的灰色,以突出柔和潔白的兔身,並汲取剪紙的表現手法作為裝飾,從而達到潔白、柔和之感。
郵票故事:有人常說,《庚申年》猴票栩栩如生,其實不然,你仔細看那隻小猴,會發現它有點戰戰兢兢的樣子。但由於其底色大紅,符合新春佳節氣氛,加之稀缺,情人眼裡出西施,猴票也就慢慢被悟出i8一些靈氣來了。《壬戌年》狗票由於油墨質量不好,稍不注意就能蹭下一片,郵人譏諷其是掉毛的狗。《丁卯年》兔票發行後,曾有人說兔尾下垂是設計錯誤,因為兔子尾巴至死也不會下垂的。《庚午年》馬票發行後,因為馬的右前腿被設計成向前彎曲(應是朝後彎),“馬失前蹄”曾揚起一場風波。
《辛未年》羊票被設計為黑花“回頭羊”,足向前,頭向後,它似在回顧思考,總結12年來生肖郵票所走過的路。
其他說明:第一輪生肖面值前11枚為8分,最後1枚由於郵資上調,升為20分。
除第1枚猴票外,其他都發行了小本票。羊年小本票發行後,小本票戛然而止,直至9年後的2000年小本票才重新登場。
本來,隨著“猴”“雞”“狗”“豬”“鼠”票相繼面世,生肖郵票越來越受到郵人的喜愛,但到了1985年發行“牛”票時不料犄角頂偏,從此第一輪生肖郵票便如“九斤老太一年不如一年”了。根本原因在於“牛”票發行量高達9556.26萬枚(而前一年的“鼠”票發行量只有2187.68萬枚),隨後發行的第一輪生肖郵票統統超過億枚大關。於是乎,第一輪生肖郵票在人們的無奈、痛心、懊喪之中走過1991年。
第二輪生肖郵票:億套發行量套住誰
第二輪生肖郵票設計原則是:一套兩枚,一圖一文,一明一暗,兩平兩立,篆隸草楷三年一換。
一圖,就是表現民間工藝品如年畫、剪紙、玩具、布藝、泥塑等圖案;一文,就是當年生肖用字,如1992年就是“猴”字。
一明一暗,就是每套郵票一枚背景為白,另一枚帶色。次年郵票白暗分配與上年相反。
兩平兩立,就是每兩年更換一次生肖造型,如:猴、雞票為剪紙圖案,平面造型;狗、豬票為布藝玩具,立體造型。以此類推。
文字,每三年更換一次字型,即1992年至1994年為篆體;1995至1997年為隸書;1998年至2000年為草書;2001年至2003年為楷書,12年剛好將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四種字型呈現在生肖郵票上。
第二輪生肖郵票面值安排:第一枚為平信郵資20分,第二枚為掛號信郵資50分。但從1997年開始有所變化,取消20分,增加150分,後將150分改為2.80元,2003年又改回到2元。一句話,就是有點亂。
與第一輪生肖票相比就是整版小了。第一輪整版為8×10=80枚,而第二輪則為8×4=32枚。
1992年,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多事之年。這一年,自1974年開始的郵票志號終止,從1992年開始採用按年份編號紀念、特種郵票,郵票票面原來的“中國人民郵政”改為“中國郵政”,同時在票面上加印了英文“CHINA”。這些本無可厚非,可嘆的是《壬申年》猴票一露頭,郵人罵聲一片:一是發行量突破2億套,二是該套第一枚“猴桃瑞壽”中的壽桃哪有桃味,猴面尖瘦好似骷髏。於是,集郵大軍漸漸離生肖郵票而去。
其實倒也不怪郵票設計家,本來由曹鴻年設計的是剪紙“猴桃瑞壽”,但一上雕刻台就走了樣,但落埋怨的還是國家郵政管理部門,外加設計者。
雖然經過1997年郵市狂潮推動,外加郵政管理部門千方百計,但生肖郵票系列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甚至可以說是集郵人的一個軟肋。
第三輪生肖郵票:贈送版換回滿堂彩
第三輪生肖郵票設計上採用裝飾畫手法,以色塊為主、線條為輔,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與前兩輪生肖郵票表現樣式迥異。另外,前兩輪生肖郵票是單枚、單套設計,而第三輪《甲申年》猴票同後續幾套郵票一道設計,形成第三輪局部統一。
第三輪生肖郵票改回到一枚一套,同時將郵票票形改為正方形,票幅由第一、二輪的26mm×31mm改為36mm×36mm。正方形是郵票設計的一大雷池,原因在於容易呆板。但第三輪第一枚“猴”票橫空出世,引來滿堂喝彩。
《甲申年》猴票圖稿色彩亮麗,與中國傳統年節的喜慶氣氛相吻合。畫面上的小猴,憨態可掬,臉圓、耳朵圓、手臂圓、尾巴圓、身體圓、壽桃圓,可以說沒有不圓的地方,與春節大團圓十分吻合。
除此之外,國家郵政局在印製大版(4×6=24枚)基礎上,又新添兩個品種:一是六枚猴票組成小版,二是四枚猴票組成贈送版(贈送全年紀特郵票全額交款預訂戶)。同時,中斷12年之久的生肖小本票再次回到郵人的視野之中。
設計好、印製好、發行量銳減,再加上2003年全年小版發行的鋪墊,天時地利人和,《甲申年》猴票率領“雞”“狗”“豬”“鼠”“牛”“虎”以及今日問世的“兔”票,第三輪生肖郵票大軍閃亮登場,將生肖郵票從陰暗、晦澀的境界推到陽光燦爛的春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