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結構·文本-羅蘭·巴爾特文論思想解讀

結構主義思想的萌芽:《寫作的零度》/16第一節 文本:“編織物”與結構/139第三節 解構主義的文本實踐:《戀人絮語》/194第一節

內容介紹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巴爾特前結構主義時期文論思想、巴爾特結構主義文論思想、巴爾特後結構主義文論思想。

作品目錄

引論/1
一、20世紀法國文學批評的偉大旗手與思想家/1
二、研究現狀/4
三、研究構想與方法/8
第一部分 巴爾特前結構主義時期文論思想
第一章 結構主義思想的萌芽:《寫作的零度》/16
第一節 “風格”與“寫作”/16
第二節 “寫作的零度”:巴爾特的中性文論觀/19
第三節 《寫作的零度》的論述邏輯與結構主義思想的萌芽/27
第二章 主題批評探索:《米什萊》/31
第一節 尋找主題,尋找“真正的米什萊”/32
第二節 建構作品主題結構,恢復作者整體一致性/34
第三節 主題批評視域下的米什萊式歷史/37
第四節 獨特的敘述方式/39
第五節 巴爾特的方法論實踐:主題、文本與結構/41
第三章 大眾文化的符號分析與意識形態批評:《神話集》/44
第一節 大眾文化的符號分析/45
第二節 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批評/48
第三節 神話學理論的構建/51
本部分結語:文學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準備/60
第二部分 巴爾特結構主義文論思想
第四章 結構與精神分析雙重視域下的文本批評:《論拉辛》/65
第一節 “拉辛人類學”的構建/66
第二節 拉辛悲劇的結構與功能/68
第三節 拉辛悲劇的內驅力:厄洛斯、恐懼與仇恨/74
第四節 巴爾特對新文學研究方法的倡導/79
第五節 結構主義文本分析的完整演繹/81
第五章 法國文學批評的“新舊之爭”與《批評與真實》/86
第一節 20世紀60年代法國文學批評的“新舊之爭”/86
第二節 學院派批評:“批評的擬真”與“說示無能”/89
第三節 結構主義文學批評思想的全面闡述/94
第四節 文學結構主義理論的成熟/101
第六章 文化符號理論的建構:《符號學原理》/103
第一節 索緒爾結構語言學:巴爾特符號學的理論基石/103
第二節 符號學術語系統的構建/105
第三節 巴爾特符號學特點:與格雷馬斯符號學之比較/114
第四節 “文本”概念的拓展與巴爾特符號學的貢獻/118
第七章 結構主義理論與方法的完成:《敘事作品結構分析
導論》/122
第一節 句法分析:敘事作品的結構分析方法論模型/122
第二節 敘事作品的結構分析方法論構建/124
第三節 文學結構主義方法論的完整體現/132
第八章 “作者之死”:作者中心論的終結與讀者時代的開始/136
第一節 “作者”:寫作的神話/136
第二節 文本:“編織物”與結構/139
第三節 論《作者之死》之後的“讀者”/141
本部分結語:文學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的發展與完成/146
第三部分 巴爾特後結構主義文論思想
第九章 結構主義向後結構主義的轉向:《S/Z》/151
第一節 《薩拉辛》的敘事結構分析:符碼、闡釋與意義增補/151
第二節 後結構主義的閱讀概念:可讀性文本與可寫性文本/156
第三節 《S/Z》:“寫下閱讀”/160
第四節 結構主義向後結構主義的轉向/164
第十章 後結構主義的閱讀理論之探索:《文本的愉悅》/171
第一節 文本:一種生成性“織物”/171
第二節 文本的愉悅/173
第三節 寫作的愉悅:語言定型之背棄/178
第四節 閱讀的愉悅:讀者的“貴族氣派”/183
第五節 巴爾特的文本間性理論/187
第六節 傳統閱讀的顛覆與文本形式的破壞/190
第十一章 解構主義的文本實踐:《戀人絮語》/194
第一節 《戀人絮語》: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194
第二節 《戀人絮語》:一個“欲望、想像、心跡表白”的文本/199
第三節 文本整體性之顛覆:“絮語”與“斷片”/202
第四節 文本秩序之顛覆:“斷片”的字母排列/207
第五節 解構主義文本中的結構主義視角/209
第六節 《戀人絮語》的後結構主義意義/212
本部分結語:對結構主義的反思與突破:片斷、意義與閱讀/214
結論:20世紀文論多元話語中的巴爾特文論思想/218
參考文獻/227
後記/24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