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山石

符山石

符山石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矽酸鹽礦物,它是一種黃色、綠色、灰色或褐色等顏色的玻璃樣晶體。

符山石

符山石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矽酸鹽礦物,它是一種黃色、綠色、灰色或褐色等顏色的玻璃樣晶體。呈綠色是因為含有鉻,

..

呈褐或粉紅是因為含有鈦和錳,呈藍色是因為含有銅等等。或品質好的符山石可以被當作寶石來加工。

化學組成

為Ca10Mg2Al4【SiO4】5【Si2O7】2(OH,F)4,晶體屬四方晶系的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英文名稱來源於它的首次發現地義大利維蘇威(Vesuvius)。晶體呈四方柱和四方雙錐聚形,柱面有縱紋,也常見成柱狀、放射狀、緻密塊狀集合體。顏色多樣,常呈黃、灰、綠、褐等色,含鉻使顏色翠綠,含鈦和錳使顏色呈褐色或粉紅,含銅則呈藍至藍綠色,玻璃光澤。摩斯硬度6.5~7,比重3.33~3.43。色澤美麗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寶石。巴基斯坦產有綠色透明優質符山石,挪威產有藍色的青符山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產有綠色、黃綠色緻密塊狀的符山石,其質地細膩如玉,稱為加州玉。符山石主要產於接觸交代的夕卡岩中。中國河北邯鄲有巨大的符山石晶體產出。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

化學成分:Ca10Mg2Al4(SiO4)5(Si2O7)2(OH)4;可含有Cu、Fe等元素。
結晶狀態:晶質體。

產地色澤美麗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寶石,巴基斯坦、挪威、美國等地有產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所產綠色、黃綠色緻密塊狀的符山石,質地細膩,稱為加州玉。中國河北邯鄲有巨大晶體產出。色澤美麗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寶石

晶系:四方晶系。
晶體習性:柱狀晶體,塊狀集合體。
常見顏色:黃綠、棕黃、淺藍至綠藍、灰、白,常見斑點狀色斑。符山石
光澤:玻璃光澤。
解理:不完全。
摩氏硬度:6~7。
密度:3.40(+0.10,—0.15)g/cm3。
光性特徵:非均質體,一軸晶,正光性或負光性。
多色性:無至弱,因顏色而異。
折射率:1.713~1.718(+0.003,—0.013),點測常為1.71。
雙折射率:0.001~0.012。
紫外螢光:無。
吸收光譜:464nm吸收線,528.5nm弱吸收線。
放大檢查:氣液包體,礦物包體。
特殊光學效應:未見。
最佳化處理:未知。

成分為Ca10Mg2Al4[SiO4]5的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成分中Ca常被鈰、錳、鈉、鉀、鈾類質同象代替,鎂也可被鐵、鋅、銅、鉻、鈹等代替,形成多個變種。四方晶系,晶形常呈四方柱和四方雙錐聚形,柱面有縱紋。也常呈柱狀、放射狀、緻密塊狀集合體。常見黃、灰、綠、褐等色,與成分和價態有關,含鉻呈翠綠,含鈦、錳呈褐或粉色,含銅則呈藍至藍綠色。玻璃光澤。莫氏硬度6.5~7。比重3.33~3.43。主要產於接觸交代的矽卡岩中,是標準的接觸變質礦物

與翡翠的區別

1、符山石的折射率明顯大於翡翠,依點測法符山石為1.71,而翡翠一般為1.66。放大檢查符山石的顆粒界限很難看清,看不到翡翠特有的粒狀纖維交織結構,不顯翠性。在分光鏡下符山石可以清楚見到465nm吸收帶,而翡翠是在437nm處可見到吸收帶.

..

2、符山石與翡翠的紅外光譜區別很大,不論是譜帶的數目、形狀和吸收帶的波數特徵(表3)都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翡翠(硬玉)的化學成分中沒有輕基,因之在高頻區3400-3800cm-’沒有吸收譜帶出現,而符山石由於含有輕基則在這個範圍內有強的吸收譜帶。這是鑑別符山石與翡翠的關鍵。
鑑定判斷建議:符山石的翡色好象是自色,原生色,色較勻,底一般較細,而翡翠的翡色是次生色,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均勻,色沿裂隙或粒間間隙分布,且底一般較粗,通常都有顆粒感。如果如果某件黃翡色很均勻,且底又非常細膩的話,那么是翡翠的可能性極小。
符山石,畢竟不是翡翠,雖然它們的外形有些相似,密度、硬度相近之外,只要認真鑑別它們,在折光率和內部結構特徵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符山石與翡翠的紅外光譜和X光衍射圖譜也是很不相同的。

產地

色澤美麗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寶石,巴基斯坦、挪威、美國等地有產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所產綠色、黃綠色緻密塊狀的符山石,質地細膩,稱為加州玉。中國河北邯鄲有巨大晶體產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