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楨全集第17卷

不久,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突出了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地位。 從這兩年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東奔西走在各種學術會議上,每次赴會做報告,都要做上跟中央、下合實際的精心準備。 《竺可楨全集(第17卷)》以“存真”為原則,如實展現竺可楨的學術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現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

內容介紹

《竺可楨全集(第17卷)》為《竺可楨全集》第17卷(日記十二集),收錄1964—1965年的竺可楨日記。1964年2月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寓所睡榻前召見李四光、竺可楨和錢學森,諮詢科技,論天說地。半年之後,召開了以亞非拉朋友為主體的“北京科學討論會”。不久,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突出了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地位。正是在這兩年中,核子彈首爆的蘑菇雲在羅布泊升天,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結晶在上海落地。共和國歷史上的這兩個大事件,見證了中國科技工作者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和能力,也成為泱泱中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 然而,與此同步的政治形勢卻愈來愈嚴峻。國際上四面應對“帝修反”,國內折騰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林家鋪子》,批《早春二月》,批楊獻珍,批翦伯贊,批吳晗,一步步走近了引爆文革的燃火點。 在把“突出政治”喊得震天響的年月,竺可楨不斷地應付著各種突如其來的難題。忽而有人動議成立與現存國際地理學會分庭抗禮的國際組織,忽而傳達陳伯達要科學院大精簡的指示,他無法從政治上提出異議,就只能從學術角度予以化解。他在自己負責的範圍內兢兢業業,對領導交辦的工作認認真真。從這兩年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東奔西走在各種學術會議上,每次赴會做報告,都要做上跟中央、下合實際的精心準備。也是在這一時期,他在院主管黃淮海平原低產田綜合治理,親自赴河南封丘做實地考察,積極組織部署,為後來的“戰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值得後人關注的是,他一再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和院內各所重視西藏的工作,力促安排討論1966-1967年進藏的綜合科考計畫。 在科研時間太少、政治批判太多的緊張氛圍中,竺可楨堅守學術陣地,在從事組織管理工作的縫隙時間中,緊張地修訂了《物候學》,並繼續廣泛挖掘文獻,研究歷史上的氣候變遷問題。期間還曾奉命組織籌劃《近代科學發展史》和《科學名人傳記》的編寫與出版,並親自動筆撰寫了《維格納小傳》。 《竺可楨全集(第17卷)》以“存真”為原則,如實展現竺可楨的學術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現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