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醉日

竹醉日

“竹醉日”是指農曆五月十三日,是傳統的民俗節。相傳這天竹醉,種竹易活,所以成了栽竹之日。出自宋 范致明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五月十三日為雨節,又稱下雨節、竹醉日,傳說是龍的生日。

基本信息

竹醉日 zhú zuì rì
“竹醉日”是指農曆五月十三日,是傳統的民俗節。相傳這天竹醉,種竹易活,所以成了栽竹之日。宋 范致明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南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用《藝苑雌黃》說:“種竹者多用辰日,山谷所謂‘根須辰日斷,筍看上翻成’是也。又用臘月,杜陵所謂‘束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是也。非此時移之,多不活。惟五月十三日,古人謂之竹醉日,栽竹多茂盛。按《筍譜》云:‘民間說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也。移竹宜用此日。或陰雨土虛,則鞭行,明年筍莖交出。’故晏元獻詩云:‘苒苒渭濱族,蕭蕭崖外姿,如能樂封殖,何必醉中移。’宋景文詩云:‘除地牆陰植翠筠,纖莖潤葉與時新,賴逢醉日終無損,正似得全於酒人。’黃元明詩云:‘夏栽醉竹余千個,春糞辰瓜滿百區。’”
“竹醉日”曾傳往日本。松尾芭蕉(1644-1694即清順治元年至康熙三十三年)在《竹》中寫道:“種竹日/不下雨/也要蓑和笠。”
竹乃南國一景,連片生長,不止惠民食多,還有詩意,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陸游 《葺圃》詩:“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清 杜濬 《後快哉行》:“今年竹醉之日得好雨,原田水深非小補。”亦稱“ 竹迷日 ”。
《歲時廣記·夏·竹迷日》引 宋 劉延世 《竹迷日種竹》詩:“梅蒸方過有餘潤,竹醉由來自古雲;掘地聊栽數竿竹,開簾還當一溪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