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湖北省竹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竹山縣綠松石開採的歷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滿足歷代王朝皇室貢品所需。竹山綠松石是隱晶質集合體礦物,基質顏色極具特徵性,多為天藍色、蔚藍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等,伴生礦物顏色多為黑、白、綠、黃色等。 2010年0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竹山綠松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竹山綠松石是隱晶質集合體礦物,基質顏色極具特徵性,多為天藍色、蔚藍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等,伴生礦物顏色多為黑、白、綠、黃色等。

理化指標:化學成分:含水銅鋁磷酸鹽類,化學式為uAl(PO)(OH)·5HO。折射率:1.61至1.65,點測法通常為1.61。光澤: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摩氏硬度:3.5至6.0。密度:2.76克/厘米(+0.14,-0.46)。紫外螢光:長波下無至弱,綠黃色;短波下無。吸收光譜:偶見420納米,432納米,460納米中至弱吸收帶。紅外光譜:有3510厘米、3465厘米、3292厘米、3080厘米等特徵吸收峰。

項目 等級
一級品 二級品 三級品
顏色 純正天藍色或蔚藍色,無雜色 藍綠色、綠色,可有雜色 淺藍色、黃綠色等,雜色較多
光澤 玻璃光澤 蠟狀至油脂光澤 蠟狀光澤
透明度 微透明 微透明至不透明 不透明
質地 緻密、細膩 較緻密、較細膩 較疏鬆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產地環境

竹山綠松石產自湖北省竹山縣,竹山縣地勢由南、西向東北傾斜,特點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鎮的瓦桑河巨型斷裂為界,南為高山區,東南為二高山、低山區,中南為低山區,北為高山、二高山、低山區,西北為二高山區,中西部為低山、平丘、盆地區。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竹山縣的年平均濕度為73%,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為竹山縣一帶綠松石礦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竹山縣綠松石資源品位高,儲量大,地質儲量5萬噸左右。

歷史淵源

竹山縣綠松石開採的歷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滿足歷代王朝皇室貢品所需。據乾隆十五年(1785年)所修的《竹山志》記載,竹山的綠松石在歷朝歷代都有開採的記錄,主要是用於製作首飾、裝飾品,鬆散易碎的主要用作顏料,在藏醫界則將其碾碎入藥。

1960-1965年、1970-1975年,竹山綠松石主要以官方開採為主。

1985-1995年,竹山綠松石以個體開採為主。

2010年12月,竹山縣建立了“國際綠松石城”。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2016年6月,竹山綠松石檢測實驗室在竹山縣揭牌。

生產情況

2010年底,竹山全縣的綠松石經營戶有1000餘家。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截至2017年底,縣綠松石產業實現產值20億元、銷售收入10億元、稅收3163萬元。全縣各類經營商戶達到2000家以上,帶動數萬人實現就業。

產品榮譽

竹山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

2010年0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竹山綠松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竹山綠松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竹山縣城關鎮、潘口鄉、溢水鎮、麻家渡鎮、寶豐鎮、秦古鎮、竹坪鄉、得勝鎮、大廟鄉、雙台鄉、樓台鄉、文峰鄉、田家壩鎮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開採與加工

開採:竹山綠松石賦存於寒武紀含碳或含泥矽質板岩中,主要發育在斷層、層間破碎帶、裂隙、節理、褶皺以及層間擠壓帶,呈雞窩狀產出,開採時注意礦脈走向,禁止使用爆破等破壞性開採方式,合理保護資源和人員生命安全。

加工:竹山綠松石原石以塊狀、結核狀、斑點狀產出。剝皮(採用人工、機械磨去碳矽質圍岩)時應注意原石結構,減少加工損耗。剝皮、切割、打磨、鑽孔等過程應避免受熱,同時採用清水防止粉塵污染。拋光嚴禁使用有色拋光劑,清洗避免酸性物質。

專用標誌使用

竹山綠松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竹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竹山綠松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