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亭鄉

竹亭鄉

竹亭鄉地處宜春市袁州區西部邊沿,全鄉有4600餘戶,人口20000餘人,有9個行政村,十一個鄉區所屬單位,全鄉有耕地1.5萬餘畝,油茶3萬畝,主要靠種植水稻、茶油,近幾年發生了變化,外出務工和從事商業的人員占總人口的10%左右,收入超過農業收入。

基本信息

(圖)竹亭鄉竹亭鄉

竹亭鄉地處宜春市袁州區西部邊沿,全鄉有4600餘戶,人口20000餘人,有9個行政村,十一個鄉區所屬單位,全鄉有耕地1.5萬餘畝,油茶3萬畝,主要靠種植水稻茶油,近幾年發生了變化,外出務工和從事商業的人員占總人口的10%左右,收入超過農業收入。

詳細概況

(圖)竹亭鄉竹亭鄉

竹亭鄉下轄村:石門村、罐坑村、鄧圩村、中社村、榆塘村、坪上村、楓樹村、北澤村、鄢坑村、嶺源村塔頭村竹亭村埠下村前坊村橋亭村、羅家村、後坊村、苟力村、朱家村。

竹亭鄉地處豐城市東南邊陲,居株堯二大名山之間,扼豐(城)撫(州)公路之要衝,位於東經115.4度,北緯28.13度。東臨撫州市臨川區桐源鄉,西接本市杜市鄉,南靠本市秀市鄉,北連本市張巷鄉、白土鄉。全境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13公里,總面積175.5公里,其中陸地面積占96%,水域面積占4%。

竹亭鄉距京福高速公路的撫州市互通立交橋僅有20公里,實為撫州市鄰,加上撫州至豐城的省道穿境而過,構成了竹亭鄉便捷快速的交通優勢。竹亭鄉商貿非常活躍,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是豐城市的一大糧倉。竹亭鄉社會安定,民風淳樸,2003年獲全省稅費配套改革先進單位,2004年和2005年被評為豐城市和宜春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評為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新農村改造的作法號稱“竹亭模式”。

歷史沿革

竹亭鄉歷史悠久,東漢時即有先民定居於現竹亭集鄉旁的龍塘村。

(圖)竹亭鄉竹亭鄉

南北朝初期(420年),有人發現附近小溪沙中含金,於是遠近淘金者紛紛來此搭棚淘金,逐漸興起了商業、服務行業,形成為農村集鄉,竹亭亦因此而得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後,竹亭鄉屬第四區、劍東區所轄。

1949年5月解放後,先後屬第六區、竹亭區、杜市區管轄。1958年10月成立竹亭人民公社和株山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又分為竹亭、株山、鄢坑三個公社。1964年株山、鄢坑兩個公社併入竹亭公社。1965年又分為竹亭、株山兩個公社。1968年復並為竹亭一個公社。1981年撤社建鄉,1998年撤鄉建鄉。

竹亭鄉現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00個自然村。2004年全鄉總人口36192人,總戶數9353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6人。

自然環境

(圖)竹亭鄉竹亭鄉板栗

山地資源開發潛力巨大,14萬畝山地有近7萬畝荒山亟待開發,有數百畝杉樹苗、濕地松苗、楊樹苗等苗木可供應;另外,竹亭鄉盛產甜柚、板栗,氣候非常適宜果樹開發。

竹亭鄉屬丘陵山區,北高東低,北部株山為地勢的最高點,海拔600米,東部界橋為地勢最低點,海拔38米。境內有兩大水系:一為槎水,發源於堯山;一為株水,發源於株山。二水皆匯合於杜市鄉徐家村委會,流經杜市鄉、石灘鄉,注入贛江。竹亭鄉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土壤類型多,大致有溝乾土土屬和黃泥土土屬。境內有山塘水庫296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32座。

地方特色

(圖)竹亭鄉竹亭鄉米粉

手工米粉

手工米粉是竹亭鄉地方名優特產之一、歷史上享有盛名。該米粉選用當地純天然優質稻米和地下泉水,經過浸、磨、濾、煮、團、榨、曬等一系列手工工藝製作而成。工藝考究細緻,不含防腐增加劑。它的顯著特點是:色澤潔白、柔軟滑爽、燒之有物(發水好),善於吸收佐料的味道,口感宜人、風味獨特、可煮可炒可拌,為宴席上頭道佳肴和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

肉鴨

竹亭鄉一帶盛產肉鴨。鴨是為餐桌上的上乘肴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但在中醫看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昧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經濟狀況

1.農業

(圖)竹亭鄉竹亭鄉農業

竹亭鄉耕地面積49425畝,主要盛產稻米、花生、大豆、西瓜、牛角辣;林地面積14萬畝,主要種有杉樹、濕地松和油茶。畜牧水產以生豬、菜鴨、“四大家魚”為主。菜鴨和牛角辣是該鄉的特色農產品,竹亭鄉的菜鴨年飼養量在8萬羽以上,牛角辣年種植面積在1500畝以上。竹亭鄉的優質稻種植面積達90%以上,2004年在10個村委會開始實施農田園田化建設,面積達1.4萬畝。2004年,竹亭鄉推廣種植甜豌豆600畝。

2.工商業

竹亭鄉工業發展緩慢,資源不夠豐富,原以煤炭、農機、木器加工為主,現手工業聯社、竹亭煤礦、農機站等企業相繼停產或拍賣。2003年,從南昌引進的天緣油脂化工廠落戶市豐源工業園,該廠總投資1000萬元,成為竹亭鄉引入市工業園的第一個項目。2004年,從深圳引進的深峰髮飾有限公司落戶竹亭鄉。竹亭鄉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較快。除風車、樓梯和米粉等傳統加工業外,2004年,竹亭鄉有年產紅磚8000萬塊的磚廠2家,有糧食加工企業4家。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戶達278戶。

3.杉苗產業

豐城市竹亭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杉苗種植,逐步形成產銷一條龍。竹亭鄉杉苗長勢喜人,銷售前景良好。

竹亭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杉苗產業,引導農民廣泛種植。為進一步擴大種植,竹亭鄉與信用社聯繫,積極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在資金上給予扶持,解決農民種植杉苗缺資金的難題。同時將種植資料以簡報的形式發放給農戶,解決農戶技術上的難題。此外,竹亭鄉還積極派專人負責杉苗的銷售,與外地客商長期保持業務往來,為農戶尋找銷路,解決農戶杉苗銷售上的難題。竹亭鄉與外地客商簽訂杉苗訂購契約170多萬元。

社會事業

1.交通

(圖)竹亭鄉竹亭鄉學校

交通要道有:豐撫公路(豐城—撫州)、淘張公路(竹亭—張巷)、淘秀公路(竹亭—秀市),全長42公里。2004年新修村級水泥公路16公里,竹亭鄉已有8個村委會實現了村級公路硬化,有11個村委會通了班車。

2.城鄉建設

竹亭鄉現有2個集鄉,一大一小,大的為竹亭集鄉,是鄉政府駐地,小的為鄧圩集鄉,是其周圍7個村委會民眾的主要圩場。竹亭集鄉近年來發展較快,面積比1997年翻了一番,街道總長度也達到了2.5公里,街道兩旁建築95%以上為四層高的樓房。竹亭鄉集鄉的路燈、下水道、休閒廣場、停車場、自來水、農貿市場、竹木交易場、家畜交易場等硬體建設都已完成或完善。2004年集鄉人口達177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4.9%。

3.人民生活

1996年開通程控電話,現裝機達2400部,入戶率為25.7%,並有手機用戶1267戶。竹亭鄉有60%的家庭住上寬闊、整潔、舒適的樓房;有65%的家庭購置了彩電、冰櫃等小康家電;有20%的家庭購置了機車、空調等高檔家電。石門村委會盆塘灣村、坪上村委會曾家村、范家;嶺源村委會的樓下組、樟樹下組、嶺源組;坪上村委會的袁家洲;分別進行了舊村改造,實行了人畜分離。2004年竹亭鄉共改塘28座、改廁25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2800元,銀行存款突破6000 萬元。

4.文教衛生

竹亭鄉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21所,私辦幼稚園2家。中、國小全部實現了樓房化,全面消滅危房,在校學生6093人。2003年,投資200萬元建成的竹亭中學教學樓高四層,有32個教室,屬全市一流。學校配套建設高標準,語言教學、電化教學等現代教學方式已開始進入中、國小課堂。

民眾文化以戲曲、歌舞為主,有農民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民樂隊5家、腰鼓隊1家。竹亭鄉衛生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2001年竹亭衛生院新建一幢四層門診大樓,2002年改建了住院部,共設有西內、中醫、外科、骨傷、婦產、口腔、肛腸、防疫、婦幼保健等科室,擁有各種先進的現代化設施,技術配備齊全。在鄧圩集鄉設立了衛生分院,各村委會也設立了門診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