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存中學

競存中學

鳳翔縣競存中學為於鳳翔縣城東大街太白巷,是鳳翔縣國中學校教研教改的視窗校,學校教育管理的旗幟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龍頭校。

發展歷史

競存中學原名東北競存中學,是由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人民教育家車向忱先生在“一二·九運動”高潮中於1936年創辦,1938年受抗日戰爭影響,校址被迫遷至鳳翔。當時,由人民音樂家張寒暉先生任教務主任,在鳳翔舉辦農民夜校,演街頭小劇,並和當地農民研製出用麥草造紙,被老百姓譽為“寒暉”紙。1945年,抗戰勝利,受黨中共指示,車校長被派往東北開展工作,學校停辦。從1936年誕生到1946年停辦,辦學10年,培養革命志士6000多人,有230多人投奔延安,走向革命道路。當時被稱為“國統區的抗大”、“革命幹部的搖籃”、“教育界的一盞燈”。1987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省委書記、當年競存中學黨組織的上級聯繫人呂劍人先生及原省教育廳廳長張克儉同志選址設計,恢復重建。競存中學是一所擁有輝煌歷史和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名校。

二十多年來,學校領導審時度勢,強抓機遇,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擴大辦學規模,努力提升辦學品位。目前,學校占地面積45.1畝,生源來自城關鎮、縣城常住人口、進城務工家庭,並輻射周邊鄉鎮,服務人口10萬以上。現有教學班30個,學生2269名,教職工105人。學校繼承和發揚“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的競存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快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步伐,本著“辦學高水平,工作高效益,教學高質量,學校高聲譽”的總體目標,突出“抓常規、重教改;抓落實、創名校;抓質量、爭一流”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走出了一條由歷史名校向現代名校邁進的新路子,成功塑造了一個“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現代名校的新形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屢創新高,六年來中考高中上線率在73%的基礎上逐年攀升,教育教學質量一直保持全縣一流地位。

獲得榮譽

學校曾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示範國中”、“陝西省示範家長學校”、“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陝西省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建設實驗校”,同時分別榮獲“寶雞市文明校園”、“寶雞市園林式學校”、“寶雞市示範家長學校”、“寶雞市特色項目學校”、“寶雞市重點實驗校”、“寶雞市創新教育實驗先進單位”、“鳳翔縣教育質量先進單位”、“鳳翔縣教育督導評估一類學校”、“鳳翔縣素質教育示範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全縣教育教學、管理、教科研方面發揮了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科研發展

學校曾多次承擔省市級重點實驗課題。兩輪目標教學教改實驗、創新教育實驗及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成果均在寶雞市進行了交流和推廣。課改實驗中,學校擁顯出市級教學能手、優秀教師28名,縣級教學能手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54名。路安英、張嵐、劉淑利、趙平俠、馮敏芝等幾名老師多次參加市、縣級課改實驗觀摩示範課課。老師撰寫的論文有60多人的20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縣級論文評賽中獲獎。學校建立了學科課堂教學模式五大類33種,形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四步”工作機制,構建了網路環境下“五環”課堂教學模式。收集論文集、案例集、反思集、學生創新作品集共408冊。學校多次承擔市、縣級技術教育交流會、現場會及成果展示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