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百脈泉

章丘百脈泉

章丘百脈泉,位於濟南章丘市,以泉水眾多而著稱,有"小泉城"之稱,生機盎然。

簡介

章丘百脈泉章丘百脈泉
百脈泉位於明水(濟南章丘市駐地)的百脈泉公園內。以泉水眾多而有"小泉城"之稱,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脈泉可與趵突泉齊名。池底湧出數不清的水泡,緩緩地浮上水面,好象滾動的珍珠,"百脈寒泉珍珠滾"。水中疏疏朗朗的藻體,壁上密密實實的苔蘚,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錦魚戲游,生機盎然。

環境

泉壁和梵王宮大殿牆上鑲嵌著多方詩詞、楹聯、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進士、著名戲曲家李開先《游百脈泉》詩: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不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位於章丘市府所在地明水鎮東北隅龍泉寺內。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脈,是明水諸泉之冠,繡江河的源頭,與濟南趵突泉齊名。在原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元代地理學家於欽在《齊乘·卷二·水》中寫道:“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泉寒泉珍珠滾”,為章丘八景之一。
古時百脈泉,為圓半畝,四周石砌,雕工精細,北壁多有名人題句。清代乾隆重修大池,南面加挖東西對稱的兩個小池,號“張公池”。1958年再修,將南面二池擴為一與北池般大的方池,中架拱橋相通。2000年又將北池重砌,南大池又分為二池,較原規模又有擴大。百脈泉邊為龍泉寺,歷為佛教聖地。池內百脈沸騰,魚戲藻搖,寺內松柏參天,鳥語花香,使得歷代文人墨客歌詩賦調,酣吟暢詠。明代王世貞、洪漢、李開先,清代蒲松齡、李慎修、韓尚夏等名家紛紛留下佳詞麗句。
明水湖,湖光瀲灩,由百脈等數泉組成。湖南端有"龍泉",湖西邊有"墨泉",湖西南角有"龍灣泉"。在湖邊建有"匯泉閣",登閣可俯瞰園林湖色全貌。還建有"濯纓"、"漪漪"兩亭,休憩亭下,賞泉水濱,情趣盎然。兩座大理石拱橋,將湖劃分為三面。蕩舟湖心,水色天光,令人心曠神怡。除名泉水景區外,湖邊還設計有花園景樹區、密林散步區、兒童樂園區、幽靜學習區等。湖西北建有"繡江亭",湖水從亭下北流形成繡江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