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

四川江油武都鎮東北約5公里,有一座雄奇的竇圌山。偉大詩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傳說他游的第一座名山就是竇圌山。“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就是李白對竇圌山的讚譽。

簡介

圌山頂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好似鼎足朝天,高約70餘米,相距約30米,僅一峰有險路可上,其它兩峰四面峭壁似刀砍斧劈,無路可通。三座石峰之間只有鐵索橋相連,構造極為簡單,僅用兩根鐵鏈固定於峰頂的鐵樁上,一根粗而扁平,用以踩足,寬不足20公分;另一根較細,可做扶手。
鐵索橋懸於百丈深谷之上,山風勁吹,左右搖晃,嘩嘩作響,更添驚險。即使能在鋼絲上作種種特技表演的雜技演員到此也要望而生畏,故橋頭有題詞:“飛仙可渡”。

飛人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飛人:楊海平

這個鐵索橋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能夠走過這個鐵索橋的人就寥寥無幾了。在楊海平13歲的時候,偶然拜了竇圌山雲岩寺常聰法師為師,苦練走鐵索本領,一練就是好幾年,終於能夠輕鬆自如的走過鐵索,但是沒有各種表演動作。從上世紀80年代起,楊海平開始斷斷續續在竇圌山進行走鐵索的表演,直到1990年,因年邁的父母和妻子竭力反對,他不得不中止了這份差事。
那時,他的兒子楊朝7歲了,他的女兒剛剛1歲。自小沒讀過多少書的楊海平對待兒女有一種特殊的期望。在兒子出生時,他就發誓一定要讓兒子闖出深山,不要再重複自己困在大山裡的命運。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需要拚命賺錢,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還要供他們去讀大學。楊海平拿出自己上山打柴、下河篩沙攢下的全部積蓄購買了照相機,開始走村串戶為別人照相,被鄉親們譽為“流動相館”。後來,他在竇圌山風景區開起了旅館,又先後在城裡開了兩家鐳射放映廳,在太白公園租賃了一個照相攤經營,還在佛爺洞風景區門口經營了幾個門面。經過“滾雪球”積累,楊海平很快在當地成為首屈一指的“冒尖戶”。
但是當楊海平春風得意的時候,厄運卻突然連連降臨:一名到竇圌山旅遊的學生,住宿在他開的旅館時,不慎從樓上跌下摔死,楊海平賠償了8萬元;此後,幾門生意也接連虧損,血本無歸。
一下子,楊海平陷入困境。最讓楊海平心痛的還是兒子,貪玩、厭學、打架,幾乎樣樣精通。對此,楊海平很著急,他想來想去,有了一個決定:要改變孩子的環境,把兒子送到城裡去上學,按照當時的政策,這需要花費6000元。對於剛剛破產的楊海平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就在楊海平一籌莫展時,竇圌山風景區發出了重新招聘“空中飛人”的訊息。楊海平決定重操舊業,這是掙錢最快的方法。可是,他馬上又猶豫起來:如果被雇用,以後每天要“拎著腦袋生活”,父母、妻兒會答應嗎?如果不去應聘,兒子進城上學的事兒就難說了。考慮再三,他還是決定瞞著家人去應聘。
經過半個小時的測試,他終於戰戰兢兢地走過了鐵索。他長長地舒了口氣:總算“寶刀未老”!從那之後,楊海平成了竇圌山的“空中飛人”。沒過多久,楊海平就把6000元錢塞到了妻子手中,並撒謊說是給人照相賺回的。可細心的妻子還是發現了他“重操舊業”的真相。
楊海平對妻子軟磨硬泡,承諾今後過鐵索橋會小心謹慎,保證萬無一失的。面對丈夫良苦用心,面對家庭的困境,妻子只好妥協。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楊海平冒著生命危險,不斷探索,獨創了“金雞獨立”、“高空倒懸”、“前空翻”等十多個驚險武術動作。這些動作都是他在竹林里每天練習後,逐漸搬到了懸空鐵索上。
1996年春,楊海平終於如願以償地把貪玩厭學的兒子轉到江油城裡讀國小五年級。
半年後的7月12日,發生了一件讓楊海平終身難忘的事情。中午11點40分,楊海平的師兄鍾勇國在鐵索橋上表演時不幸墜落谷底,不治而亡。因為這悲慘的一幕,楊海平一個多月沒敢去表演。後來,為了繼續供孩子讀書,再加上鐵索橋上安裝了安全帶,楊海平又回到了鐵索橋上。
可是,兒子楊朝的狀況卻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觀。雖然楊朝順利在城裡讀完國小,升上了國中。但是因為缺少父母的管教,楊朝玩遊戲、看錄像、曠課……學校老師的“小報告”雪片一樣向楊海平飛來。
楊海平一想起兒子的“不爭氣”,就感到心頭隱隱作痛。有一次,他表演結束時,聽到一位遊客對身邊的一個孩子說:“看看這位大叔,這么大年紀還在走鐵索,完全是生活所迫啊!你看看你,年紀輕輕都不好好學習,將來可怎么辦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楊海平突然想到:連遊客都拿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自己怎么就沒想到這點呢?
一天早上,楊海平把兒子帶到山頂。在鐵索橋邊,他給兒子上了兩副安全繩,全身上下綁個牢實,然後趕他去走鐵索:“既然你沒心思讀書,乾脆從今天開始別去學校了,就跟我學走鐵索吧!”
看著腳下霧氣繚繞、深不見底的懸崖,楊朝嚇得雙腿直打哆嗦,含著淚水,用腳尖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動……此時此刻,他總算體會到了父親走鐵索的艱辛,總算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
這一次經歷,讓楊朝終生難忘。從那之後,楊朝像變了一個人,他克服所有的惡習,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他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行為確實對不起父母,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那就真的跟走鐵索一樣,隨時都有掉下懸崖的危險。
他走了一回真正的鐵索,換回了以後人生道路的寬廣和安全。
2003年7月,楊朝果然不負重望,考入了西南科技大學,成為村裡有史以來第一位大學生。訊息傳來,楊海平流淚了。
為了繼續供孩子讀書,雖然年齡已近花甲,楊海平仍然繼續留在了在鐵索上,“我還打算再乾10年”。
他有三個心愿。第一個心愿是兒子能繼續讀研究生,能夠真正成才;第二個心愿是這項“鐵索飛渡”的絕技能夠後繼有人;第三個心愿是能夠更多的人知道和看到自己開創的這項民間的絕技。

飛人飛渡

飛人飛渡很少栓保險帶的,讓這項絕技更加驚心動魄。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竇圌山飛渡竇圌山飛渡

相關詞條

竇圌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