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當時同盟國媒體原依戰役爆發所地稱阿登戰役或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群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此次戰役與一些次作戰協調進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動和麒麟行動等。德軍此次作戰目標是突破英美盟軍戰線並將其一分為二、占領安特衛普,包圍並消滅盟軍的四個軍,迫使盟軍在軸心國占優勢的條件下談判。此次作戰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應付東線戰事。此次戰役的計畫是在極度秘密,無線電幾乎完全靜默的情況下完成。雖然“Ultra”(盟軍破譯德國秘密無線電通訊的組織)和美第三軍的情報人員顯示有跡象表明德軍會發動進攻,盟軍仍然忽視了此次突襲的可能性。此外,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畫、空中偵察不足、美國第1軍相對缺乏戰鬥經驗,進一步為德軍的突擊提供了可乘之機。由於天氣原因的限制,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無法施展,一定程度上致使盟軍情報部門未能察覺即將發動的進攻。在此情況下,德軍出人意料地向盟軍防線薄弱部份發起進攻。而“突出部”指的正是德軍在戰鬥初始時在盟軍防線製造出來的“凸痕”。

簡介

突出部之役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包含許多支持的次作戰,如地板作戰(Operation Bodenplatte)和麒麟作戰(Operation Greif)等。這些作戰的計畫中的目標是撕裂英美盟軍戰線、占領安特衛普,並包圍和消滅盟軍的四個軍團,迫使盟軍在有利軸心國的條件下和談。阿登戰役的計畫是在極度秘密的情況下完成,幾乎完全無線電靜默,因此即使是“Ultra”,盟軍破譯的德國秘密無線電通訊,也未對即將來臨的進攻顯示出任何跡象。更糟的是,盟軍的過份自信、忙於自己的進攻計畫、差勁的空中偵察和相對缺乏戰鬥經驗的美國第一軍團,提升了突擊的效果。盟軍的情報部門完全未能察覺即將來臨的攻擊,而這

意料之外的攻擊是發生在盟軍的強大空軍不能起飛的陰天,向盟軍防線薄弱部分發起的進攻。“突出部”意指德軍在戰鬥初始時在盟軍防線製造出來的“凹痕”。

美軍大部分的傷亡發生在最初三天,當時美國第106師三個團中的兩個被迫投降。整體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19,000名美國人的死亡數超過任何其它戰役。對美國陸軍而言,參與阿登戰役的美國部隊數與敵軍數皆超過美國在二戰前經歷過的任何衝突。作戰失敗後,德國許多有作戰經驗的部隊的人力和裝備被嚴重耗竭,殘存者撤回防守齊格菲防線。

背景

美軍橫越萊茵河美軍橫越萊茵河

在1944年8月底突破諾曼第和登入南法後,盟軍向德國的推進快於預期。大君主作戰原計畫在D+90日攻至塞納-馬恩省河然後大約D+120日以後攻至德國邊境。這使得盟軍補給出現大量問題,除了諾曼第的桑椹臨時港(Mulberry)和用LST從沙灘登入外,盟軍手上唯一的深水港是靠近初始登入點的瑟堡。雖然在9月1日完整奪取了安特衛普港,但在11月28日以前此港皆未能運作,因為出海口斯海爾德河附近的德軍未被清除,清除行動的延滯是因為所須的資源被優先分配到市場花園作戰。德國一直到1945年5月仍控有多個海峽主要港口,那些盟軍在1944年取得的港口皆已被破壞使盟軍無法立即使用。D-Day前對法國鐵路系統的大量轟炸,以阻止德軍運動,現證實對盟軍自己也同樣不利,因為要花時間修復軌道和橋樑。為了運補前線部隊設立了一個稱為紅球快運的卡車貨運系統,但不管怎么乾,每運送一加侖的油料到靠近比利時的前線,五加侖的油料被消耗在運輸。至10月初時補給的狀況使盟軍暫停大型攻勢積存物資。

布拉德利、巴頓和蒙哥馬利皆希望優先補給自己的部隊,以期在解決補給狀況的同時能繼續前進並持續給德軍壓力。不過德懷特·艾森豪將軍偏向寬線戰略但優先補給伯納德·蒙哥馬利的北部軍,因為他們短期目標是占領迫切需要的安特衛普港口,和長期目標占領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帶魯爾地區。在盟軍因缺乏補給暫停攻勢時,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得以將散亂的德軍重整成半凝聚的防衛軍。

蒙哥馬利元帥的市場花園作戰,一個在九月的作戰,原計畫橫越萊茵河和繞過齊格弗里德防線,未能成功也未使盟軍有多少進展。十月,加拿大第1軍開始斯海爾德戰役,攻下瓦爾赫倫島(Walcheren)和清理西斯海爾德後,11月28日安特衛普港終於開放船運,至月底補給狀況開始舒緩,盟軍占領南方大港馬賽也對補給有所幫助。

儘管斯海爾德之役後前線暫時停頓,德國形勢仍然危急。雖然秋季時仍有軍事行動,如亞琛戰役(Battle of Aachen)和許特根森林戰役(Battle of Hürtgen Forest)等,不過西方的戰略形勢大致維持不變。在東方,巴格拉季昂行動(Operation Bagration)消滅了大半中央集團軍,蘇聯進展快速,紅軍一直推進到超越補給範圍才停止。到了11月,蘇聯顯然準備進行冬季攻勢,最可能發生在12月。

同時,盟軍空軍自1944年初就有效壓制德國空軍,使他們缺乏戰場情報能力也無能截斷盟軍補給。相反的,德軍白天的任何移動幾乎都立刻會被發現。截斷供給和轟炸羅馬尼亞油田使德國極度缺乏油和汽油。

德國部隊在1944年11月的唯一優勢是他們終於不再防守整個西歐,西方戰線縮短頗多且更靠近德國心臟地帶,即使仍在盟軍制空下還是明顯改善了他們的補給問題。除此以外,分布廣泛的電話和電報網代表不再必須用無線電通訊,因而剝奪了盟軍最強的武器,Ultra截聽。

1944年12月15日的西線情勢圖1944年12月15日的西線情勢圖

希特勒相信他的軍隊仍可長期防衛德國,只要能在短期內削弱西線的敵軍,希特勒更進一步相信他可以分裂盟軍使英國和美國不理會蘇聯獨自締結和平條約,若成功德國將可有足夠時間設計和生產更先進的武器(如噴氣飛機和超級重型坦克),並允許軍力集中到東部。對於這個判斷一般認為不切實際,因為盟軍擁有整個歐洲的空中優勢和有效干預德軍攻擊行動的能力。

不少德軍高階參謀擔憂盟軍的空中力量在天氣良好時可以有效遏制任何攻擊行動,希特勒忽略或駁回了這些擔憂,不過攻擊時間被特意定在晚秋,這個西北歐經常被大霧或低雲復蓋的季節,以消除盟軍空中威脅。

盟軍在荷蘭的進攻(市場花園作戰)於1944年9月結束,巴格拉季翁戰役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告終,戰略主導權暫時輪迴德國,他們相信對此主導權最好的利用方式是攻擊西部數量較少的盟軍,而不是龐大的蘇軍,因為即使是包圍和消滅整個蘇軍的不切實際計畫真的能完成,蘇聯還是會保有數量優勢。此外,東部多數“天然”防衛線還在德軍控制之下。

在西部,補給問題開始明顯阻礙盟軍作戰行動,雖然1944年11月開放安特衛普港使狀況稍微改善,但盟軍部隊過於分散,他們的陣地從南法一直延伸荷蘭,德軍計畫的假定是對此人員薄弱防線的一次成功打擊將可遏止盟軍整個西線的挺進。

有不少對西部的大型攻擊計畫被提出來,但德國最高指揮部很快將注意集中在其中的兩個,第一個計畫是用鉗形戰術包圍亞琛附近的美國陸軍,期能包圍美國第九軍和第三軍並奪回曾在今年稍早延滯美軍的極佳防衛地點,第二個計畫是用閃擊戰戰術進攻防衛薄弱的阿登,撕裂英美戰線和占領安特衛普。閃擊戰計畫後來被命名為“守望萊茵”,此名稱天生有欺敵作用,暗示西線戰略是停止和觀望。

希特勒選擇第二個計畫,因為他相信一個成功的包圍戰對整體情勢無補,並認為分割安格魯-美國聯軍的前景更有吸引力,蒙哥馬利和巴頓之間的不合眾所周知,希特勒希望可以從中取利。若攻擊成功,奪取安特衛普將可以將四個斷絕補給的軍陷在德軍戰線後方。

兩個計畫都將攻擊集中在美國的部隊上,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希特勒相信美國人缺乏戰鬥能力,並相信若聽到損失慘重的訊息美國的家鄉後線會崩潰。

過程

德軍最高指揮部,在希特勒的堅持下,於9月中決定向阿登進攻,如同1940年的法國戰役,不過當時德軍是先穿越阿登再接戰,而1944年的計畫則要求在森林內開戰,主力部隊將向西挺進至默茲河(Meuse River),然後向北到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阿登的狹窄地形將使快速移動困難,但到默茲河後的開闊平原為成功衝刺至海邊提供良好前景。

共選出四個軍參與這次作戰:

·第六SS裝甲軍,由澤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率領。此軍於1944年10月26日剛成立不久,內包含武裝黨衛軍第一SS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師”和第十二SS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此軍被託付此次作戰的主要目標,占領安特衛普。

·第五裝甲軍,由哈索·馮·曼陀菲爾(Hasso von Manteuffel)率領,負責進攻中路和占領布魯塞爾。

·第七軍,由埃里希·布蘭登貝爾格(Erich Brandenberger)率領,負責進攻最南路和保護側翼。此軍僅由四個步兵師組成,且沒有可做矛頭的裝甲集群,因此在整場戰役都沒什麼成果。

·第十五軍,由古斯塔夫-阿道夫·馮·燦根(Gustav-Adolf von Zangen)率領。此軍最近在市場花園作戰做過激烈戰鬥因而重整,被部署在阿登戰場最北端,負責牽制美軍部隊移動,若情況有利就自己進攻。

作戰總指揮為B集團軍司令瓦爾特·莫德爾,和西線總司令倫德施泰特。

計畫設計者們認為作戰成功有四項關鍵要素:

·攻擊必須完全出乎意料。

·天氣必須差,以消除盟軍空軍對德國進攻部隊和補給線的威脅。

·進度必須快,莫德爾宣稱若想有任何成功機會則必須在第四天到達默茲河。

·因為油料短缺所以必須從盟軍手中完整奪取油料,參謀總部預估他們必須在激烈戰鬥狀況下奪取到安特衛普所需油料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原計畫預計使用大約45個師,其中包括由12個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組成的裝甲矛頭和各種步兵單位,但後來因為嚴重人力短缺,所以被縮減成約30個師,裝甲部隊大多被留下來,但為了要防衛東部使得步兵單位不足。這30個新建師用掉一些德國最後的後備人力,其中包括由戰場老兵和那些原被認為太年輕或太老不適合戰鬥的新募兵混合組成的國民擲彈兵部隊。因為德國極端缺乏油料—那些無法用鐵路直接運輸的物資必須用馬拖以節省油料—攻擊行動因此從11月27日延遲到12月16日。

發起攻擊前,盟軍對於德軍的部隊移動完全一無所知,奪回法國時,法國反抗軍為盟軍提供了關於德軍部署的寶貴情資,但此一訊息來源在到德國邊境後便告枯竭。德軍在法國時使用英格瑪機加密的無線電傳遞命令,盟軍可以從中攔截和解密這些無線電從而得到稱為Ultra的情資,但在德國境內這一類的命令通常改用電話和電傳印表機傳遞,而且對關於這次進攻的所有相關行動特別下達了無線電靜默令。德國國防軍在7月20日暗殺事件後的肅清,也使得保全更為嚴密和減少泄密,秋季多霧的天氣也使盟軍偵察機無法正確判讀地面情報。

盟軍的情報單位從獲得的一點點情資相信了德國希望他們相信的,德國無力發起任何大型攻擊行動,事實上因為德國的努力,他們相信德國在北萊茵河杜塞道夫附近新組建了一隻防衛軍,這是靠增加防空陣地和蓄意增加無線電流量來達成。盟軍最高指揮部因此依據他們情報單位的評估判斷阿登是屬於平靜地區。

因為阿登被認為是平靜地區,基於經濟準則的考慮它被用來做為新部隊訓練地和做過激烈戰鬥部隊的休整地,因此美國部署在這個地區的部隊是缺乏經驗的部隊(美國第99步兵師和第106步兵師)和屢經戰陣前來此地整補的部隊(美國第2步兵師)兩者的混合。

德國為這次進攻計畫了兩項大型特戰任務,在10月時決定由奧托·斯科爾策岑(Otto Skorzeny),這位曾救出前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德軍指揮官,率領由會講英語的士兵組成的部隊進行麒麟作戰,這些士兵將穿著從屍體和戰俘身上奪來的英美軍制服和狗牌,前往敵後修改路標、誤導交通、製造混亂並占領默茲河位於列日和那慕爾之間的橋樑。11月底時又增加了一項充滿野心的特戰任務,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德海特中校(Friedrich August von der Heydte)將率領一隊空降兵進行史塔瑟作戰(Operation Stösser),他們將在夜晚被空投在敵後,占領馬爾梅迪(Malmedy)附近的一處重要路口。

德國情報單位預估蘇聯重起攻勢的日期在12月20日,蘇聯這次進攻目的將是擊潰德軍在東線的剩餘抵抗能力以打通前往柏林之路,他們希望史達林在得知德國開始進攻阿登後會延後作戰,待結果出曉後再行動。

希特勒和參謀群在作戰的最後準備階段離開了他們位於東普魯士的指揮部狼穴,短暫停留柏林後,希特勒在12月11日抵達位於南德的指揮部鷹巢,在1940年他曾成功指導對法和低地諸國作戰的地點。

德軍攻勢

武裝親衛隊第6裝甲軍團在北路進攻路線武裝親衛隊第6裝甲軍團在北路進攻路線

1944年12月16日,德軍開始進攻,在0530小時德軍向面對第六SS裝甲軍的盟軍發起猛烈火炮攻擊,0800小時德國全部三個軍皆開始向阿登進攻。在北部,底特里希率領的第六SS裝甲軍為突破列日向羅謝姆狹口(Losheim Gap)和艾森伯恩山脈(Elsenborn Ridge)進攻。中路曼托菲爾率領的第五裝甲軍向巴斯托涅和聖維特這兩個有極重要戰略地位的道路匯集點進攻。在南部,布蘭登伯格的第七軍向盧森堡推進以保護側翼不受盟軍攻擊。

在北部的第六SS裝甲軍的步兵單位進展不太順利,因為他們在艾森伯恩山脈遇到美國第2步兵師和第99步兵師的頑強抵抗,延緩了他們的推進,這使底特里希被迫提早出動他的裝甲部隊,但自12月16日起阿登部分地區便被籠罩在雪暴中,雖然這如德軍所願將盟軍空軍牽滯在地面,此天氣被證實對德軍也是問題,因為差勁的路況妨礙他們的推進,不良的交通管制導致嚴重交通阻塞和前線單位缺乏油料。

中路的德軍進展比較順利,他們進攻的地點是由美國第28步兵師和第106步兵師所據守的20英里寬的西尼·艾弗爾(Schnee Eifel)地區。進攻這裡的德軍並沒有如北路一樣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但居然成功的使用鉗形戰術包圍第106師的兩個團(第422和423團)並迫使他們投降,這要歸功於曼托菲爾成功運用了他的新戰術。美國陸軍官方歷史寫道:“至少七千人被損失在這裡,實際數字可能接近八或九千,損失的武器和裝備的總數,當然,也是非常慘重,因此西尼·艾弗爾之役代表的是美國在1944-45年歐洲戰區損失最嚴重的挫敗。”

第7軍團在南路進攻路線第7軍團在南路進攻路線

曼托菲爾戰線南方的主要攻勢是各進攻師越過烏爾河(River Our)

,然後對重要路口聖維特和巴斯托涅加強施壓,裝甲縱隊攻取外圍村落。這些村落的頑抗以及德方的交通混亂,使美國第101空降師得以在12月19日乘卡車抵達巴斯托涅。巴斯托涅的激烈抵抗,特別是這裡的美國工兵部隊表現特別顯著,使德軍無法快速攻取此鎮,因此裝甲縱隊由兩邊繞過,巴斯托涅在12月20日被斷絕交通。

在最南方,布蘭登伯格的三個步兵師在前進四英里後便被美國第八軍團攔下,此戰線從此被牢牢守住,布蘭登伯格指揮下的部隊只有第5傘兵師得以在內側翼向前推進12英里,以完成他們被特別指派的任務。

艾森豪和他的主要指揮官們12月17日發覺在阿登的戰鬥是一次大型進攻而不是地方性的反擊,因此命令了大量援軍前往此地區,在一星期內有250,000的部隊被送往此地,除此之外,第82空降師也被空投在靠近列日的地方,以支持突出部北方的戰鬥。

史塔瑟作戰

原本預定在12月16日清晨開始的此作戰,因為壞天氣和油料的短缺使得時間被後延一天,新的空投時間設為12月17日0300小時,空投區是馬爾梅迪北方11公里,作戰目標是占領巴拉克·米裘(Baraque Michel)路口,馮·德·海德中校和他的部下將攻下此地並據守約24小時,直到第十二SS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前來接替為止,以阻礙盟軍援兵和物資流入此地。

12月16日午夜剛過不久,112架Ju 52運輸機載著1,300名德國傘兵在一場強大雪暴中起飛,強風和視線不良導致許多飛機飛離航線,也使傘兵甚至最遠被投在離預定空投區12公里遠的地方,僅有小部分的部隊降落在靠近預定空投區的地方,即使是飛機距離預定空投區相對較近的傘兵也很多被強風吹離目標並使他們降落困難很多。

至中午時分終於有約300名傘兵集結,但若要對抗盟軍此軍力仍然太小太弱,馮·德·海德中校放棄了原定奪取路口的計畫,改下令他的部隊用類似游擊戰的方式騷擾附近盟軍。因為跳傘分布範圍很廣,阿登各處皆通報有德國傘兵降落,這使盟軍相信德軍進行了師級的空投,結果造成很大混亂並使他們將部隊部署在後方而不是送往前線對抗德軍主力。

麒麟作戰

奧托麒麟作戰後被稱為“歐洲最危險的人”奧托麒麟作戰後被稱為“歐洲最危險的人”

史科茲尼成功率領一小部分他的由變裝、

會講英語的德軍組成的營滲透入敵後,他們雖然未能完成關鍵任務奪取謬斯河上的橋樑,但此營的存在使盟軍在各層面的軍事活動皆產生混亂,流言像野火般漫延,甚至連巴頓將軍都提高警覺並在12月17日向艾森豪將軍描述狀況時說道:“德鬼……會講完美英語……製造地獄、剪斷電線、轉動路標、使各師提心弔膽並將一個突出部硬推入我們的防線。”

檢查哨很快在盟軍後方各處設立,這嚴重減緩士兵和裝備的移動速度,憲兵用每個美國人都應知道的事考驗軍人,如米老鼠的女朋友是誰、棒球的比數或伊利諾州的首府,其中後者導致布拉德利將軍被短暫拘留,雖然他給出了正確答案斯普林菲爾德,但詢問的美國憲兵顯然認為首府是芝加哥。

更加嚴密的防範措施加大了德軍滲透者行動的難度,其中的一些人被捕,他們甚至在被質詢時仍進行他們散布錯誤訊息的任務,當被詢問他們的任務時,一些人回答他們被下令前往巴黎暗殺或俘虜艾森豪將軍,將軍周遭保全因此極大提升,且被限制在他的指揮總部內。因為這些俘虜被捉時身著美軍制服,因此在不久後他們就被槍決,這是當時所有正規軍的標準處置方式。日內瓦公約對於這方面並未清楚說明,僅表示所有士兵必須穿著制服以識別他們戰鬥員的身份。史科茲尼了解如果他們在開火時身穿德軍制服此種作戰就仍在國際法容許範圍內。史科茲尼和他的手下完全了解他們被捕後極可能遭受的命運,且大多數在盟軍制服下還穿了一套德軍制服。史科茲尼逃過了追補,活到戰後,並可能參與前納粹SS成員(ODESSA)的地下逃脫網路Ratlines。

馬爾梅迪屠殺馬爾梅迪屠殺

在北部,“第六SS裝甲軍”的主要裝甲矛頭派普戰鬥群(Kampfgruppe Peiper)的4800名士兵和600台載具,在武裝親衛隊約亨·派普上校(Jochen Peiper)的指揮下,向西往比利時方向前進。他們在12月17日0700小時奪取了美軍靠近布爾根(Büllingen)附近的一處存油基地,稍停補充油料後,他們繼續向西,在1230小時接近一個小村落包格涅茲(Baugnez),位於馬爾梅迪和李格諾維爾(Ligneuville)之間半路的山頂上,他們在此遭遇屬於美國第285炮兵觀測營的小部隊,短暫接火後美軍投降,他們在被解除武裝後和其它更早被俘虜的美軍(約150人)一起被趕去站在一處靠近路口的空地,他們在這裡被掃射,是什麼導致開火併不明朗且沒有記錄顯示SS軍官下令開火,不過此類槍殺戰俘事件對於在東線的雙方較為普遍。此事件迅速傳遍盟軍戰線,此後,士兵們便普遍不留SS或德國傘兵的戰俘。被俘虜的派普戰鬥群士兵戰後被送往馬爾梅迪屠殺審判法庭。

戰鬥仍在繼續,傍晚時“第一SS裝甲師”矛頭已向北推進接戰美國第99步兵師而派普戰鬥群則到達斯塔沃格(Stavelot)前方。他早已落後進度,因為從艾弗爾(Eifel)到斯塔沃格已花了36小時,在1940年這段路程只花了9小時。美軍在撤退時把橋樑和油槽都炸掉以免德軍獲得他們極度須要的油料和進一步減緩他們的速度。

另一個小規模屠殺發生在衛若斯(Wereth),位於聖維特東北約一千碼的地方。1944年12月17日,11名非裔美國人在此地在和平的投降之後,被折磨然後被屬於韓森戰鬥群(Kampfgruppe Hansen)SS第一師的人槍殺,殺人者的身份至今不明,也從未因為此罪行受到懲罰。

派普戰鬥群的進攻

派普在12月18日進入斯塔沃格,在此遭遇美方守軍的頑強抵抗,在未能擊敗此地區的美軍後,他在鎮內留下一小部支持部隊,然後率領大部分的軍力向特魯瓦蓬(Trois-Ponts)的橋樑前進,但在他抵達時此橋已經被美國工兵部隊摧毀了,派普離開此地前往格萊茲村(La Gleize),然後再由此往斯圖蒙(Stoumont),在派普接近此地時,美國工兵部隊將橋炸掉並據守壕溝準備打一場艱苦的戰鬥。

美軍在12月19日重新奪回防禦薄弱的斯塔沃格,這使他的部隊被切斷與主力部隊和補給的聯繫,隨著他們在斯圖蒙的處境越來越絕望,派普決定撤往格萊茲並在那裡設下防線等待德軍的救援部隊。在12月23日派普決定突圍重回德軍防線,此戰鬥群的士兵被迫留下他們的載具和重裝備,不過大多數得以逃脫。

聖維特位於中間的小鎮聖維特,一處極重要的道路匯集口,是對曼托菲爾和底特里希部隊的嚴峻挑戰,防守方由美國第七裝甲師帶頭,並包括第106步兵師一個團和一些來自第九裝甲師和第28步兵師的小部隊,他們在布魯斯·C·克拉克將軍(Bruce C. Clarke)指揮下成功抵擋了德軍的進攻,因此相當大的減緩了德軍前進速度,聖維特在12月21日被命令放棄,美軍部隊退往此地區布有壕溝的據點,形成德軍成功推進的威脅,12月23日,隨著側翼被德軍擊潰防線已無法維持,美軍部隊被命令撤至尚姆河(Salm)以西。因為德軍的計畫原要求在12月17日1800小時占領聖維特,因此在此地和周遭的拖延對他們的時間表形成重大打擊。

12月19日,盟軍高階將領在凡爾登(Verdun)一處碉堡會議,艾森豪在了解了若對方是空曠地的攻方而非守方的情況下消滅德軍會容易很多之後,他告訴將軍們:“目前形式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機會而非災難,在座各位不許有不高興的表情。”巴頓了解了艾森豪的意思,便回響道:“我們乾脆放膽讓他們一路衝到巴黎,然後我們就可以確實的將他們切斷和咀嚼。”艾森豪詢問巴頓他的美國第三軍(位於中南法)轉北反擊需花多少時間,他說他可以在48小時內完成,此答案令其它將軍感到不可置信,事實上在他前來聚會之前,巴頓已下令他的幕僚準備轉北,當艾森豪詢問他的時候移動已在進行中了(Citizen Soldiers, p 208)。艾森豪將美國第一軍團和第九軍團自布拉德利的第12集團軍移除並改置於蒙哥馬利的英國第21軍團指揮下。

12月21日,德軍已包圍巴斯托涅,此地據守著美國第101空降師和第10裝甲師戰鬥指揮部B,鎮內狀況艱難,多數醫療用品和醫療人員皆已被俘虜,糧食不足,彈藥存量低到火炮組員被禁止向挺進的德軍開火除非有大部、密集的對象。德軍雖然頑強進攻但仍無法攻下此地,德軍指揮官向巴斯托涅的美軍指揮官送交此要求:

給被包圍在巴斯托涅鎮的美軍的指揮官:戰爭的好運正在轉向,這一次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包圍了美國在巴斯托涅和其附近的軍隊……只有一個可能使被包圍的美國部隊免於完全復滅,那便是這個被包圍鎮值得尊敬的投降……若此提議被拒絕,一個德國炮兵軍和六個重防空營已預備好消滅美國部隊……這些火炮導致的慘重平民死傷將與美國著名的人道不合……——德國指揮官

當安東尼·麥考利夫準將(Anthony McAuliffe)被德國的投降邀請吵醒,他的惱怒回響被不少人提及但大概不宜印出,不過沒有人對他送交德軍紙上所寫有異議:“Nuts!”。(這個單字在北美俚語有許多不同的意思,包括“該死”、“瘋了”和“睪丸”,在這裡這是用來代表拒絕,類似“算了吧”。)

德軍選擇在數個地點集中攻勢順序發起攻擊,而非一次全方位同時攻擊,雖然這迫使防守方為了擊退進攻不斷移防救援,但也使德軍浪費數量優勢。

為了確保在吉維特(Givet)、狄南特(Dinant)和那慕爾(Namur)安全橫越默茲河,蒙哥馬利在12月19日下令附近的少量部隊守住那些橋樑,這導致匆忙集結的軍力包含了後方梯隊、憲兵和陸軍航空兵成員。將坦克交回重新裝備的英國第29裝甲旅,也被命令拿回他們的坦克並前往此地區,在荷蘭的英國第30軍也開始往此地區移動。

盟軍反攻

德軍遠未能達成預定目標德軍遠未能達成預定目標

在12月23日天氣開始改善,

這使盟軍空軍得以攻擊,他們對德軍後方補給點進行毀滅性的轟炸,P-47也開始襲擊路上的德軍部隊。盟軍空軍對巴斯托涅的守軍也有所幫助,空投了他們非常須要的補給:藥品、食物、毛毯和彈藥,一些志願的軍醫用滑翔機飛進去並在一間工具室進行手術。

至12月24日德軍推進已被有效遏止在謬斯河前,英國第30軍的部隊據守著吉維特、狄南特和那慕爾的橋樑,美國的部隊也準備好接替。德軍已超出他們的補給範圍,油料和彈藥的短缺變得很急迫,直到目前這個階段德軍損失仍然輕微,特別是裝甲部隊,除了派普的部隊外幾乎全未損傷。在24日傍晚,哈索·馮·曼托菲爾將軍向希特勒的軍事副官建議停止所有攻擊行動並撤回齊格菲防線,被希特勒拒絕。

當時巴頓的第三軍正在為解救巴斯通尼奮戰,12月26日16時50分,美國第37裝甲團的前導部隊抵達巴斯通尼,結束圍城。

德軍反擊

為了持續進攻,德軍在1月1日發起了兩個新的作戰。在9時15分,德國空軍發起地板作戰,這是一個針對盟軍在低地諸國機場發起的大型作戰,此作戰使盟軍有約465架航空器被擊毀或嚴重損傷,不過德國空軍損失277架飛機,其中62架毀於盟軍戰鬥機,88架毀於盟軍高射炮,84架毀於友軍高射炮(因為任務的秘密性,德軍高射炮部隊未被知會此作戰)。當盟軍在十數日內就補足損失的同時,此作戰使德國空軍:“前所未有的虛弱,且再也無力發起任何大型攻擊。”(A World At Arms, Gerhard Weinberg)

在同一天,德國G集團軍向兵力稀疏分散在110公里長防線的美國第七軍發起諾德萬德作戰(Operation Nordwind),這是德國在西線的最後一次大型攻勢。之前已在艾森豪命令下向阿登輸送部隊、裝備和補給的美國第七軍很快就進入危及狀態,至1月15日,第七軍所屬的美國第六軍團在阿爾薩斯陷入生死存亡的三面作戰,隨著傷亡數不斷累積,和替代兵力、坦克、彈藥和補給的短缺,第七軍被迫在1月21日撤至默德河(Moder River)南岸的防守位置,德軍在1月25日終於結束進攻,在諾德萬德作戰艱苦、絕望的戰鬥中,第六軍團受到了14,716的死傷,第七軍的死傷總數不明,不過至少包括9,000的戰傷和17,000的傷病。(Smith and Clark, “Riviera To The Rhine,”)

盟軍獲勝

抹除突出部,盟軍的反攻抹除突出部,盟軍的反攻

雖然德軍停止進攻,但他們仍然控制著在盟軍防線上的危險突出部,因此盟軍決定南部以巴斯托涅為中心的巴頓的第三軍向北進攻,北部蒙哥馬利的部隊向南突擊,這兩支部隊計畫將在霍弗萊茲(Houffalize)會合。

1945年1月的氣溫不尋常的低,卡車必須每半小時啟動一次不然內部的油會結凍,武器也會結凍,不過不顧這些進攻仍然繼續進行。

艾森豪希望蒙哥馬利在1月1日開始攻擊,目標是與推進中的巴頓第三軍會合併將大多數正在進攻的德軍切斷退路,以將他們陷入包圍。不過,拒絕冒險用準備不良的步兵在雪暴中進攻戰略上不重要地區,蒙哥馬利遲至1月3日才發起攻擊,此時大量的德國部隊已成功脫離接戰,雖然丟下了他們的重裝備。

在攻勢剛開始時,兩軍相隔約40公里,進度皆被限制在約一天一公里,多數德軍成功的以邊戰邊撤的方式撤離戰鬥區域,雖然因為油料的缺乏使德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必須被放棄。在1945年1月7日,希特勒同意從阿登撤離部隊,包括那些SS裝甲師,因此結束了所有攻勢作戰。

盟軍爭議

在希特勒發出撤退命令的同一天,蒙哥馬利在1月7日在松荷芬(Zonhoven)召開了一次記者會,在那裡他承認美國部隊的“勇氣和良好戰鬥素質”對勝利的貢獻,並將美國人描述成典型是“非常勇敢戰鬥的人,有成為一個偉大士兵所需的堅韌”。接著他描述盟軍團結合作的必要性,並讚揚艾森豪,他說:“團結贏得戰鬥,戰鬥勝利贏得戰爭,在我們的團隊,隊長是艾森豪將軍。”

此記者會引起一些爭議,因為他的言論被理解成自我吹捧,特別是他聲稱當狀態“開始惡化時”,艾森豪將北部交給他指揮。艾森豪和巴頓皆認為這錯誤描述了英軍和美軍在阿登的戰鬥中所占相對的比例,在艾森豪和巴頓著名反感言論中,蒙哥馬利沒有描述除了艾森豪外任何美軍將領的貢獻的行為被認為是一種污辱,而只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帶兵能力上。蒙哥馬利說他認為反攻進行的很順利但沒有說明為什麼將進攻延遲至1月3日,後來他將這個歸因於他須要更多時間準備。據邱吉爾說,巴頓從南部的進攻雖然穩定但速度慢且受到嚴重損傷,蒙哥馬利聲稱他試著要必免這種狀況。

蒙哥馬利後來承認錯誤寫道:“我現在認為我從來不應該召開那個記者會,美國將軍們對我的反感之大,不管我說了什麼都注定是錯的,因此我應該什麼都不說。”艾森豪在他的回憶錄如此評論:“我懷疑蒙哥馬利曾經了解一些美國將軍到底有多憤怒,他們認為他貶低了他們,而他們則沒有很慢回以輕蔑和鄙視。”

布拉德利和巴頓皆威脅要辭職,除非蒙哥馬利被撤換,布拉德利隨後開始招徠媒體,據說他後來幾乎很少離開指揮總部“除非有至少15名新聞記者”,並有傳言他和巴頓然後開始泄露對蒙哥馬利有害的情資。艾森豪,在他的英軍代理人亞瑟·泰德(Arthur Tedder)的支持下,有意將蒙哥馬利解職,不過最終來自蒙哥馬利和他的參謀總長弗雷迪·德·金根少將(Freddie de Guingand)以及美國沃特·貝戴爾·史密斯中將(Walter Bedell Smith)的干預使艾森豪重新考慮並使蒙哥馬利得以致歉。

雖然德軍的推進被制止,整體狀態仍然頗為危險,在1月6日,溫斯頓·邱吉爾再次向史達林要求支持。1月12日,紅軍在波蘭和東普魯士發動維斯特拉奧德攻勢(Vistula-Oder Offensive),蘇聯方面的訊息聲稱這次的進攻比計畫時間還提早,不過大多數西方的看法對此存疑,並認為蘇聯這次進攻因為西方的狀況而延後,史達林等待雙方耗儘自己軍力。

突出部之役在兩支美軍於1945年1月15日會合後正式結束。

結果

傷亡評估

位於比利時的突出部之役記念館位於比利時的突出部之役記念館

對於傷亡的評估各自有很大差異,美國官方數據為美軍死傷80,987人,其他方的評估數據則界於在70,000至104,000人之間。英軍損失了1,400人。德軍最高指揮部對於死傷的官方數據為84,834人,其他方的評估數據則界於60,000至100,000人之間。

盟軍趁著戰後的優勢施壓,在1945年2月剛開始時,戰線與1944年12月時的狀況差不多,2月初盟軍在西線發起全面攻勢,北部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向亞琛(Aachen)前進,中部由寇特尼·霍奇斯(Courtney Hodges)指揮,南部則是巴頓。蒙哥馬利在12月和1月間的作為,包括1月7日的記者會,進一步損毀他與他的美軍盟友的關係直到戰爭終了。

德軍在此戰役受到的損傷許多方面皆是致命的,德國最後的備役現已用盡,德國空軍已毀,西線的德軍被推回,最重要的是,現在是攻下東線的時機,東部的德軍已無力阻止蘇聯巨象的前進,德軍在兩線皆不斷失敗並且再也未能恢復。

史料記載

美軍這時缺乏在戰區的支持部隊,《美國軍事歷史》寫道:

“缺乏替換步兵對抗敵軍反攻的艾森豪將軍,提供了在役黑人自願加入步兵任務的機會,超過4,500人回響,其中許多人自願降級以符合需求,第六軍團將這些人組成臨時連隊,第12軍團將他們組成排加入現有步槍連,這些自願者的傑出戰績,特別是在那些排服役的人,預示著戰後部隊關於雇用黑人傳統的改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