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硝煙的歌聲

穿越硝煙的歌聲

《穿越硝煙的歌聲》是一部由高峰執導,呂聿來、許薇主演的電影。2015年8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以湖南邵陽籍大音樂家賀綠汀的文藝抗戰故事為背景,圍繞抗日戰歌《游擊隊歌》的創作歷程,講述以賀綠汀為代表的文化精英如何用音樂作為“武器”喚起民眾抗爭的紅色革命故事。2015年11月3日,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十一屆中美電影節上榮獲“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優秀主題電影金天使獎”。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穿越硝煙的歌聲《穿越硝煙的歌聲》劇照
賀綠汀在1934年成名後,毅然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投入抗日戰爭。在奔向延安的路途中,歷經日軍轟炸,食物短缺,生活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日演出,喚醒民智。在這次戰爭洗禮下,創作了抗日戰歌《游擊隊歌》。 影片以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的傳奇經歷為軸,將鏡頭聚焦在賀綠汀的青年時代,並根據時空變化將故事分為三個段落:
一是上海階段,賀綠汀在音樂界聲名鵲起,憑藉《牧童短笛》蜚聲國際,後投身影壇創作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並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與日本琴王“斗藝”,塑造了一個富有愛國熱情的青年藝術家形象。
二是抗戰爆發後,賀綠汀放棄優渥的生活,告別妻女,同師友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延安途中遭遇日軍轟炸。在食物短缺、生活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抗日演出,這是賀綠汀革命意志成長的階段。
三是到達山西臨汾根據地之後,賀綠汀被游擊隊抗戰的英雄事跡所感動,創作了戰歌《游擊隊歌》,歌曲廣泛傳唱,產生了很大影響,終成“紅色經典”。

演職員表

導演:高峰
編劇:王青偉
主演:呂聿來/許薇

幕後製作

拍攝地點

穿越硝煙的歌聲穿越硝煙的歌聲
該片於2015年2月13日開機,輾轉山西、北京、上海拍攝後,於3月19日走進影片主人公賀綠汀的家鄉——湖南省邵東縣進行最後的拍攝,之後轉入後期製作階段。《穿越硝煙的歌聲》劇照“依託展現抗日戰爭時期傳唱度極高、影響力極大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的創作歷程,勾畫出中華民族全民抗戰的濃烈畫卷,基調昂揚有力。”導演高峰介紹,作為抗戰勝利的獻禮作品,電影《穿越硝煙的歌聲》一改以往表現抗戰主題的影視劇的創作視角和手法,而把關注點投射到在抗戰過程中有著積極貢獻的文化精英身上。

收尾拍攝

《穿越硝煙的歌聲》《穿越硝煙的歌聲》
2015年3月19日,電影《穿越硝煙的歌聲》走進影片主人公賀綠汀的家鄉湖南邵東縣進行最後拍攝。
作為收尾取景,高峰特意將取景地點選在邵東縣大雲山竹海,高峰說:“之所以選擇邵東縣作為最後的取景地點,是因為這裡是賀綠汀的家鄉,我們想在電影裡展現帶有湖南特色的風土人情,並以回歸故里的形式向賀先生致敬。”而賀綠汀的扮演者呂聿來則表示,自己從小聽著賀綠汀的歌曲長大,本身就有著特別的情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表演展現出革命時期的熱血青春,這不僅僅是一部革命電影,也是一部詩意化的電影,一部青春藝術片。在現場,導演和兩位主演共同演唱了賀綠汀的著名曲目《游擊隊歌》,表達對革命前輩的尊敬和喜愛
電影《穿越硝煙的歌聲》一改以往抗戰影視劇的傳統視角,跳脫再現歷史事件的傳統表現手法,把關注點投射到在抗戰過程中有著積極貢獻的文化精英身上,勾畫出中華民族全民抗戰的濃烈畫卷,基調昂揚有力。

形象塑造

採用大量賀綠汀的早期音樂作品,通過《牧童短笛《搖籃曲》寫出初到上海的明快,《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則是家國遭難時的哀吟,再到輕快樂觀的《游擊隊歌》鼓舞士氣,音樂運用與情節推進相得益彰,賦予了該片獨特的文藝氣質,讓觀眾從熟悉的歌聲中回到激盪人心的抗戰年代。
電影音樂的巧妙使用,還有效地促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其中《天涯歌女》的多次變奏更是呼應不同空間中人物的心境轉折。此外,影片剪輯緊湊流暢,賀綠汀挺身而出代替張一凡與日本琴師“斗藝”的場景,動作性剪輯將文人斗琴拍出了劍客對決般的快感與氣勢。

影視評價

電影用心挖掘題材的獨特性,充分運用音樂元素進行主題表達,將《游擊隊歌》中樂觀的節奏轉化為電影中激昂的抗敵精神,渲染了全民抗戰的歷史氛圍。

《穿越硝煙的歌聲》表達的是藝術與時代的共振、與人民的交融,影片中青年們甘灑熱血、力挽狂瀾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是應該得到傳承光大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下中國電影應當努力開掘的文化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