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戰役

空降戰役,是較大規模的空降兵力通過空中機動後在敵戰略或戰役縱深內實施進攻的戰役,空降戰役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戰役定義

是較大規模的空降兵力通過空中機動後在敵戰略或戰役縱深內實施進攻的戰役,可在大規模契約戰役中進行,有時也可獨立實施,通常用以配合地面軍隊或登入軍隊的進攻,加速實現戰役或戰略目的。

歷史說明

空降戰役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如 1940年德軍以兩個師以上兵力在荷蘭比利時的空降和兩個師以上兵力在克里特島的空降,1944年美英盟軍以三個師在法國諾曼第的空降等。戰後,隨著空中機動能力的提高和空降兵的發展,空降戰役的縱深進一步增大,如1979年蘇軍以兩個師在阿富汗的機降、傘降,直接達成了戰略目的。空降戰役,能超越天然和人工障礙及敵軍戰線,在敵縱深直接奪占預定目標,或在敵後摧毀其指揮機關、後方基地和控制交通樞紐等,以破壞敵整體作戰能力;但對空中掩護和支援的依賴性大,在敵後獨立持久作戰易陷於被動,協同易遭破壞,後續補給困難。通常根據敵情、地形、氣象條件和空降兵力、空中運輸能力以及航空兵支援能力等,確定空降戰役目的和方式、規模、地域、縱深以及突擊的目標和扼守的地域。一般選擇與敵安危相關、無重兵防守,特別是附近無坦克、機械化部隊並易於攻占和扼守的地區為突擊目標。空降戰役,注重奪取、保持局部制空權和合理使用空降兵力;通常首先組織優勢的地、空火力,摧毀敵防空兵器,打擊敵空中力量,並有計畫地採取偽裝、佯動和電子干擾等措施;而後利用可乘之隙,實施隱蔽突然的空降,給敵出其不意的攻擊。現代條件下,空降戰役的地位更趨重要,垂直包圍、垂直登入、遠程奔襲和縱深打擊等樣式和手段格廣泛運用。反空降戰役,是殲滅較大規模空降之敵的戰役。通常在戰役或戰略縱深內進行,一般由戰役軍團在航空兵、戰役戰術飛彈部隊及地方武裝協同下實施;有時在守備兵團的協同下,與陣地防禦戰役或抗登入戰役配合進行;對於穩定戰局、鞏固後方和支援正面作戰等,具有重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