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Air Force Early Warning Academy)是中國預警監視領域的專門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監視和電子對抗均為主體學科專業的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軍指技兼容的中級軍事任職教育院校;主要承擔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系統和空軍地面電子對抗部隊指揮技術軍官及士官培養任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首批"教學優秀單位"和"2110工程"三期整體條件建設院校。 學院組建於1952年,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和雷達學校,1983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1992年升格為軍級院校,2004年確定為中級軍事任職教育院校,2011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學院更名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 根據2018年3月國防部網和中國軍網信息顯示,學院共設立4個校區,分別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黃陂區和宜昌市、隨州市,總占地面積230多萬平方米;招收5個專業8個專業方向,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包含4個授予方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52年,以南昌第二十三步兵學校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以南京第三通信學校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技術專科學校,隸屬總部。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防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防空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技術專科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雷達學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合併,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防空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防空 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雷達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195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技術專科學校合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兵學校。

196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兵學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信學校的一部分合併,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專科學校(番號為空字099部隊)。

1975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專科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校。

1983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隸屬廣州軍區空軍。

1992年8月,學院由廣州軍區空軍轉隸為空軍直屬單位,學院在全軍院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中由師級院校升格為軍級院校。

1993年,學院被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評為“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6年,學院增設黃陂校區。

2000年,在首批本科教學評價中,學院獲得“全軍教學優秀單位”。

2003年,學院被確定為空軍唯一一所現代化教學工程試點院校,負責承擔專業院校的22項試點任務。

2004年3月,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雷達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月,學院納編了宜昌和隨州兩個校區,被定位為中級軍事任職教育院校。

2007年,學院有三個學科專業領域的29個項目,被列為軍隊“2110工程”二期學科專業領域重點建設項目。  

2011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2月,學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特聘院士5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授、副教授200多名,全國、全軍優秀教師15名,13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專職院士:王永良(中國科學院院士)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王永良  

全國優秀教師:王永良   等

軍隊科技領軍人才:王永良  

全軍優秀教師:王紅、潘誼春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陳輝等  

院系設定

根據2018年3月國防部網和中國軍網信息顯示,學院招收5個專業8個專業方向。  

專業專業方向
預警探測雷達技術與指揮/預警技術與指揮
雷達工程雷達技術與指揮/預警技術與指揮/預警技術保障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預警情報處理與運用
網電指揮與工程電子對抗技術與指揮
無人系統工程無人機運用與指揮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8年3月綜合信息顯示,學院有3門全軍優質課程,4門國家精品課程,院內建有實裝雷達訓練基地。  

全軍優質課程:微波技術與天線   等

國家精品課程:微波技術與天線、雷達兵旅(團)戰術   、低空雷達原理與維修   、雷達信號處理與動態技術

• 教學成果

1989年,學院“三到一長期”教育成果先後被評為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011年,由學院編寫出版的該體系建設領域第一本專著《戰略預警體系概論》榮獲全軍軍事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學院先後為部隊培養輸送了7萬餘名優秀指揮技術軍官,其中,20多人成長為共和國將軍、中科院院士和軍隊名師,15人榮獲“祖國邊陲優秀兒女獎章”,所帶的基層單位中有13個被中央軍委和空軍黨委授予榮譽稱號。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2月,學院有5個國家和軍隊重點學科,6個軍隊2110重點學科建設領域,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包含4個授予方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全軍重點學科:軍事裝備學等  

軍隊2110重點學科建設領域:戰略預警學等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軍事裝備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軍事情報學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軍事裝備學、軍事情報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軍事裝備學、軍事訓練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專業學位授權點:軍事(授予方向:軍事指揮、軍事裝備)、工程(授予方向:兵器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2月,學院有3個軍隊(省)級重點實驗室,成立了12個院級研究中心   。  

軍隊(省)級重點實驗室:雷達兵器運用工程實驗室   、某預警實驗室   等

科研成果

1990年,學院由萬山虎等研製的“雷達模—數混合穩頻設備”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由王士俊、徐毓等研製的“雷達團戰術模擬訓練系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2008年期間,學院共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全軍、空軍“十五”計畫課題在內的45項。2011年,由科研部部長王永良主編的《雷達陣列空時抗干擾技術研究與套用》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學院完成15項關係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大科研課題   。  

截至2015年6月,學院攻克十多個重大項目,有3項重點課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學院王永良教授領銜主持研製的“雷達空時自適應抗干擾技術及套用”項目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圖書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圖書館

根據2018年3月國防部網和中國軍網信息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圖書館藏書50萬冊,數字圖書120萬冊,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  

• 學術期刊

空軍預警學院學報 空軍預警學院學報

《空軍預警學院學報》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電子科技文摘》、《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的來源期刊。《空軍預警學院學報》主要刊登本院師生撰寫的以預警監視技術、信息對抗技術、軍事信息技術為主的學術論文。  

文化傳統

學院標識

• 院徽

院徽 院徽

精神文化

• 院風

忠誠、精武、創新、奉獻    

• 院訓

先知先行,樹德樹人    

• 雪蓮精神

傲霜鬥雪,博弈空天,勵精圖治,忠誠奉獻  

• 院歌

《預警空天創輝煌》 我們肩負著祖國的希望,從軍營戰場走向課堂。長江兩岸我們白手起家,跨越的步伐超越了夢想,超越了夢想。國家天空有我們守望,空天一體我能攻能防,為信息化戰鬥編織天網,預警未來再創輝煌,預警未來再創輝煌。 先知先行我心在飛翔,青春把理想讀向遠方。三到一長期是我們的承諾,精神的高地雪蓮在綻放,雪蓮在綻放。國家天空有我們守望,空天一體我能攻能防,為信息化戰鬥編織天網,預警未來再創輝煌,預警未來再創輝煌,再創輝煌。 院歌 院歌
資料來源: 

現任領導

學院政委:商建亮  

學院院長:藍江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