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地面作戰勳章

空軍地面作戰勳章

空軍地面作戰章,授予參加過三突擊戰或支援戰和在行動中受傷或受嘉獎的空軍人員。

空軍地面作戰章簡介

徽章徽章
空軍地面作戰章,授予參加過三突擊戰或支援戰和在行動中受傷或受嘉獎的空軍人員,佩帶在左胸袋下方(無胸袋的佩帶在相同位置)

徽章介紹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LuftwaffeGroundAssaultBadge),德文“ErdkampfabzeichenderLuftwaffe”。於1942年3月31日正式設立,授予所有參加地面軍事行動的空軍人員,由柏林的馮·威奇(vonWeech)教授設計。獲授人數不詳。
隨著戰事的日益殘酷,和作戰人員的匱乏,德國空軍Luftwaffe人員越來越多的參與地面作戰(其中著名的空軍HermannG?ring裝甲師),這個獎章已經不足以表彰空軍官兵地面作戰的英勇行為和頻繁殘酷的作戰次數,1944年11月11日數字空軍地面攻擊獎章正式設立,分為25、50、75和100次四個種類。由於這些獎章極其稀有,實際上關於是否被實際授出一直在激烈辯論。

徽章技術信息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章體上部由一隻德國空軍鷹飾緊抓著萬飾,疊加在一團烏雲上,烏雲伸出一條閃電並有箭頭劈開下部地面裝飾圖案。多數情況下鷹飾緊抓萬飾是單獨的鎳片,用一顆(或者兩顆甚至三顆)鉚釘,鉚釘在烏雲圖案上。戰爭後期,為了簡化生產流程,一些空軍地面攻擊獎章鷹飾和章體是整體鑄造。章體外圍是兩邊各7束3片完整橡葉(沒有橡樹果)橢圓型飾環,上部橡葉束尖對尖匯合,鷹飾展開的鷹翼伸出橡葉飾環,飾環下部中心束結裝飾。烏雲和橡葉飾環有鏤空間隙,在烏雲圖案上方為3束3片完整橡葉。烏雲、閃電、地面和橡葉飾環被不同生產廠家的不同處理特性部分氧化變黑。近似的尺寸數據:章體高56mm;寬43mm;鷹飾(包括萬飾)高21mm;鷹飾翼展41.5mm;飾環寬度7-7.5mm。下圖:左一,獨立的鉚釘鷹飾,表面氧化、鍍銀處理典型;中,獨立的鉚釘鷹飾,鷹飾鍍銀清晰,橡葉飾環(由於材質不同?)已經氧化,但比較(烏雲、閃電、地面)卻非生產時技術處理;右一,整體鑄造鷹飾,僅僅是突起在章體表面,工藝略顯粗劣。
徽章徽章

類型

整體鑄造的別扣基座細節整體鑄造的別扣基座細節
整體鑄造的別扣基座細節整體鑄造的別扣基座細節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章體背面平整,使用不同的別扣組合(即使同廠生產,也會由於生產時期、生產材質的影響,使用不同的別扣組合)。常見的分3種類型:
1.別扣組合在章體背後預留的凹槽焊接,通常使用中間寬大兩端尖窄的扁平別桿(寬葉型),別鉤垂直焊接進預留圓孔內;
2.直接焊接在章體背面傳統的別扣組合;
3.主要出現在晚期整體鑄造鷹飾章體上,整體鑄造的別扣基座和掛鈎,曲把拐杖形別針穿過別扣基座中軸。
其中2和3類型的掛鈎,主要呈“C”,或直接焊接、或在大面積接觸底座上、或垂直焊接進章體背面預留圓孔內。下圖不同類型的別扣樣式(補充:空軍獎章很少見寬葉型扁平別桿)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布製版本像大多數其他德國空軍獎章一樣也規定軍官為金屬絲手工刺繡版本,士官為機器棉線版本,各式布製版本通常縫製在藍色/灰色的標準基布上。空軍地面攻擊獎章布製版本像大多數其他德國空軍獎章一樣也規定軍官為金屬絲手工刺繡版本,士官為機器棉線版本,各式布製版本通常縫製在藍色/灰色的標準基布上。

徽章授予標準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授予所有參加地面軍事行動的空軍人員。
1.已經被授予普通突擊章、步兵突擊章或坦克突擊章的空軍人員(用以替換);
2.或參加3次以上突擊作戰;
3.或在一次突擊作戰中受傷;
4.或在一次突擊作戰中獲得其他褒獎;
5.或在一次突擊作戰中陣亡人員自動獲得(符合以上條件空降或空軍防空部隊人員也能獲得)。
著名的空軍HermannGoring裝甲師(徵兵口號:要加入我們的行列,你必須是志願者)成員自動獲得。

徽章佩帶和授予證書

獲授證明檔案在白色信紙上列印,會因頒授登記註冊保存,並且有一份證明檔案交付給獲授者。最初為A4尺寸(210mm×298mm)白色信紙列印,後期變為A5尺寸(150mm×210mm)。獲授證明檔案在白色信紙上列印,會因頒授登記註冊保存,並且有一份證明檔案交付給獲授者。最初為A4尺寸(210mm×298mm)白色信紙列印,後期變為A5尺寸(150mm×210mm)。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佩帶在軍服左胸袋,低於一級鐵十字勳章的位置(無胸袋佩帶在相同位置)。獎章被裝在有彈簧大頭釘扣和絞鏈的深藍色皮革小方盒子裡,金色書寫獎章名稱,盒蓋內部包襯龍藍色天鵝絨或綢布或紙制,並有藍色羊呢絨基座用以固定徽章;或黑色列印獎章名稱棕色信封或簡易紙盒中,並用綿紙保護(主要在後期)。

空軍地面攻擊獎章佩帶圖片空軍地面攻擊獎章佩帶圖片

二戰德國和日本勳章

勳章是授給有功者的榮譽證章,勳章作為國家對個人傑出工作的肯定和表彰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對注重榮譽感的軍人更是如此。在許多國家對軍人的授勳可謂源遠流長,即使在中國自清政府末年也引入了這一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