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東聯圍

穗東聯圍,廣東珠江口圍海造田形成的土地之一。 穗東聯圍位於黃埔區內位於廣深鐵路以南的地勢較低,屬河網地區,鐵路以北的地勢較高,屬丘陵地區。 穗東聯圍,位於黃埔區南崗鎮,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段。

穗東聯圍,廣東珠江口圍海造田形成的土地之一。穗東聯圍位於黃埔區內位於廣深鐵路以南的地勢較低,屬河網地區,鐵路以北的地勢較高,屬丘陵地區。全部雨水量,均向南排出珠江,每逢汛期多受洪潮頂托,上游不斷有水排下,下游經常受潰,區內水利工程起步於50年代,設計標準低,且嚴重老化,而防洪堤圍大多是土堤,局部砌石,也僅是一層護面,經不起多年一遇洪潮風浪的衝擊,加速了堤身崩塌下陷,抗洪抵禦能力有所下降。為戰勝洪潮風災保豐收,改變過去修築堤圍各搞各的各自為戰的局面,實行分區段大面積聯合,組織大兵團作戰,大搞聯圍築堤,配以適當的新式閘門,更加方便圍內的排灌。
黃埔區珠江北岸的聯圍,主要有穗東聯圍和黃埔聯圍。穗東聯圍,位於黃埔區南崗鎮,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段。建國初期屬番禺縣轄,初稱“禺東聯圍”,1958年劃歸廣州市郊區管轄,改名“穗東聯圍”。
該圍於1954年開始施工,由地方農村幹部、農民民眾、工廠工人、學校師生、商業職工組成2000人的勞動大軍,圍海造田,小圍變大圍,1955年建成,包括:廟頭、沙步、南基、夏園(部分),東成圍、鹿步圍、東基、西基沿江岸全長13.8公里,面積7800餘畝,建成後堤圍高為2.8米,頂寬0.5米,新建:三角架、西丫、東丫、南丫、纏龍、大衝口等水閘的6個,並成立水利管理委員會,派專人看管水閘的關、開,隨時注意防汛應急,保證農作物用水,提高了抗洪防潮能力,效益顯著。將原有4000多畝單造田改為雙造,原畝產400~600斤,翻了兩番達到1600~1800斤,另外建於宋代(公元12世紀初年)的鹿步滘(橫滘)運河,全長5.6公里,投資25.8萬元,自波羅廟、鹿步大氹口至沙沖黃衝口兩岸砌石加固基圍,防止倒塌。80年代後期、穗東聯圍土地因國家建設需要,經國務院批准9.6平方公里劃給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大量被徵用,至1990年尚餘26餘畝,1992年則全部被徵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