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安津

伊斯蘭教職稱謂。舊譯為“鳴教”。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宣禮員”。中國西北地區穆斯林稱“瑪津”。即清真寺每天按時呼喚穆斯林做禮拜的人。

概述

穆安津(Mu’adhdhin)

伊斯蘭教職稱謂。舊譯為“鳴教”。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宣禮員”。中國西北地區穆斯林稱“瑪津”。即清真寺每天按時呼喚穆斯林做禮拜的人。

歷史

這一召喚儀式曾為穆罕默德門弟子阿卜杜拉·本·栽德於623年或624年所倡,由衣索比亞黑人比拉勒奉穆罕默德之命首次擔任穆安津。其職責是向穆斯林和伊瑪目宣布舉行禮拜的時間已到。“宣禮”時穆安津登上宣禮樓(即邦克樓)或清真寺門旁台階,以一定的韻調,高呼“安拉至大”、“快來禮拜”,穆斯林遂應召到清真寺做禮拜。伊斯蘭教國家的穆安津,早年多為世襲制,後改為聘任制,現多採用擴音器宣禮。中國伊斯蘭教的穆安津,在明代以前多為世襲制,清代以來演變為義務制,多由在清真寺學習的滿拉兼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