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賤傷農

穀賤傷農

“穀賤傷農”是經濟學的一個經典問題。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數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下傾斜的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也就是說,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

基本信息

概述

“穀賤傷農”經濟學的一個經典問題。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數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下傾斜的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也就是說,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此外,當今對大部分人來說,糧食方面的花費在全部花費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並且還會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人們對糧價的變化反應不敏感。
認識到糧食市場的這一特性後,就不難理解下面的現象:當糧食大幅增產後,農民為了賣掉手中的糧食,只能競相降價。但是由於糧食需求缺少彈性,只有在農民大幅降低糧價後才能將手中的糧食賣出,這就意味著,在糧食豐收時往往糧價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現糧價下跌的百分比超過糧食增產的百分比,則就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狀況,這就是“穀賤傷農”。
由於糧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絕大多數國家重視本國糧食生產,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國家,採取了各種為保證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的干預糧食市場的支農政策。美國就是這樣,但總的說來,效果並不理想。一是費用很高,要維持糧價,政府就要按保護價收購在市場上賣不掉的糧食,為此納稅人要支付相當大的糧食庫存費用。二是由於對農民的補貼是按產量來進行的,結果大農場主得到的補貼最多,但他們並不是農村中的窮人,而真正需要補貼的小農場主因產量低反而得到的補貼少。最嚴重的是,減緩了農業生產的調整,使得投入到農業的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沒有及時按價格信號轉移到其他部門。
現在我們要關注2005年及以後的幾年會不會出現“穀賤傷農”的問題。這兩年有幾項重要的支農政策值得關註:最嚴格的農地保護政策種糧直補和取消農業稅。這些政策有一個共同點值得關註:就是增加了農業對農民的吸引力,鼓勵農民繼續`當農民,甚至可以把已經脫離農村的農民工又吸引到農村。這樣,農業勞動力的投入增加了,種糧面積也會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來種糧。如果2005年沒有大的自然災害,2005年糧食應可繼續2004年的趨勢進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對糧食需求沒有大的變化,糧價就可能下跌。為此,政府應未雨綢繆。既要讓糧食價格比較合理,又要儘可能避免為維持糧價而大量收購導致巨大的庫存費用。為此,增加對糧食需求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這方面,美國的經驗之一是把食品代購券直接發給窮人來增加其食品的消費,從而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作為糧食主產區的河南,可進一步發展用糧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項目,採取種種可行措施加大對糧食的需求。

成語解釋

詞 目 穀賤傷農
發 音 gǔ jiàn shāng nóng
釋 義 谷:糧食。指糧價過低,使農民受到損害。
出 處 《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示 例 “~”的古語成為都市間報上的時行標題。(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